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万丈高楼从地起,千层金塔石奠基;小康先要摘贫帽,高举扶贫攻坚旗。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选文,《孔乙己》无论是在各种教学参考书中,还是在语文教学中,都普遍存在并且一直流行着一处语言的误解,即小说中动词"排"的使用。本文意在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还原上下文的具体情境,纠正这种认识和解读上的偏差,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本意以及小说用词的匠心独运。

  • 标签: 《孔乙己》 文本细读 纠正
  • 简介:运江古镇位于象州县北部,距离县城20多公里,处在一座江心孤岛上,面积约1平方公里,四周环水,位置极佳,仿佛世外桃源。运江古镇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是古镇,一点都不为过,而且它在中国古镇史上有着很厚重的一笔。

  • 标签: 运江古镇 繁华
  • 简介:<正>Ⅰ著名批评家约翰·罗斯金和诗人丹特·加布里埃尔·罗塞蒂一起用了一整夜试读《男人和女人》。其后,罗斯金写信给布朗宁说:“读您的诗比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冰川还艰难。它的确才气横溢,也有相当深度,但充满了裂缝,以至有半程路必须靠梯子和斧子来攀缘。然而,我已在您的诗中

  • 标签: 布朗宁 罗斯金 诗歌 阿尔卑斯山 男人和女人 罗塞蒂
  • 简介:本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稀诗文集等,旨在揭示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个人的生活图景。第一辑十种:《莫友芝日记》、《贺葆真日记》、《邓华熙日记》、《汪荣宝日记》、《翁曾翰日记》、《徐兆玮杂著七种》、《白雨斋诗话》、《俞樾函札辑证》、《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扶桑十旬记(外三种)》。

  • 标签: 中国近现代 丛刊 史料 近现代中国 历史细节 现代叙事
  • 简介:《中国近现代稀史料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序跋汇编等,为读者提供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的个人生活图景。第二辑十三种:《翁斌孙日记》《张佩纶日记》《吴兔床日记》《赵元成日记(外一种)》《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十八国游历日记》《潘德舆家书与日记》《翁同爵家书系年考》《张祥河奏折》《爱

  • 标签: 中国近现代 史料丛刊 稀见史料
  • 简介:陆圻(1614—1667后),字丽京、景宣,晚号讲山,明末清初杭州著名遗民,曾与陈子龙等创"登楼社",为"西泠十子"之首。陆圻曾受庄廷"明史案"株连,几全家罹祸,后得清白,旋出家,不知所终。陆圻与当时的戏曲名家李渔、洪升、沈谦、范性华、毛奇龄交善。关于陆圻戏曲方面的著作,现有曲籍较少记载,笔者仅见邓绍基主编《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云:"陆圻……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钱塘县志》著录其著作有《威凤堂文集》二十卷,诗集十四卷,剧作有传奇四种,剧名已不可知,剧作已佚。"这种说法仍有待于修正。事实上,《康熙钱塘县志》并未记载其作有四种传奇,

  • 标签: 杂剧 戏曲文学 明末清初 陈子龙 明史案 毛奇龄
  • 简介:细节是文学作品的最小单位,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与血肉。艺术的魅力在于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的优雅、精致与细腻是徐訏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几个角度简论徐訏小说的细节及其原因。

  • 标签: 徐訏小说 细节 深刻
  • 简介:<正>以诗才名闻于世的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生前出版的诗集有百十多本。《吉檀迦利》是他在五十岁生日那年(1911)编辑的,并译成英文于一九一二年出版,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这本诗集早由我国著名老作家谢冰心译成中文出版。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把这本诗集收在十卷本的《泰戈尔作品集》中。这本诗集共有一○三首短诗,均无题。

  • 标签: 泰戈尔 作家 理想境界 诺贝尔文学奖金 短诗 冰心
  • 简介:本文从将记忆和父权与书写记事技术联系起来的两个主要传统出发,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力图论证两个密切相关的观点:1)哈姆雷特王子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难忘的、也是最健忘的人物之一,莎士比亚着重在哈姆雷特父子关系和印刷文化来临的语境中描述了这种记忆失落;2)父权、遗忘、印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作为一种主要的批评叙述被重铸和传播,这种批评叙述即A.W.波拉德、W.W.葛里格、“新书目”推出的、用以解释剧本本身的物质状态和作者状态的“记忆重建”。

  • 标签: 记忆 父权《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印刷文化
  • 简介:北宋诗人欧阳修的咏鸟诗《画眉鸟》,情文并茂,名垂诗史,显示了一位思想先行者的深邃思考与卓绝才情。而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王安石的咏鸟诗《鹦鹉戏作四句》,在思想的高度和吟咏的深邃方面,和欧阳修有惊人相似,息息相通,两首诗堪称宋代咏鸟诗的双璧。不过,王安石之诗,重视者寥寥,因此很值得作一欣赏与探究。

  • 标签: 王安石 欣赏 鹦鹉 北宋诗人 寓意 《画眉鸟》
  • 简介:◇多克托罗教授,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我是来自中国的一名教师.请问你去过中国吗?◆(高兴地)去过一次.那是1988年,我随一个作家代表团来到中国.我们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和西安.西安的兵马俑和羊肉泡馍令我难忘.记得那天我们在一家饭馆吃羊肉泡馍,有许多市民,非常热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的小说深受中国读者欢迎,到目前为止,有四部小说已被翻译成中文:《拉格泰姆时代》、《比利·巴斯盖特》、《上帝之城》和《大进军》;报刊和网页上都有关于你作品的论文、评论和介绍.

  • 标签: 之中美国 作品之中 多克托罗
  • 简介: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专门吟咏幼女(含少女)的诗作数量不多,但这类诗作大都写得富有诗趣,颇具特色。西晋著名诗人左思的《娇女诗》可谓中国古代最早写少女情态的妙诗。此诗极尽铺陈之能事,着力描绘诗人的两个

  • 标签: 《幼女词》 施肩吾 毛铉 诗歌 表现手法 童心
  • 简介:《看得风景的房间》是一部借旅行叙事来表达成长主题的小说。由于小说上下两部分分别聚焦于意大利旅行和英国本土生活,其叙事连贯性和主题统一性一直备受争议。这主要是由于对旅行叙事的狭义界定和对旅行隐喻的不完全理解造成的。这种局限性导致以往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凝视活动在主人公露西的身份建构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延续旅行叙事和实现旅行隐喻的一个关键手段,凝视活动在小说上下两部分贯穿始终。围绕凝视客体和凝视主体的"意义"和"真实性"问题,小说描述了露西在凝视对象、凝视方式和凝视关系上的转变,展现了她在凝视活动中对他人身份进行识别和分化、对自我身份加以认识和定位的成长过程。

  • 标签: 游客凝视 旅行叙事 旅行隐喻 身份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