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从德国历史、战后两个德国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其互动、极左翼和极右翼势力问题、和平主义运动及反茭情结、融入欧洲作为德国政治文化的主流及其发展趋势等角度阐述和分析德国当代政治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 标签: 德国 政治文化 极左翼和极右翼 融入欧洲
  • 简介:当代德国的收入与财产分配日渐不均,贫富分化加剧。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引起了左派人士对社会福利国家再分配功能的质疑,还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究其原因,既有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制约,也有德国劳动力市场分化的影响,还包括社会福利国家再分配结构对新变化的不适应。本文将在考察德国收入与财产分配状况的基础上评述德国社会贫富分化和分配不均的发展趋势,并探究其根本原因和深刻影响。

  • 标签: 德国 收入分配 财产分配 贫富分化 社会不均
  • 简介:主体的追寻和幻灭,在后现代语境中同样是德语现当代文学最喜爱的主题之一。在伯恩哈德、汉德克、施特劳斯、纳多尔尼和克拉赫特这里,主体通过多样的探寻方式和表现形式,成为凸显的表达对象和探讨的重要主题。主体问题,在这里也还是体现为人存在的意义问题。

  • 标签: 主体问题 当代德语文学 意义
  • 简介:联邦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戈罗·曼说,恩格斯对奥地利帝国首相悔特涅的一段评价很适用于施密特:“(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的政治家,(他)富有渊博的学识,特别精通经济。(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处事果断而富有谋略的实干家”。施密特担任联邦德国总理达八年半之久,系阿登纳总理之后威望最高的总理。

  • 标签: 经济学家 施密特 政治家 世界 德国总理 联邦德国
  • 简介:海德格尔和卡夫卡,一个是被称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一个是现代派文学大师,二人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存在主义视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为其思想先驱,那么海德格尔自然受到克尔凯郭尔的影响;而卡夫卡的作品又被视为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体系在艺术创...

  • 标签: “卡夫卡式”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克尔凯郭尔 存在主义哲学 两个世界
  • 简介: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作为现代无神论者的主人公浮士德"翻译"《圣经》"约翰福音",其目的就是试图弃绝神性-自然秩序,否定此在涵义,意欲建立一个人本-自由世界,即人本主义的世界。从"夜"场开始对此在境况的抱怨,对传统和权威的彻底否定,到"书斋"中对黑色精灵的主动吁求,试图将神性特征"翻译"到人本层面上来,都是现代人浮士德的主体性诉求,这一主题在戏剧情节结构、诗剧的韵律、节奏中得以彰显。浮士德挪迻《圣经》的行为全喻了现代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 标签: 歌德 浮士德 《圣经》 挪迻 自然秩序 人本自由
  • 简介:1995年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裘元伦本文题目上写的是“1995年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因素”,这个用语其实并非十分贴切。因为当前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因素,有些在1995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有些则在1995年之后将继续发展,所肯定的一点只是,...

  • 标签: 世界经济 世贸组织 新因素 区域化 欧盟 反倾销
  • 简介:根据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文学虚构诞生于"虚构的"、"想象的"和"现实的"这三类因素间的互动游戏中。前两类因素并非专属于文学作品,也并非现实的对立面,而是暗示着人渴望不断地将其可塑性付诸具形的特质。历史上多样化的文学虚构作品像镜子一样,能使人理解人何以能超越和重塑历史语境中既存的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在新时期早期的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小说《梦月》(1609/1634)中,一贯被视为对立面的现实和虚构既是一个重要主题,同时这两者的对立也遭到了质疑。本论文试图运用伊瑟尔的上述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以考察该文学虚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探究该虚构文学作品何以能重塑新时期早期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

  • 标签: 文学人类学 虚构的 想象的 现实的 人和世界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