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日前,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评选揭晓,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徼省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周子牛的新作《漫天旗云》荣获优秀作品集奖。全国冰心散文奖是依据已故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生前遗愿由其本人捐资设立的,它是继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之后国家官方设立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漫天旗云》是周子牛先生

  • 标签: 全国冰心 冰心散文 周子牛著作
  • 简介:去年,在互联网书法论坛上得知穆棣先生正在举办个人学术与书法展览,其书学论文汇为《名帖考》,目录中,见有《虞龢及其〈论书表〉考》(下面简称《虞考》)一文,惜乎网上未贴全文,不得一读。巧的是没过几天便得到了刊载《虞考》的二〇〇四年第十期上海《书法》杂志,因得细读。而细读之下,觉得对于这个问题尚有可说者。

  • 标签: 论书表 虞考 书法 细读 未贴
  • 简介:成都.数千年来.既承载着诸葛亮的夙愿遗恨、李太白的飘逸风神、杜工部的悲悯情怀、苏东坡的潇洒不羁与杨升庵的千秋绝唱,也见证了谢无量、李劼人、朱自清、老舍、巴金等近现代文学巨匠的饱经世故、得失荣辱、坚韧不拔和岁月蹉跎。迈入新时代的成都,依然卧虎藏龙,人文荟萃,气象万千,翰墨生辉。

  • 标签: 城市雕塑 著作权 创作者 删节 繁荣 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像摄影作品是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种类之一。但摄影作品上同时存在肖像人的肖像权。当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由肖像人享有著作权时,肖像权和著作权归属于同一主体。因此不存在权利冲突。但著作权和肖像权经常会发生分离而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权利竞合和冲突由此产生。本文试图分析人像摄影作品的权利归属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两种权利冲突解决的一般规则。以此平衡两种权利和利益,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民事权利,定分止争,维护社会交易安全。

  • 标签: 人像摄影 著作权 肖像权 权利冲突 利益平衡
  • 简介:1787年爱尔兰人罗伯特·巴克发明了全景画并申请了专利,全景画这一新词也随之诞生,并被载入了词典中。《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全景画作如下解释:“在视觉艺术中指连续性的叙事场面或风景,按照一定的平面或曲形背景绘制,画面环绕观众或在观众面前展开。通常以粗放而真实的手法绘制,与布景或舞台画相似,盛行于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全景画在英国诞生,曾经在18、19世纪的欧洲震撼朝野,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展示图像的方式,同时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视觉艺术 全景画 欧洲 早期 19世纪 爱尔兰人
  • 简介:明清时期,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文人,由于在仕途上难以施展抱负,遂将人生价值的实现转向个人生活环境的艺术化创造,并对日常生活事物给予空前的关注.他们不仅参与各种事物的设计,还创作大量与此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常以小品的面貌呈现出来,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所蕴含的室内设计思想,包括设计之人、设计之物、设计之道、设计之技等四个层面.其历史价值表现在,文人通过著书立说,构建了一套室内设计思想体系,其目的是维系文人身份、矫正社会风气,对当时宫廷、民间设计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对当今复兴与发展文人设计传统,建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室内设计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 标签: 江南文人 室内设计思想 历史价值
  • 简介:为纪念王琦从艺70周年暨90华诞.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书院、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由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北京新时代经纬文化中心承办的“王琦书画新作展开幕式暨美术著作集首发式”.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书画家 首发式 王琦 中国艺术研究院 著作
  • 简介:新媒体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可以给予观众更多参与空间,引发作品更多解读的可能,却因其目益增多的“科技元素”被质疑其艺术性。它也很容易使普通中国观众被其新奇的概念与炫目的科技元素所蒙蔽,将其误以为纯粹的“外来物”。其实,不管新媒体艺术掺杂了多少技术含量,对其利用的本质仍以观念为核心,只是不同的艺术家对现实世界采用了个人化的把握和表达方式。因此,秉承艺术形而上的特质,新媒体艺术仍有浓厚的哲学诉求。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东方 早期 科技元素 艺术形式 技术含量
  • 简介:佛教造像艺术反映着各个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诸多社会现象。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均把视点投到我国北方佛教石窟上,而忽略了对南方佛像的研究。且大多认为佛教初入中国时,受到了儒道的合力抵制。近年来大量三世纪前后的佛教造像在南方被发掘,这些明显带有仙佛混杂现象的佛像向我们揭示了:佛像初传中国,神仙方术对佛教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佛教正是

  • 标签: 佛教造像 佛教石窟 堆塑罐 魂瓶 造像艺术 羽人
  • 简介:清同光年间,胡镛(雪岩)是上海最出名的买办,胡宝玉是上海最出名的妓女,而胡公寿则是上海最出名的画家,这三个当时上海最有钱的名人,被合称为“海上三胡”。透过胡雪岩和胡宝玉,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胡公寿的知名度以及他在海上画坛的领袖地位。

  • 标签: 胡公寿 上海 画家 海上画派
  • 简介:20世纪初期的西北地区,由于交通,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处于一种闭塞的状态。美术史家王宁宇曾在《崛起的高地——20世纪中国西部美大势》一文中以”古调独弹的西部"为题来描述近现代以来西北美术的发展状况。他说:”除过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受宗教文化统治情形十分特殊之外,即使在陕西、四川、甘肃这些省份,与西方沟通交流而生的新文化特别是新美术的因子也是姗姗来迟。"在当时的西北,无论是文化人还是普通百姓,接触最多的造型艺术就是宗教或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人书画。

  • 标签: 西北地区 油画 早期 美术史家 少数民族地区 20世纪
  • 简介:  作为中国早期公共艺术雏形的石窟艺术,就其本身及其公共性而言,即使石窟艺术创造的原动力与职能并非就是为了表达公意,也并不是以大众的审美需求为导向和初衷,但是石窟艺术在发展流变的进程中,不论从风格、内容还是形式的变迁,无不与社会意识形态变迁及日常生活契合,显然一直在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理想.……

  • 标签: 中国早期 早期艺术 石窟艺术
  • 简介:颜文樑与刘海粟、徐悲鸿和林风眠,被并称为民国时期美术学校“四大校长”,学画、留学(游学)、创作和创办美术学校,他们有着相近的艺术经历,而且都留下了为人称道且至今仍血脉延续的教育硕果,比较研究他们的美术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以及历史价值,更能显现各自不同特点。

  • 标签: 作品风格 人物画 早期 美术学校 创作思想 民国时期
  • 简介:谈到中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必然绕不开上海这个城市,上海是我国早期现代美术教育的滥觞之地。20世纪初上海与北京、广州互相策应,以它们经济繁荣和文化包容为地缘基础,蕴育着一批仁人志士,他们挥洒着热情推动着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大小美术学校兴起,各类绘画团体、社团相继出现,各种展览会、画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 标签: 现代美术教育 中国早期 20世纪 教育事业 中国美术 美术学校
  • 简介:女神形象原是罗马古典宗教美术中常见的题材之一,随着基督教的合法化.种种古典女神形象开始借用并流行于基督教美术中,成为基督教早期美术中独特的图像志景观。5世纪前后,女神形象逐渐式微并最终被圣母形象取而代之。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和文化因缘:一方面.在基督教合法化时期,基督教徒对古典宗教文化和礼仪传统采取主动接纳或改造的态度.以期打破与古典宗教的水火不容的对立状态;另一方面,又明智且不失时机地创造出了具有自身宗教特性的圣母形象.用以取代古典宗教普遍存在的女神崇拜。这种富有张力的渐进措施.反映出基督教在不同的政治情态下所采取的文化改良策略。

  • 标签: 基督教美术 古典宗教 女神 圣母 中世纪
  • 简介:通过对1948—1951年三次官方敦煌壁画,临摹展览中的董希文作品的检视,从敦煌壁画研究的逆向反证,揭示了董希文在敦煌的多重研究任务,并从事北朝早期壁画的专题研究,他的临摹研究直接关联他的创作。但在数年内历史条件的剧烈变化中,敦煌的艺术机构功能也由此发生转换,作为美术家创作的借重资源的位置也逐渐偏离。

  • 标签: 董希文 敦煌壁画 临摹 研究
  • 简介:座椅是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类高坐具,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起居方式,其来源与印度佛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印度早期佛教中的座椅图像进行研究,可以追溯中国座椅的来源以及椅背拏具图像的传播。早期佛教座椅,承载更多的是宗教象征功能,参照现实生活原型为蓝本。椅座上的装饰源于佛传故事,寓意佛陀对众魔的征服,后世发展为定型图式,广为流播。在印度,僧人们使用专门的禅坐绳床,将座椅的精神寓意转化为生活功用,对中国唐宋高坐具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丝印度 佛教 拏具 绳床
  • 简介:以“图画”的旧瓶盛装“美育”的新知,是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发轫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传统师徒相授制的教育模式与外来学校班级制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持久的“对话”,从而塑造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课程独特之形态。

  • 标签: 中国近代 学校教育 美术 图画 手工
  • 简介:这个命题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是集中谈谈画家本人的创作和当时俄国与世界美术诸流派之间的联系;二是要阐明马列维奇在整个20世纪世界美术中所处的地位。当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前提。首先在本世纪早期(前三分之一)的苏联艺术中,马列维奇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段时期的俄国美术又与世界其他美术流派的联系空前紧密,因此

  • 标签: 维奇 前卫派 圣像画 立体主义 画史 基础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