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满族作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的语言基本汉化,现在会说满语的人已经不多。因此,抢救现代的“活满语”对于了解研究满语的历史发展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满语八百句》系作者在对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满族村现代满语实地考查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比较研究筛选编辑而成。前言简要介绍了现代满语的基本情况,现代满语与清代书面语的区别及汉语对其影响。正文以国际音标记录了现代满语常用会话八百句,每句分别有满语书面语的罗马字转写、汉文对译及译文。会话分为十五项:问候语,家庭和亲属,辨别物品,辨别身份,时间用语、时令气候、托人办事、招待客人、饭食起居、疾病与健康、谈论习俗、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学习用语,访问用语等方面的内容。书后附有全部会话的满文书面语。本书是三家子满族村现用满语的第一次公开披露,可以作为满旅集居区学习满语口语的读本,也是满语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现代满语八百句》由中央民族学院语言研究所季永海等同志编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32开本,245千字,平装,每册定价2.30元。有欲购此书者,可与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所赵志忠同志联系。地址:北京西郊白石桥路27号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所。邮政编码:100081。

  • 标签: 中央民族学院 实地考查 三家子 民族大家庭 北京西郊 季永
  • 简介:有趣的命名与汉语地名一样,满语的山、河等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一般是在通名的前面,依据地理因素特点加上相应的专名而形成的。如拉林河(lalinbira,义为“爽快河”),以鱼兽丰饶,易于捕获而名;呼兰山(hūlanalin,“烟筒山”),以山形突兀若烟筒而名。有趣的是,一些山、河却是以其通名作专名来命名的,这在汉语地名中是鲜见的。“哈达”,满文为hada,义为“山峰”,本系一种自然实体,常用作通名,如珊

  • 标签: 呼兰山 烟筒山 地理实体 地理因素 而名 拉林河
  • 简介:祈使句是表示请求或命令的句子。祈使句反映动作实施者的意念、恭敬、请求、希望、祝愿以及命令等语气,一般是通过动词词尾的各种形态变化来表示的,有时还需借助语气词来表示。满语祈使句分为祈请语气和命令语气两大类。一、祈请语气祈请语气包括意念、希望、祝愿、请求、恭敬等语气。1.表示意念即主体或客体欲做某事。其语法表现形式是在谓语动词词干上加后缀(?)或(?)。如果谓语是形容词、名词或代词时,则在谓语后面加写助动词(?)表示意念。

  • 标签: 谓语动词 发出者 否定副词 清文 承受者 俄罗斯档
  • 简介:复句是句子结构的一种。有时写文章,为了反映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往往要使用复句。学习掌握复句的结构规律,对正确地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严密地表达复杂的思想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满语复句试作论述,以求教于学长。

  • 标签: 假设复句 偏句 条件复句 清文 取舍复句 并列关系
  • 简介:满语属粘着语,附加词缀是其主要的构词法,但满语中有丰富的合成词,根据构成形式可分为简单合成词和复杂合成词。通过清朝前期文学作品语言的研究我们还发现,满语动词词干形式表达动词直接命令式的同时也能表达第二人称祈请式,以-me结尾的副动词在修饰谓语动词的同时,也作为定语修饰名词。

  • 标签: 满语 动词祈请式 副动词 合成名词
  • 简介:满语的使用经历了由单一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发展成为全国通用的国语,之后又逐渐衰落,直至最后退出使用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清入关前时期,此时满语的使用非常稳定,不仅满族自身将其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而且还有部分蒙古、汉等民族亦学习并使用满语。第二阶段为清军入关后直至清末,这一阶段基本展示了满语使用从兴盛至衰退的整个过程。

  • 标签: 满语 濒危语言 濒危过程
  • 简介:满语中的be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从词类的划分来看,它即是实词,又是虚词。充当实词用时,它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代词。充当虚词用时,则起语气词、格助词作用。下面分别叙述。

  • 标签: 格助词 一词多义 BE 名词性词组 词形变化 现代汉语
  • 简介:作为当下的一种濒危语言,满语经历了一个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其变迁的原因既有与其他濒危语言相一致的共同之处,也有其一定的特殊胜。归纳起来共分为四个方面:满汉民族接触,满族文化变迁,满族人口变迁及满族主体的语言态度转变。

  • 标签: 满语 濒危语言 濒危原因
  • 简介: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族政策的不断落实和胜利,学术研究、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上要求自学满语满文的人越来越多,而又多苦于得不到这方面的自学书籍、敦材和资料,为了适应这种客观上的需要,我所责成我编写一部《自学满语教材》,并在我所主办的《满语研究》杂志上连载发表,供自学满语满文的同志们学习、参考。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缺点和不足之处再所难免,诚恳希望诸

  • 标签: 书写形式 民族政策 发音部位 不送气 现代化建设 元音字母
  • 简介:满语动词的体可分为普通体、持续体、重复体和进行体,其表达形式有词干形式、词缀形式、复合形式等几种。满语动词的体和态、体和时语法范畴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它们各属不同的语法范畴,具有不同的语法语义。

  • 标签: 满语 动词
  • 简介:满语中的动词词组-mbi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在语法著作中它被归入不同几个语法范畴中.-mbi的上述情况与其历史发展有关系.通过比较分析其语法意义认为,-mbi词缀来源于助动词bi'有,在',由于它正处在词缀化发展进程中,所以,它在一些场合虽然已经变成语法词缀,但是在另一些场合它还一定程度地保留着原有词汇意义和用法.基于上述情况它的归属关系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在发展阶段中.

  • 标签: 满语动词-mbi 演变发展
  • 简介:(二)补语补语是谓语的一种前置成分,用来补充句中谓语的内容和意义,表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方向、手段及称谓内容等的一种句子成分。能充当补语成分的有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词组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名词充当补语名词充当补语主要是指名词的方向格、工具格、从—比格形式。另外,表示被动语态的施事者与格助词一起也可充当句子的补语成分。

  • 标签: 清文启蒙 施事者 谓语动词 格助词 被动语态 同位词组
  • 简介:满语语法著作一般将满语动词语法形式分为“时”、“态”、“式”三种。实际上从满语动词的语法形式又可分为“体”,“体”包括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动词“体”与“时”虽有相同之处,但其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及表达语义方面均有区别,属于不同的语法形式。

  • 标签: 满语 动词
  • 简介:引言依布气满族村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大兴镇西五百米处,恰好处在千里嫩江的大拐角内,它西距滔滔嫩江10公里,中问一片沼泽;东接大兴林场,满目山林;南邻泰来县江桥镇15公里许;北离齐齐哈尔市汤池镇10公里余。全村现有人口1900人,满族约占一半,另一半除八九户流动的朝鲜族外,都是近二三十年从山东,河北等地迁来的汉族

  • 标签: 西距 现有人口 大兴镇 九户 泰来 条件变体
  • 简介:“四时”乃一年之四季,即春、夏、秋、冬。不同民族的语言对“四时”的概念也各不相同,在造字构词上各有其特点。例如汉语的“秋”字,是属形声字。据《说文解字》释称:“,禾谷熟也。从禾省声。七由切。”由此看来,汉语对“秋”的概念是谷物成熟的时候渭之“秋”。在满语中,关于“四时”的概念及春、夏、秋、冬四个词的构成又是怎样呢?处在原始部落经济时期的满族人民还不能够以科学的方法来推算岁时节候,只能凭

  • 标签: 省声 女真人 汉字注音 原始部落 女真译语 音同
  • 简介:二、句子的次要成分(一)定语定语是一种修饰语,在句子中,定语是修饰主语、宾语和补语的,其位置在被修饰或被限制的词之前。能充当定语成分的有名词、形容词、代词、形动词、数词、词组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名词充当定语名词充当定语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名词的属格形式;二是名词本身具有修饰色彩时,可以不用格助词例①

  • 标签: 清文启蒙 指示代词 动词形式 次要成分 格助词 递加关系
  • 简介:第二节虚词虚词是意义比较抽象的词,一般只具有语法意义,没有构词能力和词形变化,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单独使用,但它有帮助造句的功能,并赋于词、句子以多种不同的感情色彩。满语的虚词包括副词、格助词、连词,后置词、语气词、摹拟词、感叹词七类。

  • 标签: 格助词 构词能力 词形变化 后置词 附加成分 动词形式
  • 简介:本文根据满语辅音c/j与女真语、蒙古语d/t、g/q(k)等辅音保持的对应关系,认为满语辅音c/j一部分不是固有的辅音,其来源于早期*d/*t、*g/*q(*k)辅音的腭化发展.以上事实表明,在满语语音史中曾存在过塞辅音腭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 标签: 满语辅音 历史语音变化 c/j探源
  • 简介:五、语气词语气词是人在说话时表示各种不同语气的词,又称语气助词。在满语中,语气词的数目虽然不多,但它却是满语中不可缺少的特有的一类词。满语中的语气词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语气词位于句末,有些语气词可与其前面的词连写。第二,一种语气可能有几个语气词来表示,一个语气词也可能表示几种语气。因此,某一个语气词究竟表示什么语气,往往要看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第三,语气词只具有抽象的语法意义,不能用来表示词或句子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句子成分,而仅仅赋于词或句子不同的情态意义。下面按着语气词所表达语气的不同,对语气词分别加以说明。

  • 标签: 动词形式 情态意义 类词 格助词 后置词 一般过去时
  • 简介:前言本文结合古文献、考古以及民族学材料,对通古斯-满语与上古汉语作了比较研究,从而揭示了通古斯-满语当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东亚古老传统文化因素。文中运用了前人和当代古汉语学家的研究成果,明代保留下来的女真译语材料,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五体清文鉴》,某些民族语言辞书和笔者关于黑龙江民族的语言调查材料。汉语发展史表明,汉语从上古经中古到近现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语音如此,

  • 标签: 汉语学 传统文化因素 文化遗址 物质文化 北方民族 五体清文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