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南宁往西南230公里,有个边陲古镇龙州。位于龙州县城北面50多公里处的金龙镇,有一个与越南交界的村庄,叫板池村。此村不大,周围骱山;屋边路旁,密密地生长着芭蕉、龙眼、山竹、菠萝、黄皮等果树,一路的林荫。村中,有一块稍开阔的空地,中间有一眼泉水,终年流淌,清澈见底。村民在泉眼下面砌了个水池,用于饮用和洗衣、淘米、洗菜。也许是长年饮用这泉水的缘故,村中女子个个皮肤白净,面容姣好:年老的尽管青春不再,但头发却养得特别好,既黑又长。

  • 标签: 天籁 龙州 泉水 饮用
  • 简介:<正>"这本书,算是向你们借;不过读完了,或许我就不还了。"我笑嘻嘻地说。"凭什么?你老兄……"这边陈平原还在诧异我的唐突,夏晓虹已经一口回绝了,"不行不行,这书我们得留着,平原和我,最近都在对这个话题有所注……"我其实是倚熟卖熟。趁着暑假回国探访亲友,向大学老同学——如今已经名满天下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讹"书来了。

  • 标签: 陈平原 名满天下 霜钟 凭什么 北大教授 沈从文先生
  • 简介:<正>米海伊尔·左科这个名字对我们读者既熟悉,又陌生,他的作品受到一些人的欢迎和赞赏,同时也受到另一些人的非议和责难。左科是位有才华,有特色的苏联作家。如果说他的复杂经历和坎坷道路使他成为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那么他的创作则可以认为是苏联文学和文学史上一个空前的、奇特的现象。他敢于独辟蹊径,独树一帜,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但是随着左科在“文海”中的“沉浮”,他的名字在苏联文坛上香过一阵之后就臭起来了,时而被人提起,时而被人遗忘:他的作品(更不必说他的全部创作了)也经历着同样的命运。

  • 标签: 左琴科 三十年代 苏联文学 苏联卫国战争 作家 作品
  • 简介:文人在宋初“晚唐体”诗人群中极为流行,这个群体里有文人士大夫,但更多的是号称“处士”或“山人”的隐逸之士,还有被称为“上人”的诗僧和僧。他们创作的诗以文人为主要吟咏对象,诗里描写的乐调古声淡,除了能“载道”而引发向往“三代之治”的思古之幽情,还可领会甘于寂寞、回归自然的道骨仙风。调古情幽,声淡而心静,在得意忘形的琴心感应中,不乏淡泊名利、消除烦恼的闲情逸趣,以及明心见性的空静禅意。

  • 标签: 琴诗 隐逸 古淡 禅意
  • 简介:该书原著者李家源(1917-2000),字愆渊,号渊民,是韩国著名儒学大师李退溪的十四世孙,也是韩国著名汉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汉学创作,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在韩国以及东亚汉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本书是李家源先生的代表作。详细介绍了韩国自箕子时代起历代重要汉学著作和汉学作家,

  • 标签: 韩国 文学史 汉学家 治学严谨 李退溪 影响力
  • 简介:《“空间”的美术》一书记录了巫鸿在OCAT研究中心的系列演讲,包含“空间与图像”“空间与物”和“空间与总体艺术”三部分内容;也是他对美术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总结。无论是作为一种概念还是研究方法来说,“空间”都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巫鸿强调“空间”其实是想开拓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其言说目的主要是在反思传统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发掘空间概念在艺术分析中的方法论上的潜能。

  • 标签: 美术史研究 艺术分析 解释框架 传统研究 空间概念 种概念
  • 简介:<正>当收藏成为一种时尚并日益为人们所认知的时候,一个有眼力、有学识、判断力准确的鉴赏家便拥有了某种尊严。他多年的经验、丰富的见识,使得他对浩如烟海的古文化一目了然,对古文化的执著与痴迷又反过来引诱着他不能自已,于是他风尘仆仆八方奔走,认真考据又旁征博

  • 标签: 史树青 文物鉴定 银雀山 楚简 春榆 鉴定家
  • 简介:北宋中期兴起的新儒学——理学,或称道学和圣学,它重新阐释了儒学传统,着重探讨儒学的义理,形成了新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派为了儒学的纯正,将辞章之学和训诂之学的儒者排斥于儒林之外,

  • 标签: 理学史 黄宗羲 体系 新儒学 北宋中期 儒学传统
  • 简介:  日前由于工作需要,需要查阅我国典籍外译的资料.早就听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过"中华翻译研究丛书",里面有一本《汉籍外译》(1997年10月1日第1版),应该可以解决我的问题.……

  • 标签: 史指 外译 指谬
  • 简介:本文从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角度切入“耶鲁学派”的哈罗德·布鲁姆的文本观,分析互文性理论在其文学理论中的关键作用,指出“诗学误读”理论突破了新批评的形式主义一元论,同时使他摆脱了解构主义的意义空缺和文学空缺等虚无主义倾向。最后,本文指出布鲁姆的心理分析模式存在的不足。

  • 标签: 互文性理论 后结构主义 哈罗德·布鲁姆 “耶鲁学派” 文学批评
  • 简介:近几年来,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有越来越多的成果体现出了以我为主的学术立场,表现了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外国文学作品、剖析国外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努力.殷企平主笔并统稿的和李维屏撰写的(以下简称和)就是真正实现了与西方学者在同一研究层次上的交流和对话的两部重要著作.

  • 标签: 小说研究 《英国小说批评史》 《英国小说艺术史》 外国文学研究
  • 简介:祢衡作为古代文人的代表,显示出古代知识分子清高不屈的人生理想。本文通过分析《狂敲》的创作背景、情节设置、角色设置和写作技巧,进而得出作品在虚拟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对比中涤荡着的同情与希冀,并体会作家蕴含在作品中的对世清人生的哀叹与悲鸣。

  • 标签: 祢衡 《狂鼓史》 形象分析
  • 简介:20世纪戏曲史料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从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从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本文通过对20世纪戏曲史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概括论述,既展示了百年戏曲史研究的整体特色,又对我们准确理解和认识20世纪戏曲史料学的价值与特质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意义和导引作用。

  • 标签: 20世纪 戏曲史 史料学
  • 简介:自从元和时代韩愈推尊李杜以后,王维已难以与李杜比肩,但在后世多数论者看来,王维才是"盛唐之音"的"正宗"。特别在近体诗尤其是律诗的确立与新变方面,王维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清人方东树在《昭昧詹言·通论七律》中把王维、杜甫的七律分为两大派别,他说:"何谓二派?一曰杜子美,如太史公文,以疏气为主。雄奇飞动,纵恣壮浪,凌跨古今,包举天地,此为极境。一曰王摩诘,如班孟坚文,以密字为主。庄严妙好,备三十二相,瑶房绛阙,仙官仪仗,非复尘间

  • 标签: 王维诗歌 三十二相 文学史意义 李杜 昭昧詹言 杜子美
  • 简介:历代牡丹赋今可见者近三十篇,唐前两篇,唐代两篇,宋代七篇,元代一篇,明代六篇,清代十篇。其类别可分为二,一是富贵牡丹赋,以高调颂赞为主,多直接铺写牡丹秾丽姿色、富贵典雅;一是清丽牡丹赋,属于抒情言志之作,多非有意为文,而是在猝然感发的机遇下铺陈叙事、借花抒情,往往能在姿色之外,睹见韵致风神、气骨品性。历时观之,盛世多颂美之声,得意多灿然之花;衰世多抒情之赋,不遇多矜持之丽。全文分作唐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唐代“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牡丹尤为天下奇”、元代“唐宋精神的融合”、明代“繁华一去不可复”、清代(上)“浓艳依然带露华”、清代(下)“薄醉盈盈一回首”七个章节,对历代牡丹赋之创作予以考证、梳理,解析赋作之艺术特色,阐发作者之精神情怀,探究艺术流变之内在规律。

  • 标签: 牡丹赋 文学史 唐前
  • 简介:论文学作为历史──从盖尔维努斯的文学史观看近代文学的形成王建文学作为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客观存在的文学发展过程,它由具体的文学活动构成,如作者的创作,作品的产生与流传,读者的阅读等等;二、以文学发展的客观过程为基础撰写出来的文学,它以书面...

  • 标签: 文学史理论 历史哲学 文学史观 语文学 施莱格尔 赫尔德
  • 简介:《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名篇,历来研究者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热情,魅力非凡。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故事内涵仍未阐释到位,尚可再论。蒲松龄在小说中两次用到"黠"字:一处是婴宁用以形容丫鬟小荣"是亦狐,最黠";另一处是作者用以点评婴宁"其黠孰甚焉",足见此字甚得蒲氏之心。以本文之见,最黠者并非小荣、婴宁等美狐,而是作家本人!蒲松龄小说创作上的灵心慧性,在《婴宁》篇中施展得酣畅淋漓。

  • 标签: 《婴宁》 《聊斋志异》 小说创作 经典名篇 研究成果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