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史记今》完整保留今本《史记》全本,廓清真伪,并附录《史记断限与残缺补窜考辨》集中说明。本书前身是1990年初版的《史记今本新》,此次对全书做了修订与改造,不仅纠正了前身的许多错误,还改正了中华点校本中的一些错误。现简体横排,加以注释,供广大读者、学者参考。

  • 标签: 《史记》 今注 纪传体通史 黄帝时代 司马迁 汉武帝
  • 简介:学界对《水经》写景的研究很深入、透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却忽略了对其叙事的研究。笔者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水经》的叙事进行讨论,认为其叙事特色表现在:叙事语言浅近清丽,凝练生动,不枝不蔓,明白晓畅;叙事紧扣地名、地貌、地理的人文意蕴,叙事与水道的记述自然浑融;适应注文体例的需要,叙事简括,但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判断也有少量相对详细的叙事。《水经》的文学价值不唯表现在写景成就上,只有对其叙述特色进行研究,才能完整把握其文学价值及文学史地位。

  • 标签: 《水经注》 叙事 地理 浅近雅洁 浑融 简括
  • 简介:《水经》是一本怎样的书?清初学者刘献廷在其所著《广阳杂记》中,称此书为"宇宙未有之奇书"。刘献廷对此书作了极高的评价,但尚未说出此书的性质和内容,所以这里首先对它作一点介绍。三国时代,有一位佚名的作者,写了一本《水经》,记载了河流137条,每条河流都以同样的体例,写下了它的发源、流程和入海,寥寥数语,内容十分简单。到了南北朝北魏,郦道元(?—527)为《水经》作,河流增加到1252条,而且对每条河流的记载,

  • 标签: 《水经注》 道元 寥寥数语 刘献廷 黄牛滩 广阳杂记
  • 简介:<正>若狭海岸的古道两旁,生长着茂密的松树。据说,古时候酒井侯为了使“参勤交代”经过的道路更加美观,便种植了这些松树。有的地方,这些松树还可以兼起防风林的作用。海风拂拂,一排排巨大的黑松,枝干交错,低吻着地表。站在道上眺望迫及足下的青紫色的海面,十分写意。这里的海景优美,松叶鲜丽,为东部沿海诸地所无法比拟。然而,战争时期,这片松林被砍伐提取树根油,用作飞机燃料。过去海岸上随处可见的松树,如今

  • 标签: 松林 松树 妻子 气比 海岸 东京
  • 简介:评价白居易诗歌,“浅俗”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词汇。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下云“元和以后诗章……学浅切于白居易”,可见白诗在当时即获得“浅切”的评价。到了宋代,苏东坡又提出了著名的“元轻白俗”一说。至此,浅俗已成白诗之定评。白居易浅俗诗风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 标签: 白居易 诗风 诗歌 自注 《国史补》
  • 简介:散文有自己的“磁场”,那就是一个散文家的血气和精神内核。在十五年的散文写作中,我的散文写作主要有四个维度,即以南方的小村枫林为出发点的乡村写作。以上饶市为中轴点的城市写作,以身体器官、疾病、情感为原点的生命意识写作,以江西横峰、福建武夷山南麓为皈依点的大自然写作。但主要以乡村写作为主。

  • 标签: 新散文 乡村写作 生命气场
  • 简介:<正>克罗代尔在“就灵感问题给布雷蒙神父的一封信”中论述了“灵感”的三个含义:1.一般含义:天赋;2.具体含义:艺术家创作前的极度兴奋状态;3.宗教含义:纯诗与祈祷的相通。在谈到第一个含义时,他写道:

  • 标签: 诗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 音律 纯诗 作品 上帝
  • 简介:洪亮吉(1754—1809),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他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学者兼文学家,尤以精于舆地学著称。嘉庆四年,因越职言事而谪戍伊犁。洪亮吉于流放期间被禁诗酒。由于对刚刚经历的上书案仍然心存余悸,他在奔赴伊犁途中就痛下断绝诗酒的决心。因此,今天所能见到的他在行戍途中及谪居伊犁时期的作品基本上是赦还之后的补作,是构成其流放文学的重要部分。这部分作品中的诗歌后来被编成《万里荷戈集》,在他

  • 标签: 洪亮吉 松树 伊犁 流放 越职言事 喷溢
  • 简介: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傅光明先生、王秀涛先生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能在这里向诸位朋友汇报并一起探讨、交流、学习与阅读钱锺书、杨绛两位先生作品的心得和体会。

  • 标签: 钱锺书 杨绛 中国现代文学馆 哲人 超然 傅光明
  • 简介:<正>莫泊桑(1850——1893),这个被誉为“短篇之王”的文坛流星,虽然在文坛上痛苦地一闪而过,然而这颗流星所放射的光却是那样的耀眼。如果我们对其中短篇小说作一整体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着一个独特的情韵系统,即“悲怆而凄然”。然而,在我们体味到这一情韵时,不禁要思索:在莫泊桑的小说里为何见不着明快乐观的基调呢?为何作家的字字珠玑却谱就为一种悲怆凄然的情韵呢?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种情韵及其成因作一探讨。在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抗战激情与伤感,小人物的痛苦,金钱社会里人情世态的变异,爱情婚娴的畸型、幻灭等等,令读者心中感到一种抑郁。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在其作品中,凄然与得意,悲与喜相交相融,而以凄然,悲泣占据情感领域,形成一股巨大的情感上的冲击波。由此,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情韵便由其情感领域中的几种情绪元素总构为一个“悲怆而凄然”的系统。而构成这一情韵

  • 标签: 小人物 中短篇小说 作品 人情世态 莫泊桑 爱情婚姻
  • 简介:主体的时间性是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式主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批评界鲜少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拉康早期论述时间问题的代表作《逻辑时间与预期确定性的判定:一种新的诡辩》,一方面说明主体的时间性的内涵和特点以及逻辑时间对群体中的主体生成所发生的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史实阐明主体的系统性误认与群体逻辑之间的必然关联,进而彰显拉康对社会现实的忧思与批判。

  • 标签: 逻辑时间 “我”之生成 群体逻辑 系统性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