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引言2015年8月7日,波兰戏剧《先人》在北京公演,为"2015年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拉开帷幕。继2014年5月波兰著名戏剧大师克里斯蒂安·陆帕携其作品《假面·玛丽莲》受邀参加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登上天津大剧院的舞台后,本次《先人》在京的演出引起了波兰戏剧在中国戏剧圈的新一轮热潮。《先人》出自波兰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革命家亚当·密茨凯维奇之手,堪称波兰经典之作,

  • 标签: 先人祭 首都剧场 精品剧目 克里斯蒂 维奇 玛丽
  • 简介:母亲走时我记得。那天,我握着她那已凉了的手反复揉搓,直到变得软软活活。我用它为我拭泪,就像小时候娘那经常的动作。济水的忌日我不清楚,只知道1855年6月的某个夏日,她慷慨让出自己的河道给了姐姐——黄河,由此结束了荒古以来她三隐三现独归大海的靓丽风景。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济水祭》
  • 简介:祖道,乃为了取道、出行,为行前的求吉祭礼。道神又称“行神”、“路神”、“路头”,直至清末仍见其祭祀礼俗。軷为行山前的道时设“軷壤”,“封土为山象”,“树茅以依神”,并“轹牲而行”,以表排除山路中的险难,求得入山的平安。古时以孟冬之月祀行神,而軷壤设于庙门外之西,体现了时空对应的文化逻辑。山神信仰与道神信仰的结合是中国古代軷得以形成的基础。古人入山还有镇物之用,借助镇物的法力以辟虎狼、退鬼魅,使一切山精物怪不能为祸。

  • 标签: 礼俗 山神 清末 祭祀 祭礼 中国古代
  • 简介:和傩戏历史悠久,曾经在我国很多地方流行,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现象之一,它内容庞杂,占卜、祈雨、圆梦、驱疫、祀神等活动都在其范围之内。《古今事类全书》说:“昔颛顼氏有三子,亡而为疫鬼……于是以岁十二月,命祀官时傩,以索室中而驱疫鬼焉。”该文献载明了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傩的活动,并表明在原始时代,巫术便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傩祭 傩面具 湘西南 苗族 原始社会 原始时代
  • 简介:黑垮将军,是云南省昭通地区汉族傩坛上的一个独特形象:他不但是傩中享祀的神灵,同时也是傩戏演出中格外引人注目的角色;此外,与昭通傩中众多神灵所不同的是,黑垮将军是由汉族端公所崇奉的“八蛮将军”演化而来的一位代表彝族神灵的形象,他产生于昭通傩的发展过程中。

  • 标签: 傩祭 端公戏 傩戏 傩坛 罗罗 对子戏
  • 简介:傩舞的参加者及其服饰六月傩中,群众性的主要活动就是为神献舞.跳各种傩舞中除对伴有一些呼喊声外,是只舞不歌的。至于说有的村如苏乎日,一些青年男女利用傩的节日,聚集在村边的树林里对唱“拉伊”(藏族情歌),那是与村里的傩没有什么关系的,只是节日里的目我娱乐.所以,将六月傩说成是“六月歌舞”,是够确切的。傩舞是村村每天都跳的,不过有的村是男女都跳,如:四合吉、苏乎日、年都乎、加查玛、铁吾、霍日加、桑格雄等。也有的村是只男的跳,

  • 标签: 傩祭 藏族情歌 拉伊 青年男女 呼喊声 二郎神
  • 简介:巴蜀地区的傩文化源远流长,傩戏种类繁多,民间的酬神还愿、病消灾、迎神赛会等,都离不了巫傩的参与。目连戏大兴之后,傩戏与目连戏迅速结盟,相互渗透,形成融端公傩仪、目连剧目于一体的酬神仪式体系。将傩戏和目连戏纳入到“赛会演剧”的整体考察之中,我们可看到,巴蜀地区的傩戏发展经历了原始崇拜、官民并举、隐遁民间和融合巫文化、道教、佛教甚至儒教等多种元素而发展的历程。

  • 标签: 傩仪 目连戏 民间演剧 巴蜀地区
  • 简介:“哈哈……老弟,还真有你的!土得掉渣儿……”一见面儿,就吃他当胸一捶。写完《牛倌三部曲》,请吴越先生转给刘绍棠过过目,看看土得够不够。绍棠看后,相约碰碰头。因素知先生“喜烟好酒”,于是略备些许,与吴越先生踏进了绍棠光明胡同的大门口,从此便成了老朋友。余者不受,哈哈……烟酒嘛……倒是可以一起享受。常言说,烟酒不分家嘛!哈哈哈!真的是快人快语,豪爽不羁。不过,还是劝他节烟少酒,该多保重身子骨要紧。“烟,吾之草;酒,吾之料。无草无料怎么得了!”呢……说得好!我认识绍棠,要说早,算起来可有几十年了;若说晚,也就算是今儿吧。还是在刚刚着迷小说那时候,偶然拜读了他的大作《大青骡子》,写的是翻身后的新农家,在新中国光景好了,日子富了,生产使上了大青骡子。心思:能写出如此真实、亲切、土气而又气派的文章来的作家,少不得是条身高体壮、虎背熊腰、方面大耳、虬髯剑眉,梁山泊英雄一样的好汉子……可后来却听老师们说,他才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和我们一样的农家的小子。心里有些不服气,定是咱们山旯旮里的先生们,没见过巴掌大块天地,孤陋寡闻,自己编造出来的,不信土头土脑像咱们一样的老冒,能写得出这样的文章!不久,便在报纸、杂志上见到了介绍,...

  • 标签: 仙逝祭 刘绍棠 棠仙逝
  • 简介:华北饱经战乱,伤痕累累,历史遗迹多化为瓦砾。民俗学历来有研究遗留物的传统,因此,民俗学家在许多时候更像是个修复古物的人,把散落的陶片粘合起来,重新制造一尊陶罐。民间传统文化研究者就像修补陶罐一样,努力在生活文化中寻觅素材以建构文化的形式。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其盛衰起伏,一方面与现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交织在一起,另外一方面也与民间传统文化自身的规律紧密关联。民间文化总是借助特定的传统形式获得新的生命,这种形式的突出特征就是它的类型化表达、集团性共享和在地化的适应性。更为重要的是,民间传统的每一次重生都因应时代而获得新的面貌。

  • 标签: 民间传统文化 多神崇拜 土地 河北 民俗学家 历史遗迹
  • 简介:神图鬼板是大凉山彝族原生宗教的产物。从其神秘诡确的图像、“画骨”写意的线条、泼、墨凝重的字符、古拙质朴的形制中,可以发见到一种历史悠久、蕴涵深厚、活化生动的原生宗教之巫造型艺术,并从中读解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也可由此寻绎诸多早已淹没在历史风尘中的古文化谜底,并可成为考究中国远古羌戎文化源流中的彝族毕摩文化、纳西东巴文化以及“藏彝走廊”上的族群历史流动与文化分合流变之关联的一种参照。

  • 标签: 神图 鬼板 巫祭造型 “画骨”风格 氐羌传统
  • 简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后,人们对先祖的怀念思绪油然而生。海珠中路小学借清明节之际对全体少先队员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4月1日,大队总辅导员高老师在国旗下对全体队员简单阐述了清明节的意义.从追思先祖拓展到缅怀英烈,并动员了队员们以新颖、环保的方式进行扫墓。

  • 标签: 小学 环保 祭祀 网络 爱国主义教育 少先队员
  • 简介:一、《多神崇拜与一神独尊——河北民间后土地祗庙考》问答范雯(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2011级直博生):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尹老师围绕“文化空间”谈了很多,那么您在研究文化空间时的侧重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您对庙会研究中的“双名制”、“一庙多寺”有怎样的理论思考?

  • 标签: 民间文学 多神崇拜 问答 土地 河北 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