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人离不开大自然,我亦然。每当步入山水间,我得到了愉快、轻松、也令我兴奋,遐想。我是个画画的人,行于山水间,除了享受大自然给每个人的爱,我更注重山水给我带来的感悟,促使我废寝忘食地用画笔来倾诉。画山水成了我生活的一部

  • 标签: 表达 师造化 每个人 生活 创作思路 艺术气氛
  • 简介:“危石人青云,上有千岁木。我来卧其间,天风响岩谷。”元朝诗僧释大圭这首小诗虽然浅白朴直,但品格清奇旷达,自然飘逸。

  • 标签: 中国 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 艺术作品
  • 简介:所有的"而立"、"不惑"都是从童年走来。当人们淡忘了童心渐渐成熟,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失掉了很多。原来,童年与"知天命"的距离竟然这样近!"天命"之悟就生于儿时伴你的那个"真"。住着一个"真"的童心,是一方纯色起舞的舞台。我爱用纯色去追寻那个"真"。色彩响亮的画面,节奏强烈,性格鲜明,如明丽的乐曲,哗啦啦地流淌。流淌的,是心灵观照的色彩。并置的纯色曾使不少绘画者难以接受,但看看雨后晴空,彩虹的美丽

  • 标签: 童心 纯色 色彩 童年 并置 艺术语言
  • 简介:19世纪末,先辈们漂洋渡海,赴欧留日,让油画这一外来画种渐成中国艺术的正脉显学;经20世纪初一路横拓纵研,这一艺术品种在中国油画家手中独发灵枝,初见其独特的东方气象;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20世纪80年代,社会变革带来多元发展,艺术生态呈现出生动鲜活的局面。百余年的历程,使中国油画语言在造型.色彩及表现形态等方面基本呈现出这种绘画媒材所具有的独特性,也在逐渐形成具有本土化创造因素的东方民族油画语言体系。

  • 标签: 油画语言 中国油画 油画家 寻源 东方民族 见其
  • 简介:~~

  • 标签: 里寻
  • 简介:从古至今“传统·造化·心源”是每一位成功的山水画家必须遵循的修为之路。其中,“造化”是将所学到的“传统”转化为“心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向自然学习,深入生活进行写生,是每一位山水画家的必修课:从宗炳的“澄怀观道”,到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给我们明确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向自然学习需要两个重要途径:第一是“观察”,这里的观察,不只是用眼去看,更重要的是用澄净的心灵之眼与大自然相观照和沟通,最终要达到“我即自然、自然即我”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澄怀观道”.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写生 抒情 山水画家 “造化” 自然学习
  • 简介:应印度政府邀请,受文化部派遣,我们出席了第十届印度国际艺术三年展。这是我国首次派团参加这一活动,东道国很重视,也很友好,竟主动提出延长10天,特意邀请我们参加在马德拉斯举办的一个学术交流活动。据中国驻印使馆的同志们说,这是很少有的事。

  • 标签: 古代 印度 史诗 雕刻艺术 情爱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学问之道常被寄予宏愿深望。然而,具体到如何掌握治学的门径,窥得格物致知的方法又各有款曲。杨文浏先生是近年安徽书坛脱颖而出的青年才俊,其求艺问道之路有镜鉴之意值得探寻。

  • 标签: 书法艺术 天真 中国文化传统 格物致知
  • 简介:2011年10月9日至12日,由中国出版集团所属文学艺术媒体《当代》《荣宝斋》《建筑与文化》《中国艺术》《艺术沙龙》《中华文学选刊》《歌唱艺术》《中国美术馆》等杂志的编辑、记者一行九人.组成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采风团.到山西省长治农村进行了紧张的“走基层”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

  • 标签: 山西省 民间工艺 长治 “虎” 《建筑与文化》 老虎
  • 简介:那一天,“成吉思汗”找到了我们工作室2005年9月10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和成陵重建管理处的领导同志不期而至地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在壁画系教学楼的过道上,找到了我,开门见山地提出委托意向——希望为他们计划改造的成吉思汗陵室内装饰和壁画进行重新设计和创作。他们说:“明年是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国800周年,届时,我市将举办一次大型的庆典活动,成吉思汗陵的修缮和重新开放,将是活动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 标签: 成吉思汗陵 壁画创作 札记 历史 中央美术学院 鄂尔多斯市
  • 简介:一、关于"高技派"说法所谓的"高技派"指后现代建筑的诸多流派现象中,呈现高新技术元素的现象。如:让·努韦尔的巴黎阿拉伯中心建筑把光作为材料的"光瞬间"建筑,再如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北京鸟巢"以结构特殊转化方式的创新等,被评论界共同誉为"高技派"。本文所谈高技派指具有"永绩建筑"思想范畴的"高技派",(后文不妨称作"永绩派")。

  • 标签: 高技派 思想范畴 后现代建筑 皮亚诺 建筑家
  • 简介:陈之佛先生所创作的图案的精深广厚为我校开展美术拓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我校追寻尚美特色教学之路的积极尝试。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以陈之佛图案设计为基点的拓展性教学内容,目的是为了让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得以较好地传承与发展,提高学生美术素养,营造精彩的校园艺术氛围。

  • 标签: 陈之佛 图案设计 本土资源 拓展教学
  • 简介:庞薰琹、吴作人、孙宗慰、关山月20世纪30、40年代的写生及其创作的研究,是对四位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专题性、断代式的比较,应该说是一次对具体艺术家个案进行交叉、比较与延伸的研究性项目.这一研究主题以选样或者说是切片的方式对中国艺术家在抗战的背景下所掀起的第一次到西部边疆地区写生、创作的浪潮,进行客观、对照式梳理,从而在对20世纪中国艺术这一创作的新方式与新题材研究的基础上,延展到对20世纪中国艺术的特殊性与价值的思考.这是对单纯个案考察后关联式的探求,所用的方法是从个案到个案与个案之间的比较研究,再到对时代特点的总结.笔者将这种方法称作“以个案勾勒整体”,用一个更为形象的中国词语来形容则是“一叶知秋”。

  • 标签: 西部之行 民族学 边疆问题 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