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称韩国阳明学为'实心与感通的阳明学',对郑齐斗和江华学派以及对郑寅普的思想特征进行了考察。毋庸置疑,阳明学是从中国传至朝鲜,但是朝鲜阳明学的形成和展开并非仅仅是对中国阳明学的简单因袭和教条主义的追随。在朝鲜阳明学是根据朝鲜的现实,尤其是阳明学者们为了解决自身生活的时代所直面的实际问题提出和确立的新方案。更为重要的事实是朝鲜的阳明学是朝鲜性理学和中国阳明学相融合之产物。若追寻实心与感通的根源,可追溯至成浑与李珥。朝鲜阳明学者一方面继承成浑与李珥的性理学,另一方面接受中国的阳明学,不同于性理学和中国阳明学的朝鲜阳明学亦由此产生。可以说,朝鲜阳明学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和创造精神。不仅如此,朝鲜阳明学者并未停留在观念的知性游戏之层面,从实心出发诊断时代问题,感受百姓的痛苦为己身之痛苦,试图通过权道来解决时代问题,不仅努力推进制度改革救济苦难中的百姓,更是以身力行。由此可以见得其'实践精神'和'爱民意识'。朝鲜阳明学所具有的'开放性'、'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和'爱民意识'正是'实心与感通的韩国阳明学'的特征。实心是完全去除虚伪和利己之心,是天赋的、真实的心。这便是王守仁所谓'良知''仁心'。实心的关键点在于实心是感通的主体。有实心,则无彼此和内外的间隔,民众的苦难和痛苦可感知为己身的痛苦。因为感受到痛,便不能无视民众的痛;正因为不能无视,所以才努力通过制度的改革,或通过实质的实践行为来救济民众于痛苦之中。郑齐斗、郑寅普是用实心来直面现实,批判当时拘泥于虚伪的名分与形式的既得权力者,与百姓相感通,时而通过制度的改革,亦通过实践来关怀百姓之疾苦,致力于救济百姓。实心与感通并非是过去的遗物。今天的市场经�

  • 标签: 实心 感通 韩国阳明学 郑齐斗 江华学派 郑寅普
  • 简介:朝鲜儒学史的主流不可否认是性理学,尤其是朱子学。但是儒学史的一个部分分明有阳明学思潮的位置,韩国阳明学的存在,对于以朱子学为中心的韩国性理学的发展和巩固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阳明学通过其他学问间接体现的情况。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在包括史学、数学、力学、诗文、书画、音韵、实学等诸如史学界、文学界以及思想界等多个领域。

  • 标签: 韩国阳明学 《霞谷集》 朱子学
  • 简介:明学里所说的"事上磨炼"是指在生活中通过阳明学的探究志向于圣人之路,这和提高生活本质的概念一样,今天也可以称为生活文化。我们吸收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作为生活文化的阳明学的理由非常充分。但是现代社会的人们认为无论是性理学、阳明学还是儒学都只是过去历史中沉淀的学问而已。所以作为生活文化的阳明学的落地扎根还需要更深的研究。

  • 标签: 郑齐斗 始兴 生活文化
  • 简介:民国时期,张岱年对王阳明思想进行了独特而细致的分析。他信取辩证唯物论并以之判定王阳明哲学是主观唯心论的做法,实质上是以西学在解释中国哲学。他以宇宙论、人生论和致知论三个哲学'部门'对王阳明思想的架构,是以哲学的普遍性对其思想的探究,使得阳明学真正具有了哲学的意义。此外,张岱年以一些具体哲学问题为基点分析王阳明思想的源流,并与其他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同异比较,提出许多新见。

  • 标签: 民国 张岱年 阳明学
  • 简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乾坤万有基'、是'造化的精灵'等提法,引发了良知的创生性这一议题。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曾经对这一议题进行了阐释,但他的阐释由于'紧扣道德'立论,并将良知仅仅看作人内在的道德本体,而存在其自身的理论限度。而其他的相关阐释也由于没有对阳明学中的气论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未能很好地对这一议题给出恰当的理解。实际上,在阳明那里,气在存在论上具有更为本源的地位,而天地万物从根本上说,都是气化的产物。但气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意义上质料,它内在地具有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阳明那里被称为生理或良知。由于气内在地具有良知,固可以生生不息、化生万物。虽然气是化生万物的真正主体,但良知却是气化生物的根本动力。良知是'乾坤万有基'、是'造化的精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的。

  • 标签: 阳明 良知 创生性
  • 简介:本文是关于探讨用阳明学的方法来解决韩国社会问题是否可行为内容的。本论文提出了四个问题,并给出了从阳明学观点出发的解决方案。第一是一切都换算成分数,崇尚第一的成绩至上主义问题,这个问题用阳明学追求寻找真实自我的主要学习方法的致良知来解决。第二,越来越严重的'富愈富,贫愈贫'现象导致的阶级论和身份差别带来的社会矛盾,这个问题用阳明学的四民平等论为根据提出了解决对策。第三,千万宠物时代动物权利得以保护,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用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来解决,同时强调具有灵性、德行的人类与任何动物相比都是最重要的。第四,指出逆伦犯罪的蔓延导致的社会病理现状,这个问题用阳明学中在人类良知中自然发现的孝悌伦理来解决。同时在人类本性回归里可以找到关于这四个时代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共同点。提出了在'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里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论时代和社会变化有多快,如果需要一个合适的制动装置的话,无疑阳明学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 标签: 阳明学 良知 知行合一 四民平等
  • 简介:17世纪中期的朝鲜,政治上党争激化,思想上出现了向朱子学一边倒的倾向。在当时的思想持续僵化的大环境中,霞谷郑齐斗(1649~1736)决然地选择阳明学,并继续将其发展,最终成为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选择阳明学并一直试图从中找到新的'活力'。郑霞谷并不是单纯地吸收阳明思想,而是把阳明学的主要核心思想要素与当时朝鲜学术的潮流加以整合,进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学说。霞谷对阳明思想的理解不仅具有一定的深度,还在某些特定的点上进行了'独辟蹊径'式的探索。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以郑霞谷之生平及对四句教的解释为中心,探究阳明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思想特征。

  • 标签: 郑霞谷 四句教 无善无恶 善恶无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