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认识校对是以书为媒。手机响了,接到一位陌生读者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在新华书店里买到我编撰的《江苏太仓旅游》一书,说他认真读过了,说他十分喜欢这本书,可惜发现了多个错别字。我当即向他致谢、讨教。他告诉我,第29页"禁谄謏"的"謏"应该是"谀",第89页的"告渝"应该是"告谕"。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后来知道他姓,因长期在报社做校对,人称

  • 标签: 告诉我 就这样 江苏太仓 电脑排版 一级水平 跳出来
  • 简介:大客车在群山中攀行。它从成都出发,一路追随着岷江的水流,然后,转而跟随大渡河上游的一支继续北上。那条清冷而充沛的河流,叫做梭磨河。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个憨厚的年轻小伙子,自述是在小金做小生意的,话不多。他听说我去红原一带旅游,也把自己的家乡推销了一遍,说四姑娘山可好了。我答说,等以后吧,我听说你们那里有很好的梨花。片刻后两人无话,我就一直看着窗外的风景。

  • 标签: 大渡河上游 四姑娘山 大客车 小生意 旅游 红原
  • 简介:大嫂这几天一直没睡好,半夜里总会被自己笑醒了。大嫂实在是太高兴了,她恨不得让马家庄的人都知道自己要进城。进城干什么呢?进城看儿子,看马上要过门的儿媳妇。在这之前,大嫂难受了好几天,因为她心里正烦着呢。

  • 标签: 老槐树 街坊邻居 屁股坐 大鹅 相信自己 别人家
  • 简介:城里是感觉不到春风的,春风起先吹起来的时候,是凌厉的,带着寒意,一大片一大片地吹着,像棉花一样裹在行人的身上。有那么几天,春风呼呼地刮过果园山河和楼群,吹了细雨和去冬残留的枯叶,仿佛冬天还在似的,有人还穿着棉衣。但是紧接着,梨花开了,杏花开了,桃花也开了。紧接着,杨树就吐出杨絮来,绽露出一小片一小片的叶子……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今年8月暑假到成都,约好去拜见了百岁老人、作家识途先生。老为四川忠县人,1915年1月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已近一百高寿。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又雅善文辞,著有《清江壮歌》、《沧桑百年》等长篇小说,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交善,有"蜀中五老"之称。

  • 标签: 百岁老人 传奇色彩 人生经历 长篇小说 文辞 巴金
  • 简介:"歇村",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让人想到快速奔跑后的歇息,想到迷茫时代的精神皈依,想到让人获得宁静的永恒家园.秦仰贤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准备、构思、创作了近三十万字的诗体小说《歇村》,这是一项让人敬佩的工作.二十多年的准备和牵挂,用诗体来讲述一个长篇故事,这项费力费时、不合潮流的工作本身就彰显出一种浓厚的情感,如同一个信仰者的朝圣之旅,艰难而又执着,体现了一个创作者对于家乡和故土的炽热情怀,是快节奏时代一个人慢下步伐、回归内心的漫长征途.

  • 标签: 中的歇马 小说歇马 慢节奏中的
  • 简介:“穿越旷野的风啊/你慢些走/我用沉默告诉你/我醉了酒漂向远方的云啊/慢些走/我用奔跑告诉你/我不回头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钧先生有着“椰果”似的额颅,和必然为镜片所遮掩的眼睛,还有相当发达的唇吻及下颌部。当他侃侃而谈时,镜片下的眼睛迅速传递思维迷人的光芒;同时,也会闪烁不无玄机的回避、修辞和隔山打牛。

  • 标签: 印象 作家 眼睛 镜片 思维 玄机
  • 简介:发生在哈尔滨的迭尔绑架案,离现在还真是有点远了。在七十多年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央大街二百号迭尔饭店绑架案曾经震惊了世界。现在的迭尔饭店已经被周围的高楼大厦掩映得似乎有些渺小。不过他散发出的来自历史的永恒与

  • 标签: 生死场 宪兵司令部 中央大街 副领事 红星照耀中国 无从考证
  • 简介:时间:二○一三年六月三十日地点:中国作家协会十层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梁鸿鹰(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在高校的圈子里劳是著名的学者,是知名高校的领导。在文学界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他是一位勤奋的创作者,他的创作生涯已经有二十多年,他以业余的身份进行辛勤创作,并且有自己的追求。

  • 标签: 作品研讨会 中国作家协会 纪要 中国作协 中国人民大学 知名高校
  • 简介:我的故乡永平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南部,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白、苗、傈僳等二十二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县.永平古称"博南",自东汉立县至今,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永平地处古代西南地区重要交通线上,著名的茶古道上的重要路段"博南古道"横穿县境,由县内道路崎岖陡险的博南山而得名.自古以来,这里以博南古道为中心,形成了一条重要的民族文化走廊.

  • 标签: 古道明珠 明珠曲 曲硐
  • 简介:"钱钟书斥责悦然"是在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存疑多年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公案。这个公案的疑惑在于它虽然一年一年被媒体(尤其是网络)传播,却是无原始出处、传播主体和事实佐证的"三无信息"。这种传播状态导致了当事人马悦然夫人陈文芬对此信息的公开否定。文章通过检索考察和咨询参证,确认"钱钟书斥责悦然"为确实之事。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钱钟书 马悦然
  • 简介:法国思想家吉尔·德勒兹在论述思想“生成”理论时,曾提出著名的“块茎”概念:“块茎”是一种植物,但不是在土壤里生芽,像树一样向下扎根的根状植物,相反,它不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地点,它只在地表蔓延,扎下临时而非永久的根,并借此形成新的“块茎”,然后继续蔓延,如同马铃薯和黑刺莓树一样。“块茎”基于各种关系,把各种碎片聚拢起来;“块茎”基于异质性,把各种各样的领域,平面,维度,功能,效果,目标总归起来,同时“块茎”又基于断裂(即它结构中的各种关系又可随时切断和割裂),而创造出新的“块茎”,新的关系,新的结构。此种精神之“生成”机制被后学名之日:“游牧思想”。

  • 标签: 游牧思想 精神 散文 评论 诗性 “生成”
  • 简介:这个星期的阅读课和学生讲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干城市小文人的诗歌。一个中年以降的旧人和十数个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新鲜孩子争论戴望舒、何其芳、林庚的诗歌那种“三月小病”式的轻愁有没有意义。是啊,我们的想象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应该是革命、反抗、流血和呐喊的时代,尔等浅斟低唱曾经被目为觉悟不高阶级立场不正确。

  • 标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纪录片 散文 精神 九十年代 阶级立场
  • 简介:作为台湾文学史长篇第31号,由诗人陈大为执笔撰写的《最年轻的麒麟——华文学在台湾(1963~2012)》(国立台湾文学馆,2012)是一本相当奇怪的书。因为它属于权威机构的出版品,属于文学史长篇的某个部分,我想读者理所当然地会把它当文学史——或准教科书,作为台湾文学史课程的补充——而非通俗读物,会认真地看待它。我想我这样的基本认知应该是可以成立的,基于我们对学术的一些基本认知。

  • 标签: 马华文学 台湾地区 麒麟 文学史 权威机构 通俗读物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悦然先生看好的中国作家中,有沈从文、李锐、莫言、苏童、曹乃谦等人。如果从“东方学”的角度分析,我们也许可以说是这些作家符合了悦然对中国的“想象”,他们都以写中国乡土见长,并且着力揭示的是边远地区贫穷落后的农民及农村生活状态。不过,在这些作家中,他们与农民的心灵距离是不一样的,

  • 标签: 中国作家 马悦然 农民 距离 心灵 诺贝尔文学奖
  • 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写作经由余秋雨的积极践行倡导,一度使得"文化大散文"成为炙手可热的散文创作路径。客观来说,这种宏阔的、有史学追求的散文样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那种格局狭小、矫情造作、自言自语式的"小女人写作"。但问题是,成为潮流的"文化大散文"一时间跟风者众,他们在史实与慧悟并未充盈的情况下眼红心热地跑进了历史的后花园。在这个残破陈旧的后花园里写作者们沿着别人踩踏出来的路线翻翻捡捡一番后,便成竹在胸地枯坐书斋,开始了纵横五千年,评判千古风流人物的写作。这些

  • 标签: 随笔散文 散文写作 散文作品 余秋雨 文学园地 文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