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与做王蒙这世上大体上有两种人,两种生活方式,两种社会机制。一种是为了活着而做(工作、奋斗、追求、直至思想)。一种是为了做(工作、奋斗、追求、直至思想)而活着。前者显得不够高尚,因为它常常贬低了做的意义,贬低了人的兴趣、幻想、创造性与自由选择,但前者...

  • 标签: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创造性 生活质量 实用主义 乐生 莎士比亚
  • 简介:阎连科是在民间乡土文化的浸染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可以说农村文化和民间乡土文化滋养了其文学想象力,也构成了他创作的源泉。阎连科的潜意识中有着无数的民间传统,从灵魂深处认同民间的文化形态、价值取向。从“瑶沟”系列到“耙耧”系列,他的目光一直关注着那片养育过他的故土,而其长篇小说《受》可以说又是一部关注故土。表现其丰富的民间文化想象力的力作。

  • 标签: 民间传统 《受活》 阎连科 文学想象力 原型阐释 乡土文化
  • 简介:在同时代中国作家中,阎连科无疑是大器晚成。1988年,中篇小说《两程故里》令他成名,但直到1997年发表《年月日》,他的创作才开始“成为重要的话题”,并被当代中国文学史的论述接纳。

  • 标签: 中篇小说 阎连科 英语世界 《受活》 书评 英文
  • 简介:资深作家方方和文坛新锐孙睿,以其观察现实矛盾的敏锐性,将笔触伸向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80后”新底层群体。两位新老作家以他们不同的视角和书写基调展现了“80后”新底层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他们的文本形成互补和映衬。通过代际视角研究,能更加充分地解读“80后”新底层群体的现实处境和精神诉求,以及两住作家对时代、对社会的冷峻思考。从创作主体潜在的性别文化立场的差异切入,则更能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悲剧意蕴。二位新老作家对“80后”新底层题材的书写体现了作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值得肯定。

  • 标签: “80后” 新底层群体 代际差异 性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