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这块不杀士大夫的誓传说,首见于宋·叶梦得的《避暑漫抄》。“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四时八节的祭祀)及新太子即位,谒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前,再拜跪瞻默诵讫,

  • 标签: 宋朝 士大夫 叶梦得 传说
  • 简介: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春,春光和煦,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恩泽,恩惠,春千万家。就像我们的李春县长,留给平定县人民太多美好的记忆。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北碚的"碚"字,其词义,是将分散的石头聚拢.既然做了一个地域的大名,便可猜度这块江中之石必有不同凡响之处.此刻,我就眯细眼睛,远远地观望着这块石头,《北碚报》社的主人用手点着说:看见没有,就是这一块!后来主人又郑重地补充一句:这是我们北碚人的精神象征,我们北碚人视其为魂.于是凸显于嘉陵江激流中的这块狭长的巨石,立即在我眼里灵动起来,江水冲着它光滑的前额且不断撞出水花,那撞击声,听上去像历史在絮语不停.

  • 标签: 一块碚 卢作孚一块 石外
  • 简介:汉代隶书中《乙瑛》书风严谨,带有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本文以《乙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用笔、结体、章法以及审美取向的分析研究完成本文,对以后隶书的创作和学习大有裨益。

  • 标签: 《乙瑛碑》 隶书 风格
  • 简介:这是一个困惑自己日久的人生命题,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所要面临的人生命题,因之,不揣浅陋写出,谨作引玉之砖。最初的困惑来自于对《青春之歌》林道静、余永命运的人物解读。依以前的定规,无疑林道静是被肯定的,而余永是应该被批判的,但渐渐地,出现了一种新的声音,定规被解构了:余永固然没有参加革命,但他也没有反对革命呀,他固然没有关注时代风云,但他安心书斋从事整理国故,传承文化发展的历史链条,又何罪之有呢?革命并不应该否定他们而应该给他们以合理的应有的生存位置呵。有人可能会说,《青春之歌》在否定余永这一点上,受了当时左的思潮的影响,我们现在对之给予正确的评价就行了。但其实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 标签: 散文 思想随笔 当代
  • 简介:曾国藩诗歌继承了自《诗经》以来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他是中国近代现实主义诗人的里程征,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经世致用的新儒学是互相呼应的。诗歌不离开时代,离不开人民,体现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曾国藩诗歌的艺术价值。

  • 标签: 曾国藩 诗歌 现实主义
  • 简介:<正>历史的真实形态要比通常史籍告诉我们的复杂得多,小说是对历史的补充,但我们其实无法走进历史更无法再现历史,只能让我们的思想"接近"历史,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解读长篇历史小说《问心》求教于作者时,崔慕良(老莫)先生这样坦陈己见。我们了解历史,是出于对历史的敬畏,但正因为想象与实际之间难以逾越的阻隔,反倒成了人们对历史人物备感兴趣的充足理由,作家们凭自己的理解去填补其中的空白。《问心》问世经年,产生一定社会反响,作为本土文化中少见的力作,我们仍然确有必要满怀兴致的探讨这部作品的意义。本文仅就人物塑造的话题试为管窥,以便就教于方家。

  • 标签: 长篇历史小说 赵泽 人物形象塑造 历史人物 龙德 人物塑造
  • 简介:2018年1月7日,由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大庆市文联共同主办,《文艺评论》编辑部、大庆市作家协会协办的“红雪诗集《不语》研讨会”在大庆市举办。省内外三十多名评论家、诗人、作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艺评论》主编林超然,大庆市文联主席柳庄.大庆市作家协会主席李云迪.

  • 标签: 黑龙江省 诗集 文艺评论家 作家协会 大庆市 编辑部
  • 简介:晚清驻法公使曾纪留有一部长达5年多的使法日记。尽管它多记录“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公务,但若从语词入手,仍可从中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法兰西形象。语词是构成形象最基本的元素,由此切入,却有可能牵连出历史、思想、精神等深层次问题。本文从这部流水账似的使法日记中选取两词,尝试从词源、语义及翻译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这位晚清外交官如何言说法国、建构法国形象.同时展示出中国传统观念、语言文字围绕这两个词的“现代化”进程。

  • 标签: 曾纪泽 法兰西 语词 形象研究
  • 简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欧洲的一个文化危机时代.他们一方面陶醉于工业文明的巨大进步,一方面感受着神与人的相继失落.托尔斯泰以一个先知的姿态预言了欧洲文明的失范,同时也对基督教会的教义加以否定.因为,文明在带来火车和电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传统伦理的沦丧;而基督教在带给人们救赎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智性的寂灭.因此,托尔斯泰在晚年的时候致力于建立一种能够拯救欧洲,并在全世界实现乐园的新学说.他在70岁之后几乎放弃了文学创作,醉心于在世界文化的范围内寻找这种新学说的依据.

  • 标签: 托尔斯泰 救赎 拯救 误读 文学创作 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