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当代新儒家认定儒学传统当以孔孟陆王的心性论为宗,最具论理者以牟宗三为代表。故本文论述王阳明的'良知'说与牟宗三的'道德心',并尝试比较二者的异同。从王阳明对'良知'的理解,比较强调由功夫而本体的路径,通过克治省察、事上磨炼以回复良知,因此特别强调'知是知非'义;无涉及外在的客观知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教,明显结合了《孟子》'良知'与《大学》'致知',融会后重新做出的诠释。牟宗三以辩证法方式标举出'形而上的绝对真实',也就是'道德心',以之解释'良知',称此为'道德的形上学'。绝对真实的'道德心'通过'良知自我坎陷''逆觉体证'得以融摄道德主体与外在知识于一体,故能开出知识。牟宗三'道德心'的立论,融会了康德'道德底形上学'、黑格尔辩证法以及传统儒家心性论一脉,融会后重新做出创发。由之对比二者异同。二者揭示了主体性意义颇具'现代性'的特色,但此价值理性又与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有别。但王阳明活泼泼的'良知'并不等同于牟宗三所诠释的'道德心',因为'良知'与具体客观知识无涉,'道德心'则能开出外在知识。

  • 标签: 王阳明 良知 牟宗三 道德心 孟子
  • 简介:小说,作为一种叙事的艺术,既是虚构,也来自对真实的人生与命运的体察。而真实的人生充斥着“寻找”,寻找的对象抑或是抽象的价值、自我理想、真理、自由等,抑或是具体的物件或生命。

  • 标签: 长篇小说 叙事 范小青 王村 自我理想 人生
  • 简介: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高,对于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创设活跃思维的教学情境,引领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标签: 新课改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思路
  • 简介:道德与法治》是部颁课程,体现国家意志,是初中学生必学的一门课,在落实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教学生知法、懂法,知荣辱、明事理显得格外重要。《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是逻辑性强,不乏有些枯燥?,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时显得有心无力,如何学好、教好这门课程,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 现状及对策
  • 简介: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使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水平形成和全面提升。初中生是青少年时期主要的成长阶段,这期间,学校与教师应重视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我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与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更加努力地探索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 标签: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