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底层写作”作为一种思潮余响依旧,近十年来,一些作家的写作视点下移,不少作品对底层生活的表现更加深入,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依旧严肃认真,应该说“底层写作”深刻地影响了新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和基本格局。回顾这十年来的小说发展,“底层写作”主要集中在进城打工者、矿工、市井贫民、底层女性、城市漂泊者、年轻的蚁族、乡村留守老人儿童、失地农民、暴力执法和强制拆迁的受害者等题材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表现上,视野足够开阔,生活表现也日趋丰富,

  • 标签: 底层写作 近期小说 陈应松 向度 中国文学 留守老人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人类学家开始反思被称为人类学的翅膀的民族志的“表述危机”,揭示民族志被遮蔽了的“文学性”。由此,传统人类学理论的架构和话语方向向人文科学偏移。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的阐释人类学思想,以及“深描”概念的提出沟通了民族志与文学文本弥合的桥梁。

  • 标签: 民族志 小说研究 后现代主义思潮 人类学家 视域 人类学理论
  • 简介:建构媒介存在论的目的是为媒介文艺研究奠定哲学基础。媒介存在论是相对于媒介认识论、媒介本体论而言的,以现代哲学存在论为依托的一种后形而上学媒介哲学思想。媒介哲学的相关讨论和传统本体论向现代存在论的转型研究构成了媒介存在论提出和研究的主要理论语境。媒介存在论由“存在即信息”、“媒介即信息”、“媒介即存在”三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命题构成。媒介存在论认为:存在可以通过存在者的信息活动得到阐释。任何信息都是媒介中的信息,不存在媒介之外的自发、自在的信息。当存在者发挥媒介性功能时即为媒介。居间、谋合、容纳、赋形、生产等活动性质构成了媒介之为媒介的“媒介性”。在媒介性存在关系中存在方可显现。处于媒介位置的此在、语言等媒介性活动构成了存在的重要展开方式。媒介在根本上即存在“在起来”的境域,存在即存在者的“媒一介”化活动方式。

  • 标签: 媒介存在论 存在即信息 媒介即信息 媒介即存在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艺术设计不断兴起。对于媒体艺术设计来说,它的兴起是有一定条件的,一方面,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艺术本身也为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助力。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曾对媒体艺术设计进行了研究,纵观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它的形式特征、关学理论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然而,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产业发展瓶颈等。本文就针对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媒体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

  • 标签: 新媒体艺术设计 信息传播 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 简介:空间与地方的二元关系是空间研究的永恒命题。在媒介时代,媒介的拟态文化重塑了空间与地方的关系。空间生产在遵循消费主义逻辑的同时,也激发出新的地方主义信仰。这一空间与地方的深刻矛盾通过粉丝文化、网络亚文化、原教旨主义思潮乃至网络恐怖主义等等多重面相彰显出来,制造了愈演愈烈的全球风险文化。当下,媒介文化化解空间危机的努力主要围绕朴素的地方主义策略、El常的话语策略和超越的乌托邦策略展开。这提示我们通向“希望的空间”的道路。

  • 标签: 新媒介文化 空间生产 微文化 地方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解读《女勇士》处于种族、性别双重边缘化他者地位的美国华裔女性的真实状况,探究华裔作家汤亭亭如何通过杂糅方法,模糊西方/东方、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平和两者矛盾,构建华裔女性身份。

  • 标签: 二元对立 他者 华裔女性 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