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古人大约是感伤得紧,在我读过杨这首诗之后,作如是想。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街积。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日暮山之幽,临风望羽客。——杨:《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 标签: 怀人 风望 盈樽 薛道衡 酬范记室云 内史舍人
  • 简介:在世界诗歌史上,有太多诗人描写过情侣分离以及分离难舍难分情景。而把情侣间分离比作天体运动和圆规牵连,恐怕是属于以“巧智”取胜英国玄学派诗歌独特之处了。

  • 标签: 英国 玄学派 多恩 《别离辞:节哀》 诗歌 意境
  • 简介:<正>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懂了,自然是用同步进行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事物所触发了,才会明白。那一天,去到江西永修境内柘林湖。到达湖边时,一路上不曾间歇夏季豪雨,突然停了。徐徐退去云雾水坝旁,更是突然露出一块

  • 标签: 终其一生 一笑了之 柘林 荒唐事 非生物 怡情
  • 简介:米芾(1051—1107),初名黻,四十一岁后改名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其母阎氏曾为英宗高皇后接生过,他凭着这种"藩邸旧恩"步入仕途,得补浛光尉、临桂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崇宁元年(1102),徽宗诏立书画院,召米芾为书画学更多还原

  • 标签: 米芾 蜀素帖 襄阳漫士 元章 雍丘县 臣书刷字
  • 简介:2011年11月2日,法国里昂圣马可中学48岁生物教师阿历克斯·热尼(AlexisJenny)以处女作《法国兵法》(L‘ArtfranfaisdelaGuerre)荣获龚古尔奖。热尼凭借一部640页战争小说横空出世、一招制胜手法和“双冠王”乔纳森·利特尔(JonathanLittll)如出一辙。

  • 标签: 龚古尔奖 生物教师 “兵” 战争小说 利特尔
  • 简介:在宋词发展过程中,是否出现过一些流派,这是词学界尚有争议问题;宋词作家作品是否可以分为豪放与婉约两大派,这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们颇感困惑问题。笔者谨从历史追溯与词学辨析角度,即可以证实宋词不存在流派。

  • 标签: 宋词 词学 流派 婉约 豪放 古典文学
  • 简介:从叙事视角来看,见证叙事有两种形式。在单一视角见证叙事中,见证人提供大都是孤证,局外人和旁观者很难考证其真实性。在多重视角见证叙事中,见证人提供证词可能相互印证,也可能陷入罗生门式证据陷阱。这就使见证叙事陷入了"见证危机"。威尔科米尔斯基造假事件,以一种极端方式,反证了见证人伦理身份不容僭越。见证叙事"罗生门",这个证据学中最为纠结"戈尔迪之结",恰恰归结为一个伦理结。这表明,"见证危机",其实是伦理危机。为什么不能作伪证?如何走出见证危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术语建构,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钥匙。

  • 标签: 见证叙事 伪证 证据学 文学伦理学
  • 简介:北宋人写词中,往往借用了前人诗句,或修改前人诗句以入词,却能做到浑然一体,似是天成,毫无拼接痕迹。我们把这种借用古人诗成句来抒发自己一时感情写作手段,姑且称之为借境。因为它不是词人自己独特创造,而是从前人诗武库中借来

  • 标签: 借境问题 文学研究 中国
  • 简介:当代译介学理论范式文化学转向扩大了翻译研究视野。本文讨论翻译中变异产生,认为它们同时受到文本因素和非文本因素制约。

  • 标签: 文学翻译 变异 非文本因素 制约
  • 简介:对于一般读者,阅读古典散文障碍,主要在词汇上,处处皆是陌生字、词和典故。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大,只要查阅字典就可能迎刃而解。就是很熟悉词,也可能茫然,甚至误读,这是由于不知古今语义差异,用现代汉语语义去理解而造成。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其中“卑鄙”并不是品质恶劣意思,而是卑微鄙陋,地处偏僻、见识不高意思。如“坐”,作为动词,查查字典,就不难理解,在古代,中国人并没有椅子凳子,只有席子和几,坐动作,有点像今天跪,只不过把臀部紧贴在脚上。

  • 标签: 古代散文 方法问题 解读 《出师表》 古典散文 现代汉语
  • 简介:格列佛对失明焦虑让我们关注斯威夫特对“肉眼”和“心眼”区分。斯威夫特把生理眼光从理性认知视觉修辞中剥离出来,否定视觉相对于其他感官优越性,质疑“眼见为实”真实性,藉此破坏殖民话语自我合法化基础并揭露了英国游记(考察报告)对爱尔兰“生蛮”他者化叙述。在斯威夫特看来,“客观”叙述下掩盖冷漠与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苦难“视而不见”都是“人性弱点”体现,更是一种“道德败坏”。

  • 标签: 《格列佛游记》 视觉隐喻 爱尔兰问题
  • 简介:<正>以前我们经常听到农民作家、工人作家和战士作家这样称谓,但近三十年来很少听到了。我记得刘醒龙写过一篇小说,题目就叫《农民作家》。最近几年出现了一批打工作家,通过文学表达自己诉求,反映打工阶层生活和命运,文学界把他们命名为"打工作家",

  • 标签: 农村题材 刘醒龙 文学传统 赵树理 狗日 中国当代社会
  • 简介:本文将呈现亨利·易卜生《玩偶之家》中权利与伦理关系问题。剧中主人公娜拉家庭生活经历使她学会在伦理层面开展自我革命从而挣脱父权社会伦理体系。在丈夫海尔茂门庭之中遭受父权压迫经历也正是她进行自我伦理教育过程。在易卜生世界中,伦理是指个人塑造自我能力,而非被动接受父权社会道德教育。娜拉拒绝接受所谓欧洲社会道德观念,并在伦理层面通过与他人互动关系进行自我形塑,因此,她是一个具有伦理意义的人物形象。娜拉也否定了欧洲社会伦理体系中法律—话语传统。她试图削掉父权制头颅从而展开一场伦理革命:此举在同时代欧洲伦理体系中前所未有。

  • 标签: 伦理 权力 父权制 人文主义 《玩偶之家》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个很古老而又非常现代的话题。聂珍钊等先生倡议举行一次学术会议,专门讨论作为方法论文学伦理学批评。聂先生在他发表论文中,以大量外国文学史实,论证了目前提出这一问题根据和现实重要性与必要性,其中特别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对象和内容”,可以说是第一次如此全面、系统、周密地思考结晶,令人钦佩。本文结合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实际,就文学伦理学批评地位、作用、准则和局限,提出了自己见解。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准则 意义 局限性
  • 简介:艾伟以其《国语问题》《汉字问题》对语文阅读心理系统研究广度与深度,为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堪称“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中国化典范”。本文在评述其识字心理、写字心理、阅读心理、作文心理等研究基础上,认为他研究对今天语文教育研究仍有如下启示:(1)阅读心理是一个可以从形式角度加以分析生成系统;(2)阅读心理研究是语文教育研究及语文教育基本依据;(3)语文教育研究必须要科学化、中国化;(4)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中国化必须不忘初心,奋力为之。

  • 标签: 艾伟 阅读心理研究 启示
  • 简介:《动物园故事》是爱德华·阿尔比首部独幕剧,剧中“动物园”是美国社会一个全景式写照。该剧通过塑造两个阶级身份和性属身份对立男性气质形象,将主流文化所称颂理想男性形象置于“他者”审视与质询之中,揭露了中产阶级自鸣得意和因循守旧,同时映射出纽约大都市牢笼形象以及消费社会对人囚禁和异化,亦揭示了支配性男性气质在后工业社会消费文化规范、侵蚀下所处困境和危机,表达了阿尔比对二战后美国社会性别政治和个体身份关注和思考。

  • 标签: 爱德华·阿尔比 《动物园的故事》 男性气质 他者
  • 简介:20世纪西方哲学与文论语言学转向确立了语言本体地位,一些理论家从语言角度来探究主体性真相。奥斯特在小说《玻璃城》中,通过作家奎恩对斯迪尔曼一案侦查研究以及他自身身份嬗变,具体探讨了语言与主体性之间关系,指出两者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变化:语言是透明表征工具,人是绝对理性主体;语言是独立本体存在,主体性是语言建构;语言是无确定意义能指游戏,主体性不复存在。奥斯特以讲故事方式形象地诠释了西方哲学与文论对语言与主体性认识发展历程。

  • 标签: 保罗·奥斯特 《玻璃城》 语言 主体性
  • 简介:我们谁都知道,让子女上好学校、读有用书,才能让子女有出息,成为接班人。但是,我们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是,不能让子女认定家族企业、家庭财富自然是他,而是应该让他感受到竞争。没有竞争压力,人是不容易有进取心,上再好学校也没用。今天独生子女之所以比过去中国子女更没有接班能力,原因在于此。

  • 标签: “富二代” 独生子女 竞争压力 家族企业 家庭财富 接班人
  • 简介:本文是《哈姆雷特:“延宕”,还是“等待”,问题所在》上半部分,从人性和宗教两方面解读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不仅挖掘出了人性深处最丰富、最复杂隐秘世界,也发现了博爱与宽恕、复仇与救赎、毁灭与复活基督教主题。

  • 标签: 《哈姆雷特》 人性 宗教
  • 简介:<正>一研究诗的人常把格律比作诗肌肉和骨骼。如果承认这个比喻是确当,在译诗时候,就应该把原诗格律看作是必须传达东西。我国诗译界向有两派说法,都是不大看重传达外诗格律。一派可称“神韵派”,另一派可称“民族习惯派”。“神韵派”主张,译诗宗旨全在于领悟和传达外诗“神韵”,为了“神韵”,译文怎样处理格律问题,原则上都是可以。“民族习惯派”则认为,不管外诗具有何种本民族格律形式,在译文中都须转换成中国人所习惯结构类型,译者无须在探究和传达外诗格律上煞费苦心。其实,这些都是莫大误会。“神韵派”之所谓“神韵”,大约主要是指诗思想意蕴和情感内涵。这些东西除直接凝聚在词语和形象体系内部,也同时寓含在诗歌特定节奏和语调之中。而特定节奏和语调又总是发源于特定格律形式。因此,怎么能把诗“神

  • 标签: 奥涅金 诗节 译文 形象体系 普希金学 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