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正>红珊瑚之旅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多么有风情的城市啊选博斯普鲁斯海峡,像一条运河,穿城而过。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无法不想到帕慕克,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作家。那些各种碎石铺就的道路,铺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在幽暗的光线下,仿佛印有帕慕克的脚印。他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在这样的路上走着。他的脑子里,却翻卷

  • 标签: 帕慕克 凤眼菩提 诺贝尔文学奖 池莉 浅刻 小香炉
  • 简介:<正>我们面前摞着百多幅照片。照片上都是些春秋已高的老者。六七十年前,他们是战士,他们经历过一次次冲锋、杀戮、跋涉和迁徙。后来,他们或是在与敌人遭遇时被打散,或是受伤,或是因病掉队,与战友们失去了联系。他们形单影只,萍踪浪迹,在村头寨尾,在野岭荒山间东藏西躲。他们逃过了军阀和民团的搜捕,侥幸地回到了故里或托迹在某一处偏远的异乡。他们隐名埋姓,安顿和生存下来。他们在心底里牢记着那样几条:"永不叛党。密藏证件。"他们把遣散证明书、党组织的介绍信和残废证密藏在米缸里、墙板的夹壁层里、牲畜槽下被填埋起来的酒瓮里。然后,他们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妻生子,春播秋种,看去与那些牵牛的、耪地的、打肩担的、收包谷的农民并无二致。然而事实上,他们只要在危厄中走入了那个时代,他们就已经参与进了那狂飙般的历

  • 标签: 隐名埋姓 娶妻生子 萍踪浪迹 并无二致 托迹 酒瓮
  • 简介:<正>一到澳门,我就被澳门的吸引住了:她里外透明,很朴实,很纯正。甚至没到澳门之前,早在差不多十年之前吧,我就已经很知道这一点了——那一年我们两岸三地的女记者在厦门召开交流会,来了两位澳门报界的女记者。在亮亮丽丽的台湾女记者面前,在风风火火的香港女记者面前,在轰轰烈烈的大陆女记者面前,两位澳门的女记者总是很低调,很谦虚,甚至有些羞涩和木讷,逢到要她们讲话时,俩人总是羞赧地笑笑,简单地说上两句,就躲到大家的目光之外去了。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澳门同胞",尽管没有亮

  • 标签: 女记者 第一眼 少说多做 沉默是金 对我说 十年
  • 简介:<正>我常对朋友说:"平生最教我‘惊艳’的是两位老太太,一位是沈从文夫人张兆和,另一位是杨振宁的前妻杜致礼。"算起来,见到张兆和女士大概是十多二十年的事了,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在黄永玉画展的开幕酒会上。展览是在中环的大会堂,酒会很热闹,我转了一圈之后,就想看看画。后

  • 标签: 黄永玉 八十年代 四姊妹 中国公学 大姊 转了
  • 简介:从遇到滑翔伞,到爱上滑翔运动,再到如今成为专业教练,成立“我飞翔滑翔伞俱乐部”,陈文玉把滑翔当成自己的事业,一晃,已有10年。其间,酸甜苦辣,百般滋味,都在他心里。因为对滑翔运动这份深挚的爱,他辛苦着,也快乐地享受着。

  • 标签: 飞翔 滑翔运动 滑翔伞 俱乐部 陈文玉 专业教练
  • 简介:壮医壮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在历史上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壮医药经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是壮族地区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影响力逐年增大。

  • 标签: 民族医药 济世 仁术 壮族地区 生活实践 医疗实践
  • 简介:生命意识与悲情体验是魏晋文人普遍的艺术感受。曹操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他的诗歌无论是反映民生疾苦、还是抒发功业理想、表达游仙之思都充满着悲情之思,呈现出悲惰之美。其成因是多元的,既有特定的社会因素,也有诗人性格的根据,又有以悲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

  • 标签: 曹操 诗歌 悲情美 审美认同
  • 简介:女性言说是美国华裔女作家用来突破男权叙事传统的有力策略。亭亭、谭恩美以女性为中心描写美国华裔/华人的生活和经验,将寓言故事与通俗故事揉为一体,互为言说,自由转换;她们站在两种文化的交叉面上,通过运用自传(传记)体、说故事、章回体等多种叙事策略,将个人、家庭的经历放大为群体的经验,阐释成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既看到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又看到两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她们在作品中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及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 标签: 女性言说 汤亭亭 谭恩美 叙事策略
  • 简介: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向来关注时间与空间问题。在她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是孤独的猎手》中,"恐惧感"贯穿作品始终,但恐惧之源却无处可寻,令人困惑不已。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真实与想象的互动与转换,麦卡勒斯建构了"既不在此亦不在彼"的"阈限空间"。作者借助镜子、里屋与外屋等一系列的阈限空间意象,将时间空间化,以空间叙事的形式打破了"时间性的万能叙事"的窠臼,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边缘人群的普遍生存状态。阈限空间的体验是生存体验的内在形式,麦卡勒斯对阈限空间的关注也是她对美国南方社会中"他者"的生存困境与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询。为此,本文找到了恐惧之源:恐惧直接关乎空间,它与空间的关联更甚于时间。

  • 标签: 卡森·麦卡勒斯 《心是孤独的猎手》 恐惧 阈限空间
  • 简介:木心身份的多变影响其文学创作,呈现出诗、画、乐等不同领域的交叉,这种“跨界”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木的小说有诗的简洁清通,画的道骨仙风,乐的婉转悠扬。他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达观天下,以独具匠心的画面展现精神世界,以摄人心魂的音韵涤荡性情,木小说的跨界之旅不仅是文体的一次新鲜尝试,也是一场找寻自我的修行,还淳反素,于迷雾中找寻真正的自我,这才是“跨界”的终极意义。

  • 标签: 木心 小说 跨界
  • 简介:在批评家看来,婷婷通过《第五安乐之书》支持美国20世纪下半叶的反战和平运动。本文认为,这一作品并不是一部传递反战和平思想的政治宣言,而是通过婷婷本人和越战老兵的经历演绎一种源于东方的、释一行禅师所宣说的"正念"佛教哲学,旨在为那些寻求和平反战的美国人提供心理慰藉:内心的安乐无需苦苦追寻,可以通过正念来获得,即保持对当下有意识、无分别的觉知。同时,正念也为遭遇1991年奥克兰大火灾和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摧残的人们疗愈心理伤痛,帮助他们找到蕴藏于人生每一步的安乐。

  • 标签: 《第五安乐之书》 汤婷婷 释一行禅师 正念 安乐
  • 简介:  杰拉尔德·维兹诺在美国文坛是位独树一帜的人物.他是奥吉布瓦原住民的后裔,但维兹诺本人拒绝"印第安人"这个名称;在他看来,这是哥伦布的误名,是白人的发明,而他在用到这个词时,一律以小写斜体表示.维兹诺深受原住民文化的熏陶,认为原住民文化与原住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原住民部落中流传很广的捣蛋鬼故事,对原住民的思想仍有很大影响.他指出,"捣蛋鬼来自于原住民述说的想象文学故事,那是一种文学艺术创造.……

  • 标签: 中心杰拉尔德·维兹诺 反写中心 小说熊心
  • 简介:词里有关天气状况的描写可谓比比皆是,或是描摹景物、交代场景,或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天气描写时常在情感抒发方式、结构形式、个性风格、用语造句等方面体现出词人艺术技巧上的种种特色。在寄情诗酒风流的古之伤心人晏几道笔下,天气描写更是摇曳生姿、欲说还羞地吐露着词人的点点情愁悲欢。晏几道时常以巧妙运用天气描写来创造出奇特绝妙的艺术效果。笔者试图从天气描写的角度分析小山词,对其词中家喻户晓的名篇警句做些许新视角解读的尝试,以窥探晏几道精湛绝伦词艺之一二。

  • 标签: 天气状况 小山词 描写 “落花” 妙用 晏几道
  • 简介:美国诗人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新诗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和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对英美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华裔女作家亭亭对中国文化的巧妙运用使美国华裔文学得到美国主流文学的认可,二者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吸收和运用,采用类似的翻译策略和创作手法。

  • 标签: 庞德 汤亭亭 中国文化
  • 简介:本文从解构的视角,立足于性别、种族、文化三方面去解读、阐释亭亭的,从而发掘亭亭作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对自己的性别、种族和文化所作的思考和质疑.指出亭亭并非一个单纯的'解构者':她在消解性别、种族、文化对立之后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重建了对立概念间的互动和融合,并重新评价了这些互动和融合对于人类的伟大意义.

  • 标签: 性别 种族 文化对立 解构 汤亭亭 《女勇士》
  • 简介:自处女作《女勇士》在1976年首次出版以后,亭亭就蜚声美国文坛.之后,亭亭又陆续出版了《中国佬》、《孙行者》、《第五和平书》和《战争的老兵,和平的老兵》.她的作品屡获大奖,如美国全国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美国学院和艺术与人文研究院大奖以及前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发的国家人文勋章等等.

  • 标签: 厌恶战争 和平评 宽广余地
  • 简介:俄罗斯诗与德意志文化的交融──试论丘特切夫哲理抒情诗的形成曾思艺丘特切夫是俄国十九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自然诗和爱情诗具有深邃的哲理、独特的形象(自然)、瞬间的境界,丰富的情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理抒情诗,在俄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占据一个独特的位...

  • 标签: 丘特切夫 俄罗斯民族 抒情诗 德国浪漫派 德意志 工业文明
  • 简介:从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出发,《黑暗的》中的叙述者马洛是一个自觉的叙述者,同时也是一个可靠的叙述者,是康拉德的代言人。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叙述者马洛,是一种崭新的解读。

  • 标签: 修辞 《黑暗的心》 叙述者 马洛 康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