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原有的对宇宙和自然的观念发生转变,在依然肯定上帝造物主地位的同时,人类开始思考和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随着医学尤其是解剖学的发展,对自我身体的构造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而18世纪欧洲出现的大量以人为样本的机械机器表明从技术上复制人身体的想法成为可能。在1800年前后的德语文学中,以E.T.A.霍夫曼为代表的作家对机器主题的探讨,可看作是在科学和技术成为解释世界和自身的主流思潮下,人面对自己的复制品时对自我身份的思考。

  • 标签: 霍夫曼 机器人 人的自我理解
  • 简介:英雄史诗《尼伯龙之歌》(约1200年)中有四段关于梦境的描写,它们都对之后的情节起到预示作用。本文从不同的叙事方式以及人物反应、情节发展、意义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史诗中的梦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叙事角度来看,史诗中的人物对于这些梦境的反应不完全遵循逻辑,但是都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这些梦境,史诗塑造了一种"毁灭的机制",将所有情节的发展都预先注定,也使所有角色的行动都与情节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这些梦境中所出现的母题和意象在中世纪文学中都具有象征意义,对人物形象和文本主旨有揭示作用。最后,梦境指出了爱情(minne)、忠诚(triuwe)、痛苦(leit)和复仇(rache)之间存在的联系。

  • 标签: 《尼伯龙人之歌》 中世纪 史诗 梦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