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临摹,在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进程里有着深刻的价值印记,最早有据可查的临摹记载来自于《魏书·释老志》:“后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情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因中国绘画艺术由生成到发展的传统性和继承性特点,

  • 标签: 中国绘画艺术 释老志 清凉台 博士弟子 艺术创造 中祭
  • 简介:朱天曙一九七四年生。一九九六年毕业于杨州大学历史系,获史学学士学位。二○○○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导师黄惇教授。并先后得到祝竹、卞孝萱等先生指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书法篆刻展览,二○○三年在南艺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兼治书法篆刻史论,论文多次参加全国、国际书法史学研讨会,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著有《宋克书法研究》、《南京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丛书——金石书画》、《篆书十讲》等。

  • 标签: 书法 篆刻 朱天 史学 一九九六年
  • 简介:中国画中的工笔画和写意画,现在人们往往将它们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工致精微,画起来较慢;后者抒情随意,画起来则比较快捷。因为苏轼曾说过,"观士人画"要"取其意气所到",因而一般人们总认为工笔画有工匠气,而写意画则多属于文人画。其实在漫长的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工笔和写意,乃是属于前后发展的两个阶段.

  • 标签: 赵孟頫 “写” “工” 写意画 工笔画 中国画
  • 简介:诗词注释:苏轼姓柳的二外甥向他字,以便临摹练宇之用。东坡先生当即题了此诗。“君家自有元和脚”,指柳家先人柳宗元和柳公权传下来的柳体。“家鸡”(典出王僧虔《论书》),后来指书法。苏东坡告诉他的二外甥:你们柳氏家族有个书法家柳宗元,他继承了柳体的衣钵,并且有了新的发展,那是你们柳家的宝贝。应当先继承好家学,然后再触类旁通,博采众长。

  • 标签: 二外 触类旁通 博采众长 书法家 苏东坡 柳公权
  • 简介:儒家巍巍继大宗,闲来妙驭墨池龙。别势韵晋唐外,一脉篆分郁古风。

  • 标签: 马一浮
  • 简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六团是祖国西部边境线上的一座现代化的军垦农场,是几代军垦战士和《戈壁母亲》的故乡。六十六团是伊犁垦区小有名气的书画之乡,仅退休老人学书画的就近百人,老人们十分重视书画艺术的弘扬和传承,关心培养下一代书画艺术的接班人。他们除自己勤学苦练,还组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书画艺术小人才,老少几代互相鼓励、交流,

  • 标签: 书画艺术 育儿 组织培养 兵团农四师 伊犁垦区 现代化
  • 简介: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教授原田久先生是一位热衷于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东方精神的艺术家,经过多年的探索,他的艺术风格越来越鲜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多次来中国访问,并举办个人画展,与中国同行进行艺术交流,作品受到画界和观众的好评。

  • 标签: 艺术创造 东方精神 天地 大学教授 艺术风格 个人画展
  • 简介:扬州印坛,人才辈出。蒋永义兄是其中之佼佼者。永义兄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副社长、竹西印社社长。永义兄少年时就爱好篆刻,1964年,拜扬州印坛耆宿蔡易庵先生为师。他曾这样回忆在蔡老指导下的学艺过程:“遵先生教,以秦汉为宗,白文学汉铸印,朱文学封泥,书法习秦篆,艺途渐入康庄。”四十余年来,永义兄牢记并实践了蔡易庵先生的话,

  • 标签: 艺术特色 篆刻 管见 协会会员 西泠印社 书法家
  • 简介:俞樾生于道光元年(1821),卒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三十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土。咸丰二年,散馆授编修,1855年八月出任河南学政,两年后被劾罢职,辞官后侨居苏州。此后,因“东南遭赭寇之乱”,颠沛流离于德清、上虞、上海、北京等地约十年,直到同治四年俞樾与李鸿章在金陵相识,才应李鸿章之邀出任苏州紫阳书院山长,同治六年又转赴杭州“诂经精舍”,从此足迹不出江浙,在此讲学达三十余年之久。

  • 标签: 俞樾 书法 紫阳书院 诂经精舍 李鸿章 翰林院
  • 简介:一、关于金城书法篆刻的研究状况金城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上,他的书法和篆刻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有些学者还是撰写过相关研究文章,一些印学著作也对金城篆刻进行了收录和阐释。论文如林拯民撰《金城的绘画篆刻艺术》,郑汉印、孙晓涛撰《清末'法学博士'金城及其书画篆刻艺术》。在学术专著中,涉及金城的篆刻研究有马国权著《近代印人

  • 标签: 出印外求 印从书出 印外求金城
  • 简介:劳诚烈少时即聆教于周昌谷先生,深受先生“固本博取,纯情至美”艺术思想的影响,致力于传承“阔笔点垛,连拖带转”的艺术风格,同时在实践中研究中国文人写意画。在杭师院任英语教师后,又因其深厚的英文功底,兼职美院学报编辑部,编译了数十万字的西方艺术资料。

  • 标签: 意象 文人写意画 学报编辑部 艺术思想 艺术风格 英语教师
  • 简介:宋人碑志多署书丹信息,由此可通过书丹考察当时书法。北宋中期颇负盛名的宋敏尤擅楷体,后世却湮没不彰。主要原因如下:欧阳修书风革新推崇与宋敏求同时的蔡襄书法,经过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助推,尚意书潮蔚成风气。谨守晋唐法度的宋敏难免成为尚意书潮的革新对象,加之长期形成的宋明尺牍书法传统、帖学传统将其汰择出书史;宋敏虽属儒者工书,但伏石书丹乃体力活,颇被书坛大家视为匠人书法、待诏书法,难容于崇道轻艺传统;宋敏长期待诏阙下,其仕途经历限制了书法传播。宋敏书丹研究昭示出至少两点方法论意义:其一,书丹个案研究能对古有书名今无作品的书家做更多元的考察;其二,以大数据观念兼重传世与出土碑志书丹,能对流动书家的碑志书丹予以编年系地,有助于了解当朝书坛人员构成,益于索解当朝的区域书风。

  • 标签: 北宋 碑志 书丹 宋敏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