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90年代起,德国产业竞争优势动力来源于政府发动的以BioRegio计划、InnoRegio计划和GA-networking计划为核心的集群策动。集群策动是一种新型政策范式,与传统政策相比,更加强调政策实施的过程,具有周期性等特征。德国是最早实施集群策动的欧洲发达国家之一,其更具代表性、科学性、继承性和演变性。通过对德国集群策动的考察,可以获得不同于国内学者一般性结论的新启示。

  • 标签: 德国 创新集群 集群策动 演化路径
  • 简介:德国的国防产业已经完全实现了现代化,能生产多种常规武器,为世界军火生产和出口大国,武器在国际市场上富有极强的竞争力,销往世界五大洲.德国的国防产业之所以比较兴旺发达,得益于德国长期把国防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支柱产业,实行寓军于民的产业模式,积极扩大军火出口,不断促进军工企业的合并与集中,加强军工科研与生产的国际合作.

  • 标签: 德国 国防产业 武器 军工企业
  • 简介:在介绍德国与东欧新成员国汽车产品贸易形势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德国汽车产业在东欧市场和产地角色上的不同权重,提出了产地重于市场的根据,并进一步阐明了两大角色的影响因素和未来走势.文章最后从影响机理、影响方式以及可能的影响结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东扩对德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 标签: 德国汽车产业 欧盟东扩 整车企业 零部件企业
  • 简介:本文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的一般原则出发,通过两个实例对德国政府的产业政策进行了审视。在对德国鲁尔区的结构转型和大型民用飞机“空中客车”研制的产业支持过程中,德国政府坚持立法,注意资金等扶助措施同市场经济秩序的一致性,将结构政策与区域发展政策相结合并利用特定的条件和国际环境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从而取得了成功。目前,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东北等老工业区由于产业过于集中和资源枯竭,需要进行结构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要求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方面来。在这一进程中,发达工业国德国的产业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德国 产业政策 鲁尔区 空中客车
  • 简介:1988年,西德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1万多亿美元,出口贸易也逐年俱增,从86年起,赶上美国,居世界之首,去年出口为300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7%,其中工业产品为70%,居前几位的有汽车、精密机械、机床、化工、光学和电气产品。

  • 标签: 高技术产业 国民生产总值 政府 出口贸易 工业产品 精密机械
  • 简介:认知语法从生成语法的阵营中脱离出来,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从理论假设看,认知语法比生成语法有更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本文试图在Langacker认知语法识解理论框架下,从详细度、聚焦、突显和视角四个维度来阐释德语语言现象,一方面从认知视角"另眼"观察德语语法结构与语义特征,以探寻德语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另一方面通过对识解理论观点的示例阐述,说明认知语法对语言研究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 标签: 德语 认知理据 识解
  • 简介:文章介绍了中国与联邦德国签订的两项双边经济协定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它们的作用及两国在这些问题上出发点的异同。文章还把这两项协定同国际上同类型的协定作了一些比较。

  • 标签: 联邦德国 理论与实践 协定 经济 文章 同类
  • 简介:“话语”与“话语分析”的概念界定是区分当今世界话语研究学派的最主要依据。德语语言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话语分析流派主要接受和发展了福柯话语思想,也借鉴融合了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观点。它透过有别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考察语言现象,强调语言在社会现实和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本文旨在回顾德语话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其学科定位和方法论整合的努力予以评析,从而为我国语言学界的话语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话语 话语分析 福柯 哈贝马斯 德语语言学
  • 简介: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 标签: 中欧光伏争端 双层博弈 三层博弈 欧盟决策机制
  • 简介:今年11月25日是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第11届年会在上海召开,德国问题研究所以主办学术会议的方式纪念所庆.

  • 标签: 德国问题 研究所 应用 并举 教学 科研
  • 简介:为了改变德国所面临的高失业率等困境,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推出了《2010改革议程》一揽子改革计划,这其中包括了针对劳动力市场实施的“哈茨改革”。本文首先从历史纵向上分析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发展,然后以“第三条道路”理论为依托,指出哈茨改革带来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范式变迁,即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已经从积极型转向了激励型,这种转向不只是体现在政策目标上,而且也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本文最后论述了由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期间以及由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组成的新联合政府对哈茨改革的部分修正。

  • 标签: 德国 第三条道路 劳动力市场 哈茨改革 范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