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驯鹿鄂温克的森林牧鹿经济是从传统的森林狩猎经济中衍生出来的,这一衍生的过程始于1961年的试割驯鹿茸,止于2003年8月的“生态移民”和禁猎。与传统的森林狩猎经济相比,森林牧鹿经济不仅使驯鹿鄂温克由猎人变为森林牧鹿人,而且也使他们在森林中移动的频率大大降低。

  • 标签: 驯鹿鄂温克人 森林牧鹿 驯鹿茸 禁猎
  • 简介:俄罗斯远东地区埃文基已高度俄罗斯化,已完成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嬗变。埃文基地区实行民族自治,埃文基人主导乡村生活和文化,上级政府支持民族文化弘扬,不干预日常管理和民族文化活动。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及现代经济生活冲击下,狩猎经济大大萎缩,传统文化失去生存土壤。民族语言濒危,俄罗斯语已成为埃文基人日常语言,饮食、服装、民居、节庆等日常生活已浸入俄罗斯文化因素。

  • 标签: 俄罗斯 埃文基人 驯鹿 狩猎
  • 简介:乾隆敕编九《西番译语》是一份迄今最为丰富的有关藏缅语历史比较研究的参考资料,记录的语言涉及藏语五个方言、尔苏语两个方言以及嘉绒语和白马语。由于其初编本在清末流失海外,此前人们难得一见;而国内现存故宫抄本封面均题“川番译语”,有失笼统,所以关于九“译语”初编本的存世情况及其定名一直悬而未决。我们梳理九《西番译语》初编本的海外收藏情况,并根据其题签,确定每种译语的名称,进而确定采录者命名的原则是概括所采语言的地域范围和府州建制。

  • 标签: 西番译语 四译馆 藏缅语
  • 简介:本文探讨了突厥语第二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认为:1.早期原始突厥语第二称代词很可能存在直接词干和间接词干;2,10-13世纪是第二称代词发展和分化的重要时期;3.现代突厥诸语言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第二称普、尊称形式是古代突厥语方言差异的真实反映。

  • 标签: 第二人称代词 突厥语 第三人称代词 民族出版 复数形式 文献语言
  • 简介: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是目前满语口语保存较好的地区。从目前的调查来看,三家子满语传承都出生在三家子,据2012年的调查,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36岁;他们的父辈多有当兵的经历;他们都提到满族不分家,分家的是少数,其满语多半是受爷爷奶奶辈的影响。他们多为被动的传承者,而少数的主动传承将延缓满语消亡的速度。

  • 标签: 满语 传承人 濒危语言
  • 简介:本文运用对比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述了阿伊努的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等的基本特征和独到之处。同时指出了阿伊努与日本人在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有关共性,进而提出了阿伊努人在人类文化学的诸多方面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诸民族的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也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共有关系。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东北亚传统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和长远的科学意义。

  • 标签: 阿伊努人 语言文化 文化与宗教 北方少数民族 阿伊努语 宗教信仰
  • 简介:根据国家民委党组决定,为动员全国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有关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举全国之力,做好2008年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2008年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于2006年4月19日在北京召开了2008年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备工作会议。来自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世界大会 工作会议 民族学 人类学 北京 专家学者
  • 简介:在文化复兴运动中,人们的行动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完全的“主位(emie)化”行动,另一个则是文化仪式的表演。而在黑龙江宁安市伊兰岗展开的祭祀活动中,行为者既以主位也以客位的视角,同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其祭祀活动,试图排除机会主义的成分,成为既非传统与理性并列,亦非彻底理性化的,通往理性化的第三状态。

  • 标签: 满族文化 满族祭祀 文化复兴 家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