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12统合关系统合与综合不同。它既非未分的原始综合状态,亦非已经综合完了的不可分割的状态。既非幼虫状态的未成品,亦非成熟了的完成品。统合必须经常介入分析作用,而分析过程本身就应该是统合的重要内容。如果失掉分析的时机,或者统合的内容潜在着,抑或是萎缩了,则不能称为真正的统合

  • 标签: 日语语法 并列关系 终止形 综合状态 语法词 从属句
  • 简介:前言日语语往中的“陈述”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未有定论。本文主要是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大体归纳、介绍一下“陈述”问题的情况。

  • 标签: 日语语法 用言 陈述论 述语 山田 个人理解
  • 简介:索绪尔在(高名凯译1985,以下简称'普')中曾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语言是由对立构成的.他指出,'语言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完全以具体单位的对立为基础的系统'(p151).以后的语言学著作,对语言所具有的对立的一面论述较多.

  • 标签: 《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法 日语 索绪尔 革命性 简称
  • 简介:“”作为实义名词,可以写做汉字“事”,与汉语的“事”同义。“”还可以作为形式名词使用,这时它部分或完全失去了原来的具体意义。在句中起语法作用。本文借助森田良行先生在《基础日语2》中所谈的观点,谈谈形式名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 标签: 形式名词 连体修饰语 语法功能 指代作用 惯用型 限定关系
  • 简介:俄语主动句和被动句被认为是同义句式,二者的转换主要有两种模式,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句都可以转换为相应的被动句,这主要受施事、受事语义特征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上下文语境、语义表达的侧重点、篇章衔接、语体需要等。研究句式转换有助于在平行的句式结构序列中探究相关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寻找其区别性意义和约束性的限制条件。

  • 标签: 俄语主动句和被动句 转换模式 限制条件
  • 简介:古日语在通常情况下采用动词后续助动词“つぬたぅぅ”的形式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即动词的完成貌。然而,笔者在考察日本古典文献过程中却发现,“动词+着”结构也是表示动词的完成状态的一种重要形式。有鉴于此,本文在提出动词完成貌结构中存在“动词+着”结构的基础上。又从结构特点上将“动词+着”结构分为三类,并通过与古汉语四种情况的“动词+着”结构进行比较,归纳出古日语“动词+着”的结构特征和语法功能。

  • 标签: “动词+着” 完成貌 结构特征 动词特性 语法功能
  • 简介: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的民族。日语中有些语法现象正是这种意识的产物。本文试图从日语第一、第二人称代名词的潜在化表达、由自我认知中心所体现的被动态表达、被动态形式的敬语表达以及授受关系表达等来印证日本人强烈的自他意识。

  • 标签: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中心 他人意识被动态 日语语法特征
  • 简介:翻译过程中最让人感到困难的往往是两种语言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异,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导致汉俄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深层原因——思维模式或习惯的不同进行了探索,得出在汉俄、俄汉书面语篇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汉语主体思维与俄语客体思维、汉语螺旋思维与俄语直线思维等类型转换的结论。

  • 标签: 汉俄翻译 语言结构 思维模式 翻译转换
  • 简介:自他对应动词这一表述范畴,可谓是日语语法的一大特色,亦是我们学习上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形态、构造及其分类而展开,从语用学角度展开的讨论似乎不多.

  • 标签: 他动词 对应 转换功能 语用 场合 自动词
  • 简介:志贺直哉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简洁精炼,深受日本人的喜爱。本文分别选取了志贺青年、中年、老年时期三个阶段的作品。通过分析作品中对小动植物的描写。结合志贺的生活经历。窥探作家的心境变化以及深受日本读者喜欢的原因。

  • 标签: 作家 作品 情节 描写 三个阶段 心境
  • 简介:本文通过考察明治时期与1980年后小说中「など」「なんぞ」「なぞ」「なんか」以及「なんて」的实际用例,展示了中心助辞「など」从原本只有客观例示用法的助辞发展到如今具有客观例示与主观评价双重意义的助辞。这也就是所谓的语法化主观化。围绕着中心助辞,「なんぞ」「なぞ」「なんか」及「なんて」也或多或少参与了从客观例示向主观评价发展的过程。然而「なんか」在语法化过程中呈现的作用非常特殊。

  • 标签: 语法化 例示 否定的评价 明治时期 现在
  • 简介:本文介绍了Chomsky语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该理论对日语中包含普通和复杂事件结构的两类句式进行了尝试性分析。结论是:日语句子能够在CP+TP+v*P/vP+VP的大框架内被推导出来。被动语素“(r)are”是表示被动的功能范畴,扩展论元结构完整的v*P或者论元结构不完整的vP。在间接长被动句的推导过程中,隐性APPL语素①引导非核心的APPL论元进入动词的基础论元结构,并使之升格为核心论元。

  • 标签: 最简方案 语段 推导 功能范畴 隐性APPL语素
  • 简介:日本俳句中的语法关系词除具有规定词与词的关系的功能外,还具有添加意义、增加表现力的功能,使得俳句更加含蓄和具有弹性。本文以助词为例,从语法层面探讨俳句的含蓄性,并为俳句翻译必须阐释提供证据。

  • 标签: 俳句 语法 助词 含蓄性 阐释
  • 简介:本文首先从广义的"语态"范畴的角度分析了日语对偶自他动词中"有对自动词"无标记具有"被动"语义的问题(例,「町が空襲で焼けた」)。通过考察"有对自动词"无标记派生"被动"语义的过程,说明了日语动词词汇与"语态"范畴语义相关性的重要特征。并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的理论,探讨了日语"语态"现象以因果关系为动因,从原型的单一事件向边缘的复合事件扩展的机制,揭示了日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述认知突显的语法范畴。

  • 标签: 语态 有对自动词 因果关系 事件结构 认知突显
  • 简介:在描述一个事件时,说话人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他对事件参与者的态度(或曰拍摄角度)。譬如有这样一个情境,一位名叫John(约翰)的大学生打了他的室友Bil(l比尔),说话人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描述:(1a)JohnhitBil(l约翰打了比尔);(1b)Johnhithisroommate(约翰打了他的室友);(1c)Bill'sroommatehithim(比尔的室友打了他);(2a)BillwashitbyJohn(比尔被约翰打了);(2b)Billwashitbyhisroommate(比尔被他的室友打了);(2c)??John'sroommatewashitbyhim(??约翰的室友被他打了)。这些句子的逻辑内容完全相同,但在拍摄角度上各有差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c)为边缘句,或者说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成立。本文首先构建一套制约句子生成的拍摄角度原则,然后考察不同的英语句式,这些句式如果不使用这些原则就无法解释它们成立或不成立的原因。我们还将说明(i)日语能够使用各种语法手段明确指定说话人在生成句子时所采用的拍摄角度,而且(ii)日语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必须使用这样的手段。本文最后将讨论拍摄角度原则的跨语言特征,尽管这些原则在句法中起作用的场合会因语言而异。

  • 标签: 视角 视点 移情 话语原则 长距离反身代词 语序原则
  • 简介:法学与词法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研究领域,但二者历来被众多语法家认为又是密不可分的相关领域。本文拟通过对属于句法学范畴的单句的多层构造与属于词法学的助动词的承接顺序这两个问题的关系的研究来具体展示一下句法学与词法学的紧密联系。并希冀以句法学与词法学相结合为出发点。对今后的语法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助动词 语法理论 助动词 北原保雄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