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正>第一次看见玛岩是去卡诺的路上。它距离尼日利亚首都三十多公里,正面对着高速公路。见了它我立刻明白为什么人们以阿索岩命名首都的街道、区域,而很少提到玛岩。相比阿索岩的明朗和壮丽,玛岩呈出一种凶险和不祥。从体积上来看,玛岩似乎更高大,更陡峭,岩石颜色极暗,上面有无数灰白沟回。在岩石中部,有一张倒置的巨大脸谱,是岩石的凸凹

  • 标签: 阿索 岩石颜色 卡诺 现代文明 精神恍惚 使人
  • 简介:<正>阿莉西亚·门多萨感到头痛背酸,再也睡不着了。路可真长!汽车走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中途换轮胎还耽误了好多时间。一路上,汽车吃力地吼叫着。路上的风景并不引人注目,到处都是贫瘠的土地和沙漠植物。经过瓦哈卡城时,天已经黑了。阿

  • 标签: 西亚 印第安人 衣服 拉萨尔 大夫 医生
  • 简介:一个普通的冬日/在北温带。一个并不富强的国度//你降生在一个诗人家庭父亲给予你的空间被书切割/我的爱都排成铅字四处游荡//书架上满满站着父亲的肋骨赤裸裸来去是生命的本质/一出生你与我便产生了共鸣/儿啊/你每一个皱褶都那么自然/不像我,被阳光揉疼的纹路/一直爬进了心脏诗是无法卖的/还有灵魂/父亲的良知扎入黄土深层/翻开看/满是地球的血肉

  • 标签: 康康 四处游荡 痛苦挣扎 黎明前的黑暗 世道人心 从零开始
  • 简介:<正>王世襄先生属于活得很明白的人,80岁以后,他便把生死看得很淡了,能活到九十有五,老爷子应该感到知足,所以他临"走"前撂下话: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甚至连灵堂也不要

  • 标签: 王世 遗体告别 挥手告别 对我说 不以己悲 人说
  • 简介:这是一部关于希腊老工人阿历西斯·尔巴的传奇故事。尔巴与作者相遇于克里特岛,共同在岛上采掘褐煤,但俩人都很清楚,他们急切地等待太阳下山和工人下班,然后俩人就可以在海岸边喝酒、聊天。作者听巴尔讲述他的过去,讲述奥林匹斯的乡村、保加利亚的游击队、圣索非亚、褐煤、白云石、女人、上帝、爱国行动和死亡。

  • 标签: 《希腊奇人佐尔巴》 希腊 尼科斯·卡赞扎基 小说
  • 简介:声音从何处?〔美国〕尤多拉·韦尔蒂曹莉译我对我老婆说:“你可以过去把它关掉,你用不着非得老坐在那儿盯着一张黑鬼的脸看个没完,听你不想听的话。这还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我想我就是这么想起去干那件事的。告诉你吧,在塞毛比利我能准确地找到那个黑鬼住的地方,...

  • 标签: 梅瑞狄斯 卡罗琳 有色人种 黑鬼 电视和报纸 天气预报
  • 简介:意大利画家何塞·瓦拉(JoseGuevara)1926年生于西班牙韦尔瓦省普韦布洛德古茨曼,曾就读于韦尔瓦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结束后,由于不堪忍受佛朗哥政权的独裁统治和对当时西班牙文化的停滞状态不满,而同几名革新人士移居法国、美国和南美洲。瓦拉移居南美州时,

  • 标签: 格瓦拉 意大利 画家 专科学校 独裁统治 西班牙
  • 简介:<正>1912年初,在亚得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城堡,里尔克写出了酝酿已久的《杜伊诺哀歌》的部分篇章。同年五月他离开城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漂泊不定的生活。其间虽然也续写了一些《哀歌》片断,但他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及至大战后期创作已陷入枯竭。为了完成《哀歌》,他尽量尝试恢复自己的状态,这无疑是极其艰难的,他自己也承认:"要拆除战争年头的障碍,一块一块地抽

  • 标签: 里尔克 部分篇章 伊诺 瓦莱里 冯至 自传体小说
  • 简介:<正>这些本是我们的固有文化价值,现在却再次西风东渐。我指的是"新价值",近三十年,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渐渐认同的一套新的价值观。当做得过于教条时,人们讥称之为"政治正确主义"。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人们又会诉诸这套价值。十八世纪西方工业化时代,开始形成两套互相环扣的价值观:一套促进产业的数量化发展,例如为起点公平而设的自由竞争,所谓浮士德精神,个人主义,适者生存;另一套对产业的数量化发展起制动作用,例如为终点公平而产生的劳工权利,社会保障体系,例如为分散权力而产生的民

  • 标签: 西方工业化 浮士德精神 固有文化 制动作用 劳工权利 十年
  • 简介:<正>他们老是问我,前不久,万灵节前一天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我要做出那种事?他们说,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呆上几个钟头也不是一回两回丁,也该惯了。那天虽然是个阴天,可也没什么让人十分扫兴的事。吃的东西是现成的:烤土豆,外加一截香肠。只要一提起这个倒霉的日子——他们现在老是提到它——妈妈就念叨起那截香肠。每次

  • 标签: “家” 香肠 万灵 气球 土豆 前不久
  • 简介:据2004年8月24日《海峡都市报》记者李坚报道,在“甲申中法马江海战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来自福州、广东的福建船政后裔向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捐赠数件船政文物。其中有一幅自画像,乃清朝水师扬武舰练童(初级军官)黄季良后裔捐赠之物,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曾为这幅自画像题诗三首。诗见《人境庐诗草》卷八,题为《题黄廷赠尉遗像》,均为七绝。黄遵宪在“诗序”中写道:

  • 标签: 黄遵宪 《题黄佐廷赠尉遗像》 作品评论
  • 简介:艾萨克·巴什维斯·辛创作中的宗教思想已经引起国际文学批评界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评论者主要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图通过对辛创作文本和思想的分析,归纳出其创作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主旋律.本文则力图从辛创作和思想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不同侧面,揭示其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这些复杂思想形成的过程,努力展示一个充满自我矛盾,甚至常常自我否定的辛,一个既信奉上帝又怀疑上帝的辛.

  • 标签: 辛格 宗教思想 美国犹太文学
  • 简介:<正>晴朗的秋日,寒气逼人,有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杜塞尔多夫皇家花园的林荫道上缓步徜徉。有时候一时兴起,他孩子似地飞起双脚,把覆盖地面沙沙作响的落叶踢得四下纷飞,但有时又无比忧伤地抬头仰望只剩下黄叶几片的枯树。在仰望枯树残叶对,他想到了劳柯说的话:

  • 标签: 海涅 上帝 理性 思想 爱情 作家
  • 简介:<正>问:当您为《最后的遗嘱》塑造人物时,您是否从您在当地小酒吧里所遇见的人中获取了灵感?答:不,我不这么认为。书中的人物确是虚构的,但我并不是那样直接地从他们中获得了灵感。我当然不会以我熟悉的人或所遇所见的人作为原型塑造人物。诚然,小说中的人物会与你在酒吧里所见的人很相像。可我认为我的灵感并非直接来源于那儿。

  • 标签: 斯威夫特 英国小说 福克纳 当代作家 约克大学 塑造人物
  • 简介:本文借用叙事空间理论的观念,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结合记忆问题,对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的叙事方式、特点以及叙事方式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在由大量书信和记忆并置构成的文本空间中,贝娄展现了小说主人公在地志空间中的旅程,他在社会空间中的成长和体验,刻画了一位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反思美国社会和西方文明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美国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

  • 标签: 索尔·贝娄 《赫索格》 书信 记忆 空间
  • 简介:亚伯特·魏斯贝尔(AlbertWeisgerber,1878-1915)1878年4月21日生于萨尔布吕肯附近的圣英戈伯特.早年进入凯泽斯腾县立建筑职业学校室内画和装饰画科学习.1894年转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97年又进入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从师于法朗兹·施图克.1905年至1907年曾两度前往巴黎访问,并与马蒂斯相识.马蒂斯的作品使他倾倒,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影响.1913年被选为"新慕尼黑分离派"第一任主席.1914年,魏斯贝尔自愿从军,1915年战死于伊喷附近的弗美乐.

  • 标签: 德国 画家 魏斯格贝尔 印象主义 油画 《圣英戈伯特的宗教行列》
  • 简介:D.H.劳伦斯诗六首徐崇亮译童真有时这生命从我的眼底看穿在我说出的话语里颤动象其他人的生命一样悄悄流逝,我惊奇得透不过气。于是我未知的双乳开始苏醒,双乳下面激起一股湍急细弱的涟漪开始律动,我寂静沉睡的下腹顷刻间躁动起来。我柔软、沉寂的下腹,带着一股冲...

  • 标签: D.H.劳伦斯 偶像崇拜 杂技演员 槲寄生 天爷 内心充满
  • 简介:<正>十年前,《当代外国文学》译载了金斯伯的《嚎叫》引起关注。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人物金斯伯等人均在诗坛上喧赫一时,后转消沉。但,1987年出版的诗集《金斯伯诗选:1947-1980》,837页;1988年,诗人出版又一诗集《白色尸衣》(WhiteShroud),名声复起,从“垮掉的一代”再次上升为当代美国诗坛的耀眼人物。

  • 标签: 精神境界 金斯伯格 惠特曼 重要人物 诗歌创作 上帝
  • 简介:<正>加莉娅,亲爱的!谢谢您的来信。您的信使我高兴万分,也叫我略略伤感,因为您提到了沃隆斯基。我信以为真,原来一切都是幻影。或许,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我们只是感觉到互相的存在。看在上帝的份上,您可别成为幻影。这是我最后的,也是心灵最深处的指望。亲爱的,您认为怎样好就怎样做吧。我在沉思默想。但不知道昨天写了什么,明天将要写什么。现在,我感到自己很豁亮,我不需要这种愚蠢的,名噪一时

  • 标签: 沉思默想 最深处 手杖 幻影 拉夫 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