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少陵,诗圣也。惟古今以圣为号者,多指造艺术之极诣而言,如书圣、画圣、棋圣云云。而少陵之于诗也,熔铸八代之丽辞,尽得古今之体势,摹写宇宙之万态,沾溉后代之骚人。谓之圣于诗者,谁日不然?然予以为诗圣之涵义,且不止于此。孔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圣者,道德胸襟超乎常人者也。孟子日:“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犬而化之之谓圣。”圣者,事业建树超乎常人者也。少陵一生服膺儒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标签: 诗圣 圣者 常人 体势 摹写
  • 简介:清晨,监护仪上的红色曲线拉平了,这等于是一级警报。分管医生、护士立即投入抢救。他得的是绝症——食道癌,人已几乎脱形。此时,一位医生对病人家属说,准备后事吧,他已经不行了。夫人慌乱起来,尽管她知道人的生命旅程总有终结之时,何况

  • 标签: 路车站
  • 简介:黄牌那一次用燃气烧水,水壶叫了很久我却没听见。幸好孙子赶去关上炉子,挽救了一场风险。我自问,是不是有一点老年痴呆,老伴又气又担忧:至少有二十个点。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我一直不相信记忆会和油菜花一样金黄,就在北川县城的废墟里,在汶川到都江堰的途中,在茂县这片流淌春光的土地上,它们开放起来,带着忧伤的情调,一片又一片地在阳光下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并沿着目光进入心间,像金子般珍贵起来。

  • 标签: 记忆 油菜花 都江堰 目光
  • 简介: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卞之琳《归》还能记起二十年前破败的瓦房向北方倾斜。像星辰一路向北,有摇摇欲坠的檐角麻雀叽叽喳喳,流连其间用一副坚硬的唇舌制造流言田间地头的人们像水流,逐渐聚拢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晨昏》
  • 简介:梦中的岛屿在海上浮动,梦中的树在海上……呵,梦中的家具:白色的木椅子、一张大圆桌,上面摆着鲜花在海上。四条腿抗拒了严厉的透视法,同时飞向四个方向。梦中的动物也同时向四个方向奔跑;同时向四个维度奔跑;梦中的小孩在轮子上玩;梦中,植物茂盛;梦中睡眠充足,犹如大象,甚至更为生动。梦中的岛屿甜美,(假如没有记错)像块蛋糕放在盘子里正准备端上来。我和姐姐坐在沙滩上吃早餐,阳光的叉子和微风做的餐巾却纹丝未动。梦,轻柔的梦!正如残忍的内心,回忆的碎屑撒落一地。这时太阳毫无顾忌地上升,不断上升,蚂蚁和海水疯狂地包围了沙堡——

  • 标签: 透视法 岛屿 回忆 方向 上升 海水
  • 简介:一青石弄是一条再平常不过的弄堂。两边的墙斑斑驳驳,陈旧而庸常,人们来来去去,大抵不会多看一眼。弄堂口有几户人家,过着寻常日子。晴天里,弄堂里经常悬挂着各家的衣物,阳光把影子摁在墙上,长长短短的。进进出出的人,就行走在衣物下,影子里。

  • 标签: 青石 叶圣陶 叶至善 写作 老屋 苏州青
  • 简介:1程庄的老辈人常说:",龙抬头,大家小户赛耕牛。"农历前后阳气回升,大地解冻,闲了一个冬天的农人,就该考虑考虑这一年的农事了。为了祈求丰收,每到这天的早晨,女人们就会从锅底下取一筐草木灰,用小铲子端着,震动着手臂,在院子里画出一个个圆。她们不管这叫"圆",而是管它叫做"粮仓"。她们往往是一边围一边唱:",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围好粮仓,就会抓来一把粮食,撒在粮仓里面。有时候,为了象征一年的丰收,还会故意撒出仓

  • 标签: 程东 狗日 掏兜儿 龙抬头 不知道 心里便
  • 简介:,龙抬头。其实是人忍不住要抬头。美孜孜暖了一冬,老婆孩子热炕头,油锅盔、酽茶、臊子面的日子,有些熬不住了。亲戚家串门,男人们打牌喝酒,近了是棉帽子捂着

  • 标签:
  • 简介:摘要北宋刘道《圣朝名画评》提出识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六长”说中包含着辩证统一的法则。在中国画论中常把对立的两种因素联系起来,让它们互为调剂,突出对立面之间的和谐,在总体上使相互对立的方面互相折中、协调、融会,通过重新建构,达到一种圆融统一。

  • 标签: 刘道醇六长辩证
  • 简介:成语“旧瓶新酒”,多用于比喻文艺方面以旧的形式去表现新的内容。传统戏曲剧目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广州粤剧团在1998年广州文艺新作展演中推出的新编剧目《草莽英姿穆桂英》,走的正是这么一条“旧瓶新酒”的创作路子。这出戏在保留原有故事的大框架上,着力塑造了全新的穆桂英和杨宗保这两个主要形象,依照人物性格特征引发出一系列戏味十足的情节,给传统的故事框架注入了新的内涵。《穆桂英招亲》、《六郎罪子》(或称《辕门斩子》,都是粤剧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相对固定的排场、表演程式和唱段,使众多老观众耳熟能详,但这些老戏普遍存在着一种通病,就是着重于交代情节而忽略了人物塑

  • 标签: 新酒 粤剧 性格特征 传统戏曲 故事框架 表演程式
  • 简介:儒所著《书巢杜律注》一书,是巩存清代最早的杜律注本之一。该本参考了前代众多杜诗学文献,继承了清初钱谦益、金圣叹等人的注杜方法和注杜成果,在注释中反对穿凿附会,力求简明通达,取得了一定成就,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 标签: 陈醇儒 《书巢杜律注》 杜诗学 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