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记忆对于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其作品中的记亿呈现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时间和记忆哲学,尤其是其“绵延”概念的影响。纳博科夫作品中的记忆表现为将过去和现在融合起来、超越当前知觉并打破时间局限的空间化视觉记忆意象。这种记忆的呈现方式与纳博科夫本人的流亡生活经历相关,而这种主体化的个人记忆也成为对抗非个人化的历史进程的方式。

  • 标签: 记忆 绵延 视觉记忆意象 流亡
  • 简介:作为20世纪初弥漫着现代主义文学风格时期出现的作品,巴别尔的《骑兵军》有很鲜明的时间意识。不同于传统小说较为偏爱的单线或者直线叙述的方式,作家常常运用扭曲、穿插等叙述技巧对述本时间进行变形。巴别尔笔下的时间概念直接参与到作品意义的生成:时间的艺术设置与哥萨克文化、犹太文化的特征结合在一起。对《骑兵军》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挖掘出“埋藏”在文本中的主旨线索:那就是哥萨克文化与犹太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对抗”,以及隐含作者在犹太文明与哥萨克群体之间的选择与认同。

  • 标签: 《骑兵军》叙事时间 叙事节奏 太阳与月亮 文化认同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演出了不少卫国战争戏剧,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中国的创作者对此进行了自己的阐释,显示出了一些共性。在思想表达上,这些作品强调对战争中个人命运和道德的关注,并以人道主义的思想贯穿其中;在艺术表达上,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对抒情诗意的追求,而在舞台设计上既突出了俄罗斯风格又在多处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

  • 标签: 卫国战争戏剧 中国话剧 人道主义 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