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转型使英国的文化共同体面临巨大冲击,导致了种种社会和文化问题。艾略特曾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对英国文化共同体缺失现象的话语讨论,其代表性诗歌《荒原》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英国文化共同体缺失现象的焦虑。《荒原》中对于社会转型的焦虑主要包括对传统秩序和伦理道德破坏的焦虑以及对工业化与科技滥用造成的环境恶化的焦虑。研究《荒原》中的焦虑主题,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艾略特在20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化共同体建构中的贡献,探讨诗歌所承载的深层次文化含义。

  • 标签: 社会转型焦虑 《荒原》 共同体 艾略特研究
  • 简介:本文从文化学中的媒介研究视角出发,截取了德语文学史上的两个断面——1800年前后及1900年前后,着力考察此间文学现象与其所处时代语境中的媒介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通过对与媒介相关的概念的厘清,尤其是通过对由德国媒介哲学学派建立的“使者”模型的引介,为特定时期的德语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定位提供了新的可能。

  • 标签: 文化学 媒介研究 使者模型 文字文化 影音文化
  • 简介:文化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文学创作又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创意源泉和发展初端。本文对"中国商业写作第一人"王朔的市场化写作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功与失败之处,并进一步探究当代文学创作如何成为文化工业的创意资源、文化产业的利润来源,以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和国家的经济建设。

  • 标签: 文化产业化 王朔 当代文学创作转型
  • 简介:威廉·埃里斯写了一篇名为《用幽默解决问题》的短文,道出了幽默的巨大威力。他说,幽默不仅能使人开怀大笑,还具有一种“特洛伊木马”式的功能:把人从困境中解放出来,化悲为喜,化险为夷。他举了一个例子:工人萨姆经常迟到。有一天,他又迟到。工头决定把他解雇。他...

  • 标签: 社会转型期 狂欢节 颠覆性 精英文化 狂欢意识 英国
  • 简介:本文尝试以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为中心,考察清末民初的南北文学想象,力图在近代文学观念的生成与传统空间地理意识转型的双重视阈之下,勾勒南北文学论述脱去其传统政治意涵而转型为一种近代知识的历程与轨迹。刘师培的南北论述集中于其服膺民族主义思想的“光汉”时期,核心在于追问为何北方古代文教昌盛,而至近代却文化夷陵、不如南方。认为这一论述承接文质、夷夏、正闰相结合的前现代民族主义的话语资源,同时也在传统天下观消隐、现代民族国家竞存的新世界格局中发生着形变。刘师培南北论述虽然承接了传统的地域风俗论,但其论述的基底却是明确的现代科学世界观,其间体现着古今空间地理观念的转型

  • 标签: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南北话语 地理环境决定论
  • 简介:颜维群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搞管理”的,他一直认为自己是“搞技术”的,而“管理”在他的眼里不是一门学问,更不是“技术”,管理只是一个人的思维的延伸,不像技术是一门专业。“

  • 标签: 管理学专业 学校 管理经验 技术 个人 思维
  • 简介:在丰田生产方式下,现场员工像科学家一样重复“假说——实验——验证”的循环,丰田公司也就成了“全员科学家集体”。其他公司之所以不能轻易追上丰田,也正是因为缺乏塑造一个庞大科学家集体的机制。

  • 标签: 员工 管理者 丰田生产方式 丰田公司 科学家 集体
  • 简介:直至如今,颜维群说只要一听到胶东的土话,心里就会产生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浓浓的爱意,没法用语言去形容,就是非常舒服,会久久地包围整个心灵。

  • 标签: 颜维群 企业管理 企业领导人 经营策略
  • 简介:《论语》《孟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历经千年发展沉淀,在当前社会仍有其历史惯性以及影响力,从中深刻挖掘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对于正在逐步深化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特殊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 标签: 民本 无讼 社会保障
  • 简介:走国际化之路,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从而实现企业成长、获得更为高额的利润,是中国企业市场性质的自然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必经途径。

  • 标签: 企业国际化 中国 跨文化管理 经济全球化 竞争力 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