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六十多年了,但时至今日在日本仍然有那么一小撮人时时颠倒历史,到靖国神社甲级战犯灵前顶礼膜拜,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与日本不同,发动战争的另一个国家——德国,在二战问题上敢于面对历史,承担历史的罪责,承认历史的判决,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向受害国人民认罪。他们这种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赢得了受害国人民的谅解和信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称赞。说起德国的认罪,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起1970年12月7日,正是在这一天,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英雄纪念碑前跪拜请罪,成为化解波德民族仇恨的历史瞬间。当时,我正在华沙工作,见证了这段历史从仇恨到和解的来龙去脉。

  • 标签: 勃兰特 犹太人起义 日本军国主义 受害国 尼斯河 波兰人
  • 简介:宋云彬旱在1939-1940年就编选过《鲁迅语录》,他之前已有雷白云编选的《鲁迅先生语录》。新中国成立后,“文革”中出现过红卫兵编印的《鲁迅语录》,形制仿《毛主席语录》。后来多次出版过同类性质的书,如《鲁迅警句》、《鲁迅箴语)、《鲁迅箴言》、《鲁迅语录》等。据知,新时期以来关于鲁迅的书全国出版了上千种,其中“语录”类书即达几十种。

  • 标签: 《鲁迅语录》 《毛主席语录》 语典 编注 张扬 1940年
  • 简介:东汉班昭,博学高才,长于著史,踵成《汉书》。擅赋能文,所著《女诫》、《东征赋》等,影响至深,故论者亦多。曾为其兄班固《幽通赋》作,出于何种动机而作,又有何种目的,体现何种思想,对后来赋者影响如何等诸多问题,学者却少有论及。笔者不揣谫陋,试论之,以作引玉之用。一、班昭《幽通赋》之动因、时间班昭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其《女诫》云:“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榖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

  • 标签: 文学史意义 班昭 《女诫》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