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蒂姆·是好莱坞著名的"鬼才电影大师",他的电影以塑造各种鬼神莫测的人物而闻名。在塑造这些角色的时候,凭借天马行空的视觉设计理念和童话般浪漫梦幻的想象力征服了全世界影迷的心。对的电影人物研究,应该从揭开其电影人物的面具入手。出人意料又精心设计的人物是电影世界的最绚烂迷人的风景。

  • 标签: 蒂姆·伯顿 人物塑造 哥特 视觉设计 动画
  • 简介:<正>我喜欢百,却从来也没有认认真真养过百。这种鸟古代叫天鹨,一名告天鸟,近代通称云雀,在西方则有Lark之称。儿时在北京,接近了一些养百的人。他们多数是八旗旧裔,但也有贩夫走卒,甘心把家中所有或辛勤所得全部奉献给百。从这些行家们口中得知,如果养百不像京剧那样有"京派"、"海派"之分,至少也有"北派"、"南派"之别。北派对百的鸣叫有严格的要求,笼具则朴质无华,尺寸也不大。南派讲求百绕笼飞鸣,故笼子高可等身,而且雕刻镶嵌,十分精美,价值可高达千百金。正因其高,富家遛鸟,多雇用两人,杠穿笼钩,肩抬行走。北派专养"净口百"。所谓"净口"就是规定百只许叫十三个片段,通称"十三套"。十三

  • 标签: 北派 十三套 南派 正因 完一 笼具
  • 简介:每逢探监日,我便恶心。我希望媚黛待在家里,但我知道她将会一如往昔,按时前来,而后隔着纱屏,勇敢地摆出笑容,唱着那句老调:“亲爱的,他们待你还好?”哎,还是监狱,她以为他们会怎样待我?像白金汉宫的贵宾吗?我落得今天这个下场,都怪她不好。自然,我自己的一时糊涂,也不能说与此无关,不过,追根究底,真正负责的,还是她。她每次探监,总是坐在那里,装模作样的。她一生也是那样。我初遇她时,她才初入社会,便在报纸上引起过一番骚动。几年后,她以一个富家女的身分,不顾家庭的反对,选择了爱情,嫁给一个不名一文的马球员——因而风头十足。如今,在她丈夫倒霉,受谤和系狱的当

  • 标签: 我自己 想不起 汉宫 你喜欢 告诉我 第三天
  • 简介:在这次访谈中,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蒂姆·温先后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域和文化特点,涉及到西澳的风景(海景)、地方主义、生态学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佛教和道教、文学创作的语言倾向等话题。同时,作家还发表了关于美国文学、英国文学和澳大利亚文学的见解,并对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不同特色进行了探讨。温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独特的写作手法,是一位颇具研究价值的澳大利亚小说家。

  • 标签: 蒂姆·温顿 风景 海景 地方主义 文学 生态学
  • 简介:<正>一谁没有最后栖息的地?有的可主动抉择,有的则透着悲凉无奈地被钳制被圈定;对杨靖宇来说,他最后的栖息地到了,那是末途人生的三道崴子!三道崴子甚好,为生死以之的土地,自己的血液不再喧哗流尽还有何可辩解的?但只是这偶然逼近的三道崴子,在中国土地上随意的一个乡间普通的名字,因杨靖宇而有了异样的品性;这是血的圣地,却也成了使另一些丑陋的灵魂蒙羞,且让另一有哀感和崇尚血的民族震慑致敬的地。

  • 标签: 中国土地 特约专稿 默然无语 毛瑟手枪 我不知道 给你
  • 简介:2005年6月1日,上海发表了记者赵岚的文章,说:"因一种人类的责任与尊严,英国著名诗人奥登和作家伊修伍德也来到战时中国,直赴已经岌岌可危的江城武汉,他的有关中国抗战的诗集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西方文艺界的极大反响."英国诗人奥和小说家伊修伍德这对"同志"的战时中国行的最后一站是上海,他们在孤岛上海见了哪些人?目睹了哪些情形呢?他们对远东第一大都市的印象如何呢?他们记载这次旅行的诗文集里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 标签: 奥顿孤岛 孤岛上海 英国诗人
  • 简介:<正>尼扎尔·格巴尼(NizārQabbānī1923—)。叙利亚诗人。生于大马士革一个有艺术传统的富绅家中。1945年于大马士革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进入外交界,1945—1966年期间,曾在叙驻开罗、安卡拉、伦敦、北京、贝鲁特、马德里等使馆任职,精通英语、法语,曾访欧洲各国,开扩了眼界。1966年辞职,定居于贝鲁特,并创办一家出版社。从1955年其第一部诗集《褐色的姑娘对我说》出版,至今

  • 标签: 艺术传统 爱情 民族解放 自由体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
  • 简介:自从巴赫金以狂欢化诗学理论研究拉雷以来,拉雷就与民间笑谑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巴赫金的一家之辞一直独霸文坛。本文将另辟视角,以精英和民间的关系来重新解读拉雷,以拉雷的个案研究来辨析民间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关系。

  • 标签: 拉伯雷 精英 民间文化 话语权
  • 简介:丹尼尔·加(DanielGarber,1880—1958),美国印象派风景画家,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北曼彻斯特的一个农业家庭。1897年6月高中毕业后,他进入辛辛那提艺术学院学习两年。之后,又在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学习五年。加的艺术创作受垃圾箱画派的影响,采用平凡的题材,具有浪漫现实主义的特点。

  • 标签: 丹尼尔 国画家 浪漫现实主义 宾夕法尼亚 风景画家 曼彻斯特
  • 简介:<正>顾城的诗歌在当代被认为是独具一格的,人称"唯浪漫主义诗人"。顾城独具一格的诗风与他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他的诗学就是他的哲学观对诗歌的观照。顾城从不就诗论诗,他总是在他的哲学观之下来谈他的诗歌

  • 标签: 顾城 诗学观 论诗 浪漫主义诗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 万山潭作
  • 简介:正本书是关于以赛亚·林1928—1946年间书信的汇编。林交游甚广,存世书信达数千封,时间跨度近80年。书信不囿于学术问题,反映出林纷呈的视角和多彩的人生。主题广泛:与父母及妻子的关系、庞大的社交圈、八卦闲谈的爱好、与学者和批评家的交流等等。

  • 标签: 书信集 时间跨度 学术问题 社交圈 批评家 汇编
  • 简介:郭磨(1767—1831),字祥,号频伽,江苏吴江人。少有神童之称,因右眉全白,又号白眉生。乾隆六十年(1795),参加科举不第,遂绝意仕途,专研诗文、书画。游姚鼐之门,尤为阮元所赏识。工词章,又曾与袁枚相交往。著有《芬馆诗集》、《芬馆词》等。清人关于郭鏖词的评价莫衷一是,毁誉纷纷。赞之者有张维屏《谈艺录》:“频伽以《芬》名集,其心灵,其笔,真得乾坤清气者。其诗、其文、其词皆必传。”阮元《芬馆二集诗序》:“《蘅梦词》、《浮眉楼词》清婉颖异,具宋人正音,卓然名家。”贬之者如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郭词亦具荔枝之形,然已在一日变色,二日变味时矣。”

  • 标签: 评价 《谈艺录》 诗文 阮元 乾隆 词章
  • 简介:<正>生老病死事寻常,大喜深悲味最长,最是人生(?)龁处,是悲是喜费思量。——柯(1996年)一柯先生离开我们忽忽已五年有余,每次想起这位尊敬的文坛前辈,必定会定格在《文汇月刊》二十年前一幅作为封面的照片上:背景可能就是他寓所面前的复兴西路,满地萧萧黄叶,柯先生披一件夹大衣,敛眉凝目,神情庄重,若有所思。这是我看到过人物肖像中最不易忘却、也是最好的一幅,好就好在它准确地表现老人晚年

  • 标签: 柯灵 文汇月刊 人物肖像 望春草 沦陷时期 《万象》
  • 简介:<正>人们对阿拉世界的启蒙,大抵来自童年时代读过的《一千零一夜》中迷人的故事。年岁渐长,好奇的触角往往进一步在阿拉的书籍中或土地上探索;饶有兴味地寻找那惯于夜出私访的国王——哈伦·赖世德的足迹;倾听咖啡馆里关于沙漠骑士安塔拉的说唱……这千百年丰富的文物古迹,这交织着细腻的东方奇闻轶事,一切的一切,莫不令人对阿拉世界的文化遗产感到谜一般的神秘莫测。

  • 标签: 古诗 沙漠 讽刺诗 黄金时代 作品 诗体
  • 简介:<正>十年前,《当代外国文学》译载了金斯格的《嚎叫》引起关注。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人物金斯格等人均在诗坛上喧赫一时,后转消沉。但,1987年出版的诗集《金斯格诗选:1947-1980》,837页;1988年,诗人出版又一诗集《白色尸衣》(WhiteShroud),名声复起,从“垮掉的一代”再次上升为当代美国诗坛的耀眼人物。

  • 标签: 精神境界 金斯伯格 惠特曼 重要人物 诗歌创作 上帝
  • 简介:知主义是对人类处境的一种独特类型的回应,它的思想原则和精神态度普遍地存在于历史的各个阶段。本文总结了知主义的基本范式,并检视了知主义通过现代精神表现在现代文学中的几种主要形式。

  • 标签: 现代文学 主义 处境 现代精神 独特 存在
  • 简介:意大利著名理论家和小说家翁托·艾科建构了一套以读者为中心的开放作品阐释理论体系,其理论内核主要由文本、读者和方法论相辅相成的三部分构成。它们指的是创造性的、多元而歧义的现代开放作品;知识和美学积淀深厚的虚拟“模范读者”以及具有图书馆和百科全书般组合和联接能力的批评策略。这一理论体系显示艾科对现代和经典开放性艺术作品的一种真诚的批评态度,他教给我们对抗文学迷宫的方子,给重读经典和叙事结构分析以理论上的启迪。

  • 标签: 翁伯托·艾科 开放作品 模范读者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