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明清时期福建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戏曲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与流播,不仅促进了福建戏剧创作的繁荣,而且对福建地方戏曲生态的变化和戏剧理论的建构产生了积极影响。

  • 标签: 明清时期 福建 外来戏曲 传播
  • 简介:自从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至今,回族从没有停止过成长的步伐,其民族特性与文化传统中具有浓厚的开放与借鉴精神。因此,在与汉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回族文化既保持着自身的某些特质,同时也不可避免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仅从生活在回族聚居地区的宁夏平罗回族方言中外来词语的借用与变迁看,回族方言与当地汉族方言既有很多相通之处,又存在着很大差异,反映了回族在汉族汪洋大海中既坚守不变又适时适度而变的文化心理特征。

  • 标签: 回族方言 平罗 借用 变迁 文化心理
  • 简介:文明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宗教信仰和神话观念,而不是理性与哲学。宗教信仰的人类普遍性与信仰内容(一神、多神、拜物教、人格神)和形式(偶像、禁绝偶像)的文化差异性,成为认识每一个文明特质的关键所在。玉教在东亚绵延数千年的偶像崇拜传统,成为成功接引佛教东传的内在引力。而以禁绝偶像崇拜为特色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统治下的西亚、中亚地区则有效阻挡着佛教的传播,使得这个产生于南亚的宗教只能向东传播,不得向西传。

  • 标签: 玉教 本土信仰 神话观念 佛教 原型与置换
  • 简介:与《叶问1》之风格悲壮沉重相比,《叶问2》显然要轻松而活跃得多,这种差异固然源于结局设计上的不同,同时也与后者对殖民主义的矛盾态度息息相关:《叶问2》在表达出对殖民主义的反抗情绪的同时,又把这种反抗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殖民主义无疑激起了民族主义的高涨,但对香港民众来说民族主义仅仅是手段而非目的,他们更看重的是日常生活。这样就能理解影片中多次出现有吃饭的镜头和温馨的家庭场面,也能理解为什么在塑造出具有极端排华倾向的英国警司的同时又出现一个富有人性的上司。对于影片,或许可以说:民族主义,仅此而已。

  • 标签: 民族主义 殖民历史 香港叙述 身份认同
  • 简介:莫言小说以西方世界熟知的文学经典大家的艺术手法作为构造中国现实的建筑经纬,而丰富复杂的中国历史与现实、民间艺术、传统文学手法等则成为这一宏大建筑的一块块砖石,构建出一个中西结合的独特世界。作家在迎合阅读期待与制造期待受挫这对矛盾中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满足了欣赏者求新求异的猎奇心理,不断刺激读者已有的阅读先验,又以读者较为熟悉的形式拨通了理想的解码器,迎合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在刺激与迎合之间保证了其作品强大的召唤力。

  • 标签: 莫言小说 期待视野 期待受挫 外来影响 民族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