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陈承,1950年生于四川成都。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花鸟画会副秘书长,成都市花鸟画会会长,四川省农工画院副院长。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北京当代美术馆.武汉、深圳、郑州、成都等地和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作品 协会会员 1950年 四川省 成都市
  • 简介:我社为进一步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了解读者对我刊的意见与需求,以便提高刊物质量、改进工作,于1996年第四期刊登《读者调查情况》后,一年来陆续收到读者来信数千封,读者来信回收率占发行总量的3%,反馈了大量的信息,现将来信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发行总量 刊物质量 总发行量 栏目名称 个人收入 阅读情况
  • 简介:如果就具体国家、尤其是一个小国,来论及当代艺术家,我们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传统是当代葡萄艺术家的主要特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谓世界文化不过是在所有的地方特色屈从于大国模式的条件下,日益增长的文化统一过程的结果。当世界文化在战后作为全球范

  • 标签: 当代艺术家 雕刻艺术 盖尔 世界美术 艺术创造 佩德罗
  • 简介:米开朗罗(1475——1564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他是文艺复兴全盛世时期的代表,和达·芬奇、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杰”。

  • 标签: 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期 轶事 少年 雕刻家 意大利
  • 简介: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的智慧、力量和文明的象征,是世界艺苑中独标一格的奇葩。千百年来,历代无数书家潜心研究,反复实践,给我们留下了

  • 标签: 临习立基 浅谈临习 立基帖
  • 简介:三件由思·哈林创作的纪念碑式的雕塑被安置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这是作者所创作过的最大的最能体现创作者雄心的作品。那只《浪特瓦的红狗》从泥土中探出身来作狂吠状。一对老夫妇从熟稔的小路上散步过来,眼前突然出现哈林这件作品,妇人吃惊地抓住丈夫的手臂叫道:“看哪!”过了片刻,她终于说道:“它不是很美吗?”哈林解释他的作品说:“它体现了动物园里的动物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浪特瓦本人的精神。这条狗正竭力从地下钻出来对新大楼吠叫表示抗议。这是一尊想象的纪念碑,抗议那种盲目的发展。”就这样,哈林在欧洲的雕塑从一开始就揭示了为社会

  • 标签: 悲剧作品 纪念碑 德国 雕塑作品 汉斯·迈耶 开始就
  • 简介:这是瓦埃勒·舒(WaelShawky)《卡巴莱圣战:恐怖档案》(CabaretCrusades:TheHorrorShowFiles)中的一幕: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周围大火肆虐,橘色的火光投射到木偶的脸上,正在呈现的暴力事件是对十字军东征那段历史的描述。

  • 标签: 瓦埃勒 蝴蝶效应 圆顶清真寺 十字军东征 暴力事件 艺术基金会
  • 简介:问:李老师,您是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奠基人之一,今天我们想请您谈谈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的一些历史。首先请您谈一下工艺系建系之初的一些情况。答: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由当时中南文艺学院、华南文艺学院和广西艺专美术系合并,在武昌成立中南美专。中共中央宣传部派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党组书记胡一川教授来组建工作。当时的专业有一个绘画系、一个雕塑系、一个图案组。到1956年北京要成立中央工艺美院把图案组全部调到北京了。到了1958年,中南美专搬回到广州,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设有:中国画系、油画系、

  • 标签: 历史 广州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共中央宣传部 李立 美术系
  • 简介:去印度旅行一定要去卡拉浩,尽管交通不便(除非坐飞机),但其历史与艺术价值确实值得一去.来印度看的就是这些地方。我们一行3人从早上5点钟从新德里出发,由印度司机开车.经过近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于傍晚6点才到达这里。目前600公里在中国已不算太远.因为有了高速公路.但印度的高速公路里程还很少.五六十公里确实有长途跋涉的感觉。所以到达的当天晚上哪儿都没去.找了个旅店便休息了。别看印度卫生状况并不好.但旅店里似乎还可以.五六百鲁比一天(合一百元人民币)的旅店还住得过去。其实这里是一个很小的

  • 标签: 印度 卡基拉浩 雕塑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艺术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不可能出现的,现在也出现了,以前处于边缘的东西现在可能是主流,综合材料艺术只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艺术概念,在此之前材料只是作为艺术品的物质承载基础,只是视觉艺术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的物质条件,其实综合材料不是一个单独的画种,也不是一门独立的技法,

  • 标签: 表现力 作品 综合材料 艺术观念 物质条件 科学技术
  • 简介:梁绍是一位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艺术的老岂术家。在其创作初期,保加利亚艺术家万曼(即马林·瓦尔班诺夫MarynVarbanov)对梁绍有着深远的影响。(万曼是一位在装置和雕塑作品中运用织物的艺术先锋,他是最早使织物脱离墙面而在开放空间展示的艺术家之一。)

  • 标签: 艺术语境 80年代 保加利亚 雕塑作品 开放空间 艺术家
  • 简介:苏珊·朗格认为,所谓的"艺术品",说到底就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意味"的再现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和语言符号,不是一种普通的符号,因为它是指整个艺术,而不是指某一件艺术品的一种符号功能。此外,艾恩斯特·纳盖尔教授反对人们把这种"表现性形式"表现的东西称之为"意义",因为严格说来,这种东西并不是语义学家所说的那种"意义"。运用这样的称呼是比较恰当和比较方便的,因为一件作品除了表现一定的"意味"之外,还可能会表达一定的"意义"。

  • 标签: 绘画艺术 表现性 意味 语言符号 符号功能 艺术品
  • 简介:安塞姆·弗(AnselmKiefer)的绘画作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且以深邃的精神性和强烈的物质感著称。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他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独特的艺术思想,他的绘画具有宏大的气势、深邃的思想内涵以及强烈的材质感。从使用材料来看,他的绘画可以分为水彩、油画、丙烯等,但是这样分类也不是很准确,因为弗的绘画作品常常是将多种材料媒介混合使用。既有传统的媒介材料,也有非传统的媒介材料;既有原始的自然材料,也有工业产品。

  • 标签: 基弗 绘画作品 媒介材料 感受力 艺术思想 工业产品
  • 简介:一北宋“画院”自宋初即设立,具体始于何年,据《圣朝名画评》记载说,宋朝灭掉西蜀后,将西蜀宫廷画院的大部分画家网罗到都城汴梁,都进入宋朝画院。由此可知,平蜀之前宋朝已有画院之设。北宋建立政权为公元960年,平蜀为965年,“画院”之设当在其间。984年更名为“翰林图画院”。

  • 标签: 翰林图画院 创作情况 绘画 徽宗 宋朝 北宋
  • 简介:自从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后,中央美术学院的学术思想和文艺思想活跃了起来。去年下半年曾进行过印象主义的讨论(见上期的报导),彩墨画系、彫塑系、版画系也都分别进行过一些学术讨论致壑刑岢鲆恍┠壳按蠹宜罟匦牡奈侍狻U庑┪侍馍鲜谴嬖谧乓恍┎煌目捶ǖ?因而更证明了开展讨论、打破清规成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确是非常必要。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以后,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为了推动校内和校外的“鸣”和“放”,推动学术讨论和学术研究,我们在下面介绍中央美术学院彩(?)画系、彫塑系、(?)画系进行学术讨论等活动的情况和一篇发言要点。

  • 标签: 中央美术学院 素描教学 印象主义 彩墨画 版画 中国画
  • 简介: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潮流涌现出来。特别是享乐主义文化在当代极为流行,弗艺术犹如一股清泉,给当代艺术注入了非同一般的意义。作品之中所运用的符号意义,不仅仅是表达了作者本身对民族与宗教的理解,更是上升到了对人类文化与命运的关怀与思考。

  • 标签: 安塞尔姆·基弗 符号图像 绘画材料
  • 简介:<正>甘肃庆阳县人民正在以冲天干勁,万馬奔騰之势向着工农业生产大进軍,力爭1959年亩产双千斤;同时掀起了大鬧文化革命的高潮。使全县20万劳动人民卷入波瀾壮闊的文艺浪潮中。全县既是摆下大闹工农业生产的战场,又是文化百花园地。在扫除了文盲的基础上,为了改变环境,增加人們的精神食粮,使劳动人民真正在文化战綫上彻底翻身当家作主。加强了以农村文化姑、俱乐部为中心的文化活动,开展了群众性的創作运动。五月間县委号召全县人民:能写的写,能唱的唱,能画的画,能刻的刻,百花齐放,讓万紫千紅的文化花朵开遍全县,掀起人人創作,个个刻画,美化全县的高潮。截止十月中統計:已創作了具有独特风格詩画相結合的壁画284000幅,标語104万条,刺绣2万多个,富有民间色彩,又有共产主义风格的剪紙38万多件。由于文化工作活跃,因而群众的劳动热情高漲,一行动就是鑼鼓喧天,歌声飞揚,干勁十足缛褐谡務摰?“文化活动表英雄,劳动干劲

  • 标签: 共产主义风格 文化工作 县委 英雄人物 群众性 生产服务
  • 简介:英国雕塑家本·朗兰德兹(BenLanglands)与尼·贝尔(NikkiBell)的雕塑作品,试图表达这样一种关系:我们不仅占据我们工作与生活的空间,我们还积极主动地与他们发生关联。我们栖息于建筑中,并为它所影响。他们将纯粹的快乐注入到雕塑作品中。二人出生于伦敦,在工业学校共同学习之后,从1978年开始合作,作品涵盖了单色浮雕、大型地景设计的沙盘以及新媒材项目,

  • 标签: 贝尔 兰德 政治 雕塑作品 积极主动 共同学习
  • 简介:1505年3月,米开朗罗按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旨意来到罗马。教皇派给他一项非常宏大的任务:用5年的时间为他建一座陵墓,酬金是一万金币。陵墓要23英尺宽,36英尺3英寸深,26英尺4英寸高。墓周围要有40座和真人大小一样的雕塑。墓要自成一体,不需其它建筑支撑,里面还要有一个椭圆形的墓穴。在此之前,西方还未有过为一个人建造如此巨大陵墓的先例。我们根据现有文字材料重新绘制了这座墓的图纸。图纸表明,这座墓是基督教世界的概括:底层是给普通人的,中层是给有望升入天堂的先知和圣人的,最高层是给“末日审判”中超越了前二层的人的。墓的顶部有两位天使在“末日审判”那天引导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走出陵墓的图画。米开朗罗立即开始为这项任务做准备,但不久他发现教皇是个傲慢专横且变化无常的人。教皇对是否能为他找到适合的墓地感到怀疑,于是就作出更大的计划:重建并改建圣彼得墓。由于教皇一心想着这个新计划,他暂时推迟了原来的计划。米开朗罗一直设法让教皇给他一个陈述意见的机会,但没有成功,以致最后被教皇宫庭的看守从宫庭里扔了出去。4月17日,就在圣彼得墓开始动工之前,米开朗罗逃出罗马,怀着一腔悲愤跑到佛罗伦萨。

  • 标签: 米开朗基罗 末日审判 基督教世界 佛罗伦萨 升入天堂 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