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民歌的定义和范围及其种类的划分问题,古今中外的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各自的见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民歌,是人类文学艺术的源头。它对于整个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异于其他各种文学艺术,而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自从人类有了文字,便产生了书面和口头文学两大形式。而民歌自然就归属于口头文学的范畴了。因此,民歌既保留着民间口头文学的一般特点,又具有区别于其他民间口头文学的特征。概括起来,大体上是这样的:一、歌,是词和曲合二而一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每首民歌,都有着一种反映一定思想的章句和适合反映那个思想的曲调。蒙古族民歌,每一首都是不但有其自己的歌词,还有其自己的曲调。正因为这样,有的人把它称之为“谱上曲子的诗”。我们可以说蒙古族民歌是“谱上曲子的诗”,但是,绝不能就此认为“谱上曲子的诗”就是民歌。因为“谱上曲子的诗”中还有好来宝等其他种类。二、民歌的歌词是韵文的形式。蒙古族叙事歌中虽然韵散兼而有之,但韵文为主。唱的部分都以韵文形式构成。从这一点看,可以说歌词也是一种诗。三、因为在一段歌词中,一段章曲一次或几次重复出现,以及歌...

  • 标签: 族民歌 民歌范围 种类划分
  • 简介: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在我国历史上首先使用“戏曲”这个名称的,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宋杂剧而言的。到了近代的王国维(1877—1927),则把“戏曲”这一名称的内涵和外延扩展到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统称。这一观点得到历史的承认,并一直延续至今天。从这一历史的纵向来看,“戏曲”及它所包括

  • 标签: 云南花灯 戏曲剧种 宋元南戏 元明杂剧 中国传统戏剧 外延扩展
  • 简介:历史进入了21世纪。“城市”这个古老的话题又成了新的关注焦点。这毫不奇怪,因为今天全世界有50%的人生活在城市里,也就是说,城市真正成为人类生存的主要家园。所以,国际上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我们进入了“城市时代”。进入“城市时代”的城市生活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城市的功能从远古的聚居场所,发展到今天的生产中心、商品交易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创新中心,其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城市

  • 标签: 城市生活空间 城市时代 城市规划理论 直接影响 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 简介:尽管在理论上我们被告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并不是平衡发展的,但中国现代史却提供了绝非个别的政治和文艺同步发展的例证。如在中国国内战争中,和政治上的“乡村包围城市”的举措相呼应的,在文艺方面就有一个以乡村为“基地”的“夺取”以及“吞没”城市的持久的行进。

  • 标签: 中国现代史 同步发展 上层建筑 城市知识分子 经济基础 平衡发展
  • 简介:张爱玲在《十八春》中借沈世钧的口说,我对新中国的前途是绝对有信心的,我只是对我自己没有信心。信心来自于人和背景的契合,所以没有信心的人总是逃离。和旧日的上海有着太多关系的沈世钧、翠芝是去远方寻求别样的人生了,反而是叔惠,这个最初的逃离者,现在回来了,而且带着信心。张爱玲也是没有信心的,所以

  • 标签: 城市文学 张爱玲 城市与乡村 中国文学 意识形态 文学传统
  • 简介:<正>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我想谈两点肤浅的看法。一、文艺不从属于政治,但又不能脱离政治,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下面几点想法: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说,文艺和政治,它们是各自相对独立的,它们只有互相影响的关系,没有从属的关系。如果说是从属关系,就成了政治决定文艺,这不

  • 标签: 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 从属关系 关系问题 基本理论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但总体看来,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他者”,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 标签: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他者
  • 简介:本文从图书馆的素质构建入手,对高校图书馆科学的规章制度建设,传统服务职能与现代服务职能的关系,以及现代化服务职能的深层去向和参与当前世界高科技图书信息网络和学习和管理,进行了辨证的旁征博引的论述。为高校图书馆员的现代化服务构建起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 标签: 图书馆员 高校 职业素质 服务职能
  • 简介:一个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是市政设施和修马路、盏房子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文化艺术的创造过程。像呼和浩特这样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建设,更是如此。笔者从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角度提出如下思考,以就教于专家。

  • 标签: 文化思考 城市建设 呼和浩特 历史文化名城 现代化建设 艺术工作者
  • 简介:“每当我行走在楼群的峡谷间和三层立交桥下,听着城市庞大的身体微微颤抖和喘息的声音,我都会下意识地伸出中指和拇指,轻轻一弹……”小说里,主人公用这种方式仇恨城市,他幻想用手指轻轻一弹,会使城市的高楼大厦沿着马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依次倒下。每一个城市人都有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城市真不是一个人待的地方,不但拥挤、喧闹、污染、高消费,还充满了各式挑战神经系统的危机。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城市人不约而同地涌向乡下,享受新鲜的空气与瓜果。悖论的是,正当城市人到了乡下,忘情之中大呼“这儿真美啊,我死在这儿也愿意!”一星期后,他仍然乖乖地出现在城市中。因为城市里有24小时便利店,有租VCD的小店,有个性酒吧——呜呼!城市里有我们想要的一切东西,随手可及。无法改变,我们就无须抱怨。想要在城市里创造美好的生活,需要的是对城市多一点想象力与热爱。在我们身边,一些年轻人已开始了行动。他们在城市里寻找和发现城市的魅力,来缓解城市给予他们身心的压力。

  • 标签: 城市生活 城市人 流浪 想象力 神经系统 多米诺骨牌
  • 简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从最初的恐惧,崇拜,发展到对自然的亲近,赞美是人类在审美意识上的一次觉醒。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建立了一种亲和交融的关系,它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自然美,赞颂自然美的民族,中国的古典园林则是这种美的结晶。

  • 标签: 中国古典园林 山水园林 山水画 中国古代园林 山水诗 私家园林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这一强势媒体中,我国的节目主持人实际上充当着二级传播中的舆论领袖角色,具有一定的明星效应,各电视媒体也纷纷以新的理念来打造自己的明星主持,提升名主持人的品牌价值.而如今随着电视传媒的发展以及整个传媒业、主持人行业的激烈竞争,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将进入一个大平民时代,而非明星主持时代,受众更为看重的是主持人的服务意识和平民意识.

  • 标签: 节目主持人 舆论领袖 明星效应 服务意识
  • 简介:本文从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一部分作品切入,试图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找到关照现实的独特视点.文中界定了"城市边缘人"的含义,并且首先从电影文本出发进行了人物形象分析,随后,本文回到经验层面,结合学术研究成果分析了该群体面临的重要问题,即精神上的断裂.

  • 标签: 电影文本 电影导演 影片 独特 作品 人物形象分析
  • 简介:呼和浩特市城市形象设计活动第四次专家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5日召开,我区及我市知名的人文,历史、文博、民俗、美术、雕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业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呼和浩特城市形象设计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呼和浩特市副市长董恒宇、吕慧生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呼和浩特市 专家研讨会 设计活动 城市形象 研究人员 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