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2019年3月28日至3月30日,沐浴着烂漫的春光,来自全国各省市楹联组织及楹联教育基地学校代表共一百余人相聚在环境优雅、经济富饶、文化厚重的太仓市,隆重召开2019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联教深化年”动员大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各地联教工作的成果,同时部署2019“联教深化年”的具体工作。

  • 标签: 教育工作会议 文化复兴 太仓市 楹联 国联 江苏
  • 简介: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楹联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楹联学会决定将2019年定为“全国联教深化年”,工作目标是促使各地的楹联教育工作得到从数量到质量的全面提升。具体包括。

  • 标签: 中国楹联学会 国联 教育工作
  • 简介:孔府的年节对联有严格的形式和文辞,但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现选录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春节对联虏:加以简要注释,以飨读者。

  • 标签: 年节 孔府 楹联 对联 文辞 乾隆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会议中明确提出创建"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是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土文化气息浓郁的乡村聚落环境。楹联在环境优美和乡土文化气息这两个方面可以发挥具大作用。第一、环境优美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美丽乡村的自然环境绝对离不开青山绿水。

  • 标签: 乡村聚落 楹联 社会环境 优美环境 文化气息 自然环境
  • 简介:~~

  • 标签: 北韵
  • 简介:中国楹联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凸显其佐证历史资、治政务教、化育人陪、衬环境传、承文明的文史价值一佐、证历史芳,华史志浩如烟海的中国楹联中,无论是长联还是短联都,有不少联家以联述史以、史证人、证事、证物,使人们读联思旧,读联动情因,联起兴相因联传起三兴国时诸葛亮曾结庐河南南阳而湖北襄阳的西隆山古隆中,也有诸葛亮的遗迹于,是引起了两地的纷争直。

  • 标签: 中国 楹联 价值 文史 诸葛亮 历史
  • 简介:竹,“岁寒三友”之一。无论冰雪严冬,还是骄阳酷暑,她始终亭亭玉立,绿影摇曳。因此,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无论是画、诗,还是联,无处不见竹之倩影。笔者这里只说在浩瀚的楹联中摇曳的竹影。

  • 标签: 楹联
  • 简介: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楹联习俗”榜上有名。12年过去了,各级楹联学会似乎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收益。个别视对联为纯文学的人士甚至还因之使“楹联”沾上了“习俗”二字而耿耿于怀。其实这都是因为没有弄清对联文体与对联文化的概念而造成的偏差。

  • 标签: 楹联习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联文化 楹联学会 国家级 国务院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 标签: 习近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佳作 楹联 思想观念 文化蕴含
  • 简介:时间:2017年11月17日地点:山西河津市龙门村●会长点题开场蒋有泉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运城楹联学会喊出“河东流派”,这个做法为我们楹联界流派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我们楹联需要流派,楹联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体必须有流派,流派是一种文种,发展到一定程度了的必然产物。

  • 标签: 中国楹联学会 楹联文化 流派 传承发展 运城 龙门
  • 简介:11月16日至19日,中国楹联学会、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以及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运城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运城市文化局、运城市楹联学会、河津市龙门村、河津市楹联学会等单位在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举办第十七届中国(运城)楹联论坛暨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兼论河东流派研讨会。

  • 标签: 中国楹联学会 楹联文化 传承发展 运城市 流派 论坛
  • 简介:2018年11月25日上午,广西楹联学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举行。来自广西楹联学界、文艺界以及全国各省楹联单位的代表和楹联爱好者200多人齐聚绿城南宁,共同见证广西楹联学会正式成立。

  • 标签: 楹联学会 广西 南宁 会员代表大会 爱好者 文艺界
  • 简介:梁章钜及其子梁恭辰主编的《楹联丛话》系列著作,是中国楹联史上最重要的联学书籍之一。这部书中多次介绍、点评到武侯祠楹联

  • 标签: 《楹联丛话》 成都武侯祠 考释 梁章钜
  • 简介:刘树屏(一八五七—一九一七),字葆良,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光绪年间进士,翰林院检讨。一生经历颇丰,办学、为官、经商,皆有所建树。但让他名垂后世的,是他主持编写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这部跨越百年、嘉惠后学的识字教材。

  • 标签: 楹联 光绪年间 识字教材 翰林院
  • 简介: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原址在今西大街北广济街口,与鼓楼东西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一五八二)由巡抚龚懋贤迁建于今址。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通高三十六米。

  • 标签: 钟楼 西安 楹联 市中心 交汇处 明城墙
  • 简介:董必武(1885-1975)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第一届党代会的代表,他一生为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对楹联也有很深的研究,现选几副供大家品赏。为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开会期间,因受到法国租界巡捕房暗探的干扰,便转移到南湖的游船上继续举行。

  • 标签: 董必武 品赏 楹联 同志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一次代表大会
  • 简介:延安杜公祠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七里铺街,公元七五六年,为了去灵武寻找肃宗,杜甫从羌村出发路过这里,在石崖下枕鞋而卧度过一个晚上,人们在他睡过的石崖下依势凿窟盖起杜公祠,始建年份不详,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二零一四年后山滑坡后扩修,增修了大门、大殿、少陵阁、诗魂轩等高大建筑,面积相当于以前三倍,邀霍松林先生题写大门横匾“杜公祠”。

  • 标签: 延安市 观赏 楹联 陕西省 霍松林 杜甫
  • 简介:一所谓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它以满足群众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在中国,楹联文化即为一种群众文化。与历史相比,当前楹联活动中群众参与的规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可谓空前。群有高雅通俗之分,众有大众小众之别。

  • 标签: 群众文化 楹联文化 文化溯源 文化娱乐活动 精神生活需要 自我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