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犹太《圣经》不仅开启了犹太文化之源,而且昭显了突出的世界意义,主要表现在:《圣经》以对世俗性生活、生产要素的汇聚整理和显著的史实特征,显示出典型的超神学性;《圣经》以对周边异质文化要素的吸纳、整合和创造,展示了一系列具有启始性、起源性的文化意象,呈现了可资参照的文化元典意义;《圣经》以一种非形式化的审美理想、突出的具象化思维、典型的文学性文本特征,展示出强烈的审美性;《圣经》以人为重心,以对人的境遇、情感、愿望、幸福等的强烈关注为标识,呈现了强烈的个人性;《圣经》以对权威的怀疑、挑战,对犹太人自身的怀疑和反思,表现了突出的批判性。《圣经》的世界意义展示了犹太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一种联结,其深层则蕴涵着犹太传统的延展、更新及未来走向等富有挑战性的文化命题。

  • 标签: 《圣经》 典型 具象化 呈现 境遇 展示
  • 简介:当代著名菲裔美国作家兼诗人卡洛斯·布洛桑的成名代表作《美国在心中》甫一出版便引起美国文坛和学界的热切关注。这部半自传式的菲裔移民作家的在美经历书写,同时也奠定了布洛桑在菲裔美国作家中不可撼动的经典地位。本文试图以英国诺贝尔获奖作家奈保尔的短篇小说《众生之一》作对比,试论布洛桑在《美国在心中》中所描绘勾勒的美国梦的虚幻性,以及世界普世价值在一个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国社会(WASP)中对少数族裔的潜移默化影响和其实质性的文化霸权主义。卡洛斯的理想美国社会内化了白人主流意识,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性别政治色彩,此点可从书中主人公对待来自不同族裔女性的态度上显现。文章指出布洛桑的这种同化性的“美国梦”不能作为完美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诸如《众生之一》里的小人物主人公桑托什关于移民的困惑,并解释其在美遭遇的诸般失败。因而卡洛斯·布洛桑在其代表作中所表现的不过是一种世界想象,作者通过文学性想象所勾勒出来的世界主义社会正是菲裔在美实际经历的反照,揭示了菲裔等少数族裔在美的苦难遭遇和生命体验,同时也饱含了卡洛斯对少数族裔未来美好生活的一份期许和希冀。

  • 标签: 卡洛斯·布洛桑 《美国在心中》 《众生之一》 离散文学 世界性想象
  • 简介:2016年6月27日-7月8日,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东方文学研究:民族性与世界”的暑期学校。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暨南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42所高校94名学员参加了暑期学校的学习活动。

  • 标签: 暑期学校 东方文学 广西民族大学 研究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 简介:1982年时,作家徐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陈景润在数学上艰苦跋涉取得卓越成就的报告,引起轰动。其时正值"文革"结束,国内一片疮痍,出现转机之后,大家心中充满着希望。如何改变落后的现状,首先考虑到的是科学技术。陈景润的出现,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火花。

  • 标签: 陈景润 治学经验 绝顶聪明 艰苦跋涉 才性 周勋初
  • 简介:20世纪西方哲学与文论的语言学转向确立了语言的本体地位,一些理论家从语言角度来探究主体性的真相。奥斯特在小说《玻璃城》中,通过作家奎恩对斯迪尔曼一案的侦查研究以及他自身身份的嬗变,具体探讨了语言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指出两者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语言是透明的表征工具,人是绝对的理性主体;语言是独立的本体存在,主体性是语言的建构;语言是无确定意义的能指游戏,主体性不复存在。奥斯特以讲故事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西方哲学与文论对语言与主体性的认识发展历程。

  • 标签: 保罗·奥斯特 《玻璃城》 语言 主体性
  • 简介:“文学”这个概念是人类古已有之的,而“世界文学”这个观念并非是人类古已有之的。只是在1827年,伟大的歌德才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观念。这距今已经172年了。只是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才在不朽的《共产党宣言》里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世界文学”的极其深刻的学说。这距今也已151年了。在人类快进入必将发生重大社会变迁的21世纪的前夕,回顾一百多年来西方、东方是怎样看待“世界文学”的,这应该是更多还原

  • 标签: 世界文学 发展 美国 麦卡锡主义
  • 简介: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小妹安妮·勃朗特有部小说叫《阿格尼斯·洛雷》,这点文学爱好者都知道,但她还有一部长达576页的小说叫《怀尔德费尔府第的房客》这一点则鲜为人知了。今午6月,美国的企鹅经典丛书中将推出这部小说。在写作这部小说的时代,法律和社会都视已婚女子为其丈夫的财产,而作者在小说中所全力关注的却是妇女权利问题。小说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一个追求独立的女人所进行的不懈抗争。主人公

  • 标签: 世界文坛 当代小说 安妮·勃朗特 拉什迪 厄普代克 多伊尔
  • 简介: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曾经塑造了许多犹太人的形象。最近他在小说《多尔恩或童年的博物馆》一书中又成功地描写了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多尔恩的犹太人的一生。该书还被法国拉封出版社翻译成法语。多尔恩1929年出生于德累斯顿,1953年离开民主德国来到西柏林。以后他在西德的威斯巴登市定居,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成功,既有权力,又受人尊敬。然而,多尔恩的心中却留着一份苦涩,他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破损的童年——父母离异,母亲早逝。就在多尔恩一心想从物质上找回那些能代表他童年生活的东西的时候,他突然神秘地去世了。

  • 标签: 当代著名作家 世界文坛 阿尔弗雷德 童年生活 多尔 瓦尔泽
  • 简介:基地诗人金斯伯格的新诗集据英国《卫报》周刊95年1月29日报道,著名“垮掉的一代”重要诗人阿伦·金斯伯格新诗集《世界你好》由企鹅出版社出版发行。金斯伯格诗歌中的政治倾向从不需要你费心去索解。从开始写诗起,他就总是直抒胸臆。这本新诗集读起来让人觉得是对接连不断地发生于1986年至1992年间所有重大事件的评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爱

  • 标签: 金斯伯格 世界文坛 “垮掉的一代” 《一千零一夜》 美国通俗小说 马哈福兹
  • 简介:1988年美国全国图书奖揭晓1988年度美国全国图书奖已揭晓,两位新闻工作者荣膺这项美国最高图书奖,分别获得1万美元的奖金和一尊路易丝·奈维尔逊的雕塑作品。最佳小说奖由报刊专栏作家皮特·德克斯特获得,获奖作品为《巴黎鲑鱼》(ParisTrout)。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个小镇上,以一名14岁的黑人少女被害为线索逐步展开情节,描写了一名白人店老板如何疯狂地胁迫一黑人青年偿还债务,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这是德克斯特的第三部小说。

  • 标签: 小说叙述 全国图书奖 世界文坛 德克斯特 美国佐治亚州 新闻工作者
  • 简介:又一部亨利·詹姆斯传记问世纽约市昆斯学院英语教授弗雷德·凯普兰的传记新作《亨利·詹姆斯:天才的想象力》已在美面世,这部传记在情感的复杂性与洞察的深刻性方面堪称与詹姆斯本人所写的小说相媲美。这部极其生动的作品描绘出了一幅詹姆斯精致的画像:一个充满矛盾心理的维多利亚时代人,为了保持自身的某种独立性而放弃美国国籍迁居国外。按书中所述,詹姆斯在两性关系、社会生活及自己的小说中均采取女性角色。尽管他曾恋上许多男性,但总体上说,他总是压抑自己的同性恋欲望,唯恐自己的性错乱会妨碍自己体验生活的深度。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世界文坛 矛盾心理 维多利亚时代 非洲裔美国人 马克·吐温
  • 简介:1995年在美国出版的报告文学作品《一起民事诉讼》面世以来屡获殊荣: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10本最佳图书之一,被《纽约时报书评》评为当年11本最佳图书之一,获1995年度全美书评界奖中的最佳非虚构作品奖,获美国律师协会银木槌奖,获《芝加哥论坛报》哈特兰奖。《一起民事诉讼》记叙了一位富有正义感的律师为一批深受两家大公司生产的食品之害而身患白血病的身无分文的人起诉两家大公司的故事。打官司的结局是:受害人获得为数不多的赔偿,而律师却因这场官司

  • 标签: 世界文坛 谷崎润一郎 卡罗琳 马斯特斯 民事诉讼 威廉·福克纳
  • 简介:<正>普天之下也许聋哑人是心灵最少烦扰的族群。因为声音带给人类的愉悦远远少于带给人类的懊丧。对于一个耳聪的正常人,他无可奈何地被迫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与你杳不相关的声音,这些声音既不能陶冶你的心灵,也不能哪怕给你些微的快意。它死乞白赖地送上门来,它唯一的使命是使你烦躁、不安和厌倦。耳聪的人时时不经意地皱起眉头,那不是由于无名烦恼,只是偶然的、舍之不去的声音的干扰。而对于聋哑人,这一切都不存在。他平静的笑容和安谧的心

  • 标签: 给你 耳聪 弹琵琶 《北京文学》 伊索 鸟鸣
  • 简介:法国发表著名作家吉奥诺的日记今年是法国已故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让·吉奥诺诞生一百周年。法国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摄影展览,报告会,小说研讨会等等。法国七星书社也为此出版了《日记、诗歌、随笔》一书。该书的第一部分是吉奥诺未曾发表的日记。吉奥诺的日记是在两个时期写的:第一段从1935年4月到1939年6月,那是他主张反战,呼吁和平的时期。第二段从1943年到1944年,即二战后期,也是他第二次被捕的前一年。这两部分日记形式内容迥异。

  • 标签: 宫泽贤治 世界文坛 吉奥诺 惊险小说 《第一个人》 阿尔及利亚
  • 简介:8月25日,由浅田次郎、鹿岛茂、林真理子等组成的评委会宣布,将第9届中央公论文艺奖授予日本女作家木内升。木内升1967年出生于东京都,毕业于中央大学文学部哲学科心理学专业,曾做过出版社和杂志社编辑,2004年以《新选组幕末的青岚》步入文坛,2008年《茗荷谷的猫》广受好评,

  • 标签: 文坛 动态 世界 心理学专业 2008年 评委会
  • 简介:8月22日,第8届中央公论文艺奖在东京揭晓,由浅田次郎、鹿岛茂、林真理子和渡边淳一组成的评委会宣布,石田衣良以《北斗:某杀人者的回心转意》夺得本次大奖,颁奖晚会于10月17日在东京举行。石田衣良1960年出生于东京,原名石平庄一,毕业于成蹊大学经济学系,自幼渴望成为作家,1997年以《池袋西口公园》获得第36届“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

  • 标签: 动态 文坛 世界 大学经济学 渡边淳一 颁奖晚会
  • 简介:4月8日,由日本全国书店店员选出的2014年书店大奖出炉,和田龙以《村上海盗的女儿》夺得该奖。和田龙1969年出生于大阪,日本剧本家、小说家。《村上海盗的女儿》是一部上下两卷,长达近1000页的历史长篇小说,以日本战国时代横行于濑户内海的海盗王村上武吉之女村上景为主人公,再现了村上景与织田信长之间连绵不绝的战争。在受奖仪式上,

  • 标签: 织田信长 世界文坛 美国女作家 女性小说 渡边淳一 川端康成
  • 简介:美国《出版周刊》公布1991年最佳图书1991年11月,《出版周刊》一反常例提前公布了其评出的该年最佳图书。从五千多本各类图书中得出的最后名单多达67本,其中包括16部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多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索了社会、家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问题。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女作家纳迪恩·戈迪默的作品集《跳跃》也在其中。这本

  • 标签: 出版周刊 纳迪 题材多样 世界文坛 文学奖获得者 迪默
  • 简介:据1997年第七期《文学俄罗斯》报道,1997年2月,莫斯科作家短篇小说竞赛结果揭晓,加里·涅姆奇科夫(因短篇小说《关于红桥墩的故事》)、伊万·波德斯维罗夫(因短篇小说《最后一次警告》)、瓦列里·罗戈夫(因短篇小说《撞钟的人》)三位作家获得该奖。

  • 标签: 短篇小说 世界文坛 传记作家 文学奖 长篇小说 密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