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现实往往被解构成为反讽的对象。当代著名苏格兰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的代表作《兰纳克:生活四部书》就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特征。这部小说以现实生活中的格拉斯哥为背景,将现实与虚幻混淆,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以独特的方式解构了现实。它在呈现出后现代主义创作种种特点的同时,又体现出某种统一性。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具体分析,揭示其在时空结构上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特点,进而探讨它为文学创作所带来的启示。

  • 标签: 阿拉斯代尔·格雷 《兰纳克:生活四部书》 后现代主义 时空结构
  •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是从生态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角度审视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还没有涉及小说创作的“生活的符号化”主题。本文将以巴赫金的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特别是以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和批评方法为核心,深入阐释小说《白噪音》的文本意义。本文认为,作品似乎不像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那样贴近物质世界,却在生活的符号化过程中,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后现代商品社会的诗性特征,发掘出后现代生活独特的精神世界。

  • 标签: 唐·德里罗 巴赫金 《白噪音》 生活的符号化
  • 简介:<正>生姜每年初春,母亲总要在自家菜地的边角地带埋下一些身穿泥衣、老态龙钟的生姜瓣儿。除了松土和后来弄菜地时顺手拔一下长势凶猛的杂草,身处菜地边角的生姜们被埋下以后,便落

  • 标签: 母亲会 勾践 五倍子树 伙伴们 不知道 黄河文学
  • 简介:<正>像猪一样醒了又睡我最向往的人生境界之一是,在某个人迹罕至的禅院,一觉睡了四十八小时,自然醒。醒来的原因是存存人力不可抗拒因素,比方说,水火逼宫。这四十八个小时,最好是大雪封山,也可以是暴雨倾盆,还可以是美国和日本鬼子打得死去活来。还可以是二十七个贪官落马,六十一对新人成婚,四万万五千万阶级兄弟载歌载舞。世上至为幸福之事,莫过于醒了又睡,睡了又醒,复又翻身睡去,这猪一样醒醒睡睡的生活,让人有一种蠢蠢的快乐。昨天是星期六,第一次醒来的时候,大约是凌晨五时许,我不能睁眼,眼睛一睁开,刚刚做完整的一个梦就破碎了,我得将它原画复现。是了,我梦见我出口成章,任意汉字随机组合都是华丽的美文,华丽得如同TheDoors乐队具备诗人与哲学家气质的音乐,虽有些自恋、偏执与神经质,可

  • 标签: 日本鬼子 自恋 万五 人生境界 随机组合 世仁
  • 简介:南海出版公司推出了“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丛书,此书由社科院外文所和上海万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策划,其中的小说集《夫妻生活》于2005年11月出版。该书的作者为墨西哥作家塞尔西奥·皮托尔,作家于2005年获得西班牙语界最高的文学奖项塞万提斯文学奖,曾两次访问我国。《夫妻生活》收集了同名中篇小说《夫妻生活》和四篇短篇小说《阿梅丽娅·奥特罗》、

  • 标签: 夫妻生活 塞万提斯文学奖 出版公司 世界文学 文化艺术 西班牙语
  • 简介:<正>十三年来,魁北克的戏剧创作成绩斐然,数量大且品种多,使人难以理出各种新趋向和当前不同的探索。但经过粗略分析,可看到三种不同的流派:一是被相当多女性剧作家统治的新现实主义,她们作品反映的是女权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二是以戏剧形式为创作核心的青年派;三是八十年代形成的集体创作运

  • 标签: 后现代 魁北克 新现实主义 女权运动 戏剧创作 戏剧形式
  • 简介:整个晚上,绿色沼泽地里散发出的有害气体的味道不断飘进来,令人作恶的腐臭气味蔓延在茅舍四周。一夜之间,铁器锈迹斑斑,篱笆和墙壁被霉菌腐蚀,渐渐碎裂,干草和麦秆因为潮湿而变黑,像被火烧过一样。到处都是蚊子,房间里满是飞虫和爬虫,就连灰尘也在腐烂。木驻虫、飞蛾还有蚜虫啃噬着家具和栏杆,甚至腐臭的木瓦。

  • 标签: 乡村生活 有害气体 沼泽地
  • 简介: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的生活。不必为取悦或迎合别人而活。有些时候,特别是当别人的期待与我们自己的利益不谋而合的时候,迎合别人也无可非议,当然并非如此不可。过自己的生活,凭良知做事,善待自己,为自己甘心情愿为之承担责任的人效力。比如说,我已娶妻生子,因此无论到大峡谷度假一年的想法多么诱人,我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工作。然而即使在家,我也必须凭良知做事,善待自己。在家里,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家人、供养子女的责任。在这种时候,对我最有利的事就是对家人尽职尽责、信守诺言,而我正是这种人。我不会打起背包一走了之,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无论经商,还是工作,或是讲学,任凭别人怎样劝说,我都会坚守住生活的目标和内心的良知。我充分领悟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涵义,因此不会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横加干涉。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仅此而已,然后不抱任何期待。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好,至少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过自己的生活。你肯定知道这样一句话:既不是晚会前的彩排,也不是有很多节目等待上演的开幕式晚会,而是真实的存在,是每一天的每一分钟——这就是你的生活。有个想法让我备受鼓舞:我们都被赋予了神奇的礼物——生活,因此只要愿意,我们每天都能享受生活的...

  • 标签:
  • 简介:<正>晨报虽然早已下班了,但是脚步声依然在一条街上向着另一条街赶路。两条街的距离里,地铁的呼啸需要十三分钟,再乘七分钟的公交车,再步行二十分四十九秒。如果不堵车的话。也许地铁已经开动了,也许出口处的行人中,果真有一个人,肩上挎着一个沉重的公文包,包里露出一份尚未看完的晨报。也许公交车已经在某个站点停了下来,有人在上车,有人在下车。草绿色的铁椅上果真坐着一个人,肩上挎着一个沉重的公文包,包里露出一份尚未看完的晨报。时间在灯光里,就像河面上的一片叶子,漂漂荡荡。卖晨报的小贩也回家去了,谁都在

  • 标签: 垃圾筒 呼啸而过 一晃而过 十字街口 不知道 一只手
  • 简介:我们从《法雷尔短篇小说》三卷集中选出以下三篇优秀之作,以飨读者。这三篇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经济危机、失业、下层人民走投无路、种族歧视等等。读者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懑和对小人物的同情,但是作品也多少流露出自然主义色彩。编者

  • 标签: 小人物 困难时期 普遍存在 舞厅 美国人 母亲
  • 简介:柳宗宣自选诗集《河流简史》汇辑了他十余年间的诗作(2004—2015),他的诗风平实、内敛,有着一种深沉的内在力量,读来会令人生出一种细细的感动。他的诗歌以叙事为主,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的变化,哪怕是很细微,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到他人生的境遇和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与氛围。

  • 标签: 柳宗宣 《河流简史》 日常生活 平实内敛
  • 简介:<正>我要在昨天下午玛吉和我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子里等她。许多人都不知道象这样的一个院子有多舒服。这不仅是个院子,它象是扩大了的起居室。硬土地给扫得象地板一样干净,四周的细沙上布满了不规则的细细的沟,谁都能到这里来坐下,抬头看着那棵榆树,等待永远吹不进屋子里面去的微风。姐姐离开前玛吉将会紧张不安,她会无望地站在角落里,她长得既不漂亮,又为胳膊上和腿上烧伤的疤痕感到丢脸,怀着羡慕和敬畏交织的心情端详着姐姐。她认为姐姐

  • 标签: 日常生活 榆树 衣服 微风 心情 名字
  • 简介:一从艺术上说,我不很喜欢卡夫卡的叙述风格,可从精神上讲,卡夫卡却对我极为重要.当然,卡夫卡对许多现代作家,尤其是对大多数自觉为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作家,都非常重要.不过,我想他对不同作家有不同的重要之处.

  • 标签: 哥白尼 本体体验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情感体验 《城堡》
  • 简介:<正>一与中国大部分怀乡作家不同的是,张爱玲是一位纯粹的都市作家,她的散文是都市散文,描写都市生活,但张爱玲的都市散文,跟在她之前的新感觉派的作家并不相同,"新感觉派"侧重于描绘舞厅、咖啡

  • 标签: 新感觉派 城市美学 穆时英 都市小说 刘呐鸥 白流苏
  • 简介:本文从传记史的角度对传记伦理功能进行了考察,并对当代传记伦理论争的若干个案进行了探讨,认为在20世纪,由于社会伦理观念的变迁以及精神分析对传记的介入等因素,传记伦理经历了一个转向,现代传记的侧重点已从对抽象的人性之“善”的有意追求转向对具体的人性之“真”的深度探索,“真实”成为现代传记的“第一伦理”;另一方面,优秀的传记作品对传主人生的探索建立在对人性弊病的同情与理解基础上,这传达出更为深沉复杂的伦理情感和伦理诉求,是对传统传记伦理功能的深化。一个“真实”的人生,总是已经包含了某种道德教诲。

  • 标签: 传记伦理 伦理功能 现代转向 精神分析
  • 简介:<正>格拉纳达月亮悲哀的奏鸣曲——致马尔嘉“天在屋顶之上”。——魏尔兰这座城用你的眸子注视着我,眨着眼睛,久别之后相逢,我又看到钢琴从家中以不同的方式来到我身旁,逃离大厅,

  • 标签: 现代诗 奏鸣曲 外国 摩托车 月亮 作息时间
  • 简介:<正>十九世纪初叶,在欧罗巴旧大陆陷入绝境的人,听说美国街道都是黄金铺的,纷纷从汉堡、不来梅、哈佛尔港、那不勒斯和利物浦乘船,赴大洋彼岸金光闪烁的“乐土”。经过几周的海上颠簸,他们被运至离

  • 标签: 《美国梦》 现代剧 十九世纪初 陷入绝境 光闪烁 旧大陆
  • 简介:触觉器官是我们最大的感觉器官,但人类对触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医学、生物学、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层面,在文学研究领域鲜有专门系统的研究。加令顿的《触觉现代主义》可谓这方面富有创新价值的成果。在这部专著中,加令顿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触觉,特别是人手与阶级、地位、大众消费、心理欲望、性别关系、自我认知、认知能力拓展、人际交流、时间与空间定位等的关系,探讨了文学中的触觉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之间的美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察了现代主义文学触觉转向背后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科技等方面的动因。同时,她还探讨了人手与身体分离后的种种可怕后果。

  • 标签: 加令顿 《触觉现代主义》 触觉 社会地位 记忆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