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在当代中国画界,王金先生的中国画联创造可谓独树一帜,然而因他的特立独行,其作品知之者甚少,识之者更寡。其花鸟画画风犹如唐代季贺诗风,镗镗大音,波澜壮阔,笔简墨精,

  • 标签: 中国画 画风 花鸟画 作品 创造 唐代
  • 简介:如果说英国风俗画家威廉·荷加斯的《浪子生涯》和《妓女生涯》在中世纪美术史上都有先可援,这恐怕一点也不令人惊讶。在《该罚入地狱的七大重罪》或《浪子回头》等作品中便可见一斑。但彼此又有重要的差异:荷加斯出于对社会生活的极大兴趣,故其作品牢牢地基于对日常生...

  • 标签: 荷加斯 浪子回头 作品创作 生活场景 青年男子 中世纪美术
  • 简介:大型群雕《深圳人的一天》及其配套环境位于深圳园居住区南侧,由红荔路、园三路、园岭东路围合而成,占地6487平方米。它是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列为首批改造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加拿大戚杨建筑与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深圳雕塑院参与策划,并负责制作、实施。建成后的园公共空间是一个以《深圳人的一天》大型群雕为主体、辅之以浮雕墙、凉亭、绿化、灯光、音响等因素的环境艺术综合体。

  • 标签: 城市公共空间 深圳市民 群雕 环境艺术 规划国土局 设计顾问
  • 简介:1939年,决澜社画家倪贻德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梁锡鸿,以及摄影师何铁华在位于香港铜锣湾的英中学创作了一组壁画《抗战》、《建国》,这组壁画以鲜明的现代主义元素和风格,成为抗战主题性壁画创作中的另类存在。本文重构了这两幅壁画在香港诞生的历史语境,并与倪贻德不久前在武汉参与创作的黄鹤楼大壁画进行了联系和比较。本文认为,现代派洋画家在抗战初期大量参与壁画实践,不仅反映了全面危机状态下艺术家国家意识的普遍提升,更折射出当时画坛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的结构性现象:正是由于漫画、版画、摄影、戏剧、电影这类大众文艺媒介占据了抗战宣传的支配性位置,洋画家们才如此重视具备跨媒介特性的壁画,并由此引发画风的突变现象。

  • 标签: 倪贻德 梁锡鸿 何铁华 香港 《抗战》、《建国》壁画 媒介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