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批评实践中提出"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它被中国马列文论界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核心命题来对待,并被界定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和批评标准。尽管批评方法和批评标准有一定关系,但二者在根本上还不是一回事。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命题很少出现在马恩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研究中,无论是在第二国际、俄苏,还是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野中,这都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但这一命题在中国当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论 批评方法 批评标准 中国文论 文论界 美学观点
  • 简介:<正>《群言》(1993年第6期)秦海《没见过》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们有一种传统,文章的观点,特别是小人物的文章的观点,必须有出处,具体讲,必须能从经典著作中找到根据,或者是现在当政的权力显赫的人物讲过的,不然,先不看你的观点如何,只要是“没见过”的,便谈虎色变,便噤若寒

  • 标签: 观点 小人物 经典著作 写文章 明文规定 圣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艺术典型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说从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关于艺术典型的争论都是在肯定艺术典型的前提下进行的,争论的内容只是如何认识它的一些具体问题,那么,自80年代中期以来,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在一些刊物上相继出现了否定艺术典型的种种观点,并对创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不少中青年作家不屑于创造艺术典型.这个新情况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 标签: 艺术典型 塑造典型 类型化 典型性格 艺术形象 新现实主义
  • 简介:摘要在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些理念不仅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系列环节中的方向、目标。

  • 标签: 新课程 理念 生物教育 现实生活
  • 简介:余上沅与梁实秋都是20世纪20年代"国剧运动"的倡导者,在译介《莎士比亚全集》问题上,他们既有共识,也有意见相左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对戏剧的本质、中西戏剧的融合、戏剧的地位等方面的认识异同。

  • 标签: 余上沅 梁实秋 《莎士比亚全集》
  • 简介:贾平凹在1991年4月17日,完成了中篇《废都》,其主要以古都改造为背景,讲述了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匡子同程顺、九强各自的命运。而在时隔一年多的1992年10月12日,贾平凹初步完成了长篇《废都》的创作,并于1993年发表。长篇《废都》以古都西安的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了以庄之蝶为首四大文人的起居生活,贯以庄之蝶和唐宛儿等几位女性的感情纠葛,为我们展现了“废都”景观。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贾平凹会有同名异作的两部《废都》出现?

  • 标签: 《废都》 废都 古都西安 感情纠葛 以庄 生活琐事
  • 简介:<正>阿Q典型研究已经有七十年丰富曲折的历程,由于典型创造的深刻性独特性,由于典型研究的艰难性、长期性以及众多研究者探讨的热情,以致形成了热烈、持久的众说纷纷、相互辩难的局面;这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从而对于文学理论建设也产生了促进作用。

  • 标签: 阿Q 精神胜利法 心理内涵 西方理论 心理学原理 生理
  • 简介:<正>马克思曾提出过人的异化问题。对此,西方某些人,抬高马克思早期著作,贬低马克思成熟时期著作,制造所谓“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对立;苏联、东欧某些人,则用马克思成熟时期著作否定早期著作,认为异化说是马克思不成熟的表现,成熟后已抛弃了异化等概念,似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应该讲什么异化、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的。目前我国一些人也持有类似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性异化 两个马克思 青年马克思 人道主义 成熟时期
  • 简介:<正>王忍之在《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放日报》90年2月17日)一文中指出:对已经提出来的自由化观点的批判,要连续不断地搞几年,不仅要写文章,出小册子,还要有专著,并且要体现到文科教材里面去。新教材应该体现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的统一,应该有战斗性。对种种错误观点的批判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对于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化观点,要批判,

  • 标签: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理论观点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四项基本原则 不同方法 批判
  • 简介:这个题目的意图很清楚: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批评,换句话说,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自我批评,是对女性主义批评所做的自我限制。我们不能以为我们曾经受到不公正的限制就变得不需要任何限制,曾经遭到过多的约束就变得不需要任何约束,尤其是自我约束。一个愤怒的和受压抑的人最有可能的是再度不公正地去压制别人或别种声音。导致另外一种精神上和思想上的黑暗降临。所以我主张——不只在女性主义批评这个问题上——

  • 标签: 女性主义批评 莎士比亚 相矛盾 优秀的文学作品 女权主义 性别差异
  • 简介:苏李之争发生在词功能嬗变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北宋中后期,其本质是词学家面临词学变局而表现出来的迷惑以及各种观念的交锋。作为一种诗乐结合的综合性文体,词的发展趋势是音乐功能的不断下降与文学、社会功能的不断增强。李清照的观点代表了对词音乐性的坚守,苏轼的观点代表了词文学性、社会性增强的趋势。两家的观点在相互对立的同时又表现出融合的趋势,并从不同方向推动了词的完善与发展。

  • 标签: 苏轼 李清照 词的功能 乐本位 诗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