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至21世纪初的装置艺术,所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装置艺术的泛化:装置艺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从原初的"现成品艺术"的范畴上延展开去,成为一种宽泛的作为艺术的方式而不是艺术样式意义的概念。从最早杜尚的装置创造,一直到六十年代西方的装置,

  • 标签: 影像装置 环境装置 装置影像
  • 简介:授课时间:四课时,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准备:刻刀、胶版、滚筒、油墨、铅笔、勾线笔、卡纸。教学目标:1了解东湖,寻找大自然中的隐藏的版画语言,学习如何用版画语言表现画面,感受刻印的表现技法。2通过对自然痕迹的观察,初步学习如何用刻刀表现事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对大自然的感受力。3以贴近生活的内容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版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渗透生态文明理念。

  • 标签: 东湖 大自然 教学对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表现技法
  • 简介:振通.1956年生.黑龙江海伦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画院国画书法研究部副主任特聘画师.沈用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1995作品《战地黄花》人选首届全国环渤海杯美展;1996年作品《长白雪魂》人选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全国美展;1997年作品《高山上的花环》入选阎宝航涎辰100周年全国美展。

  • 标签: 美术家协会 文艺创作 书法研究 协会会员 西安事变 辽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马一”是谁?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为什么叫他“马一”呢?原来,马远作画有一特点:画山又不画全山,只画山的一。可是,他的画总是意境深远,内涵丰富,

  • 标签: 传说 著名画家 马远 作画
  • 简介:多媒体视像装置艺术早在单频道视像艺术出现之前就有了。德国艺术家沃尔夫·福斯特尔宣告:“所有事物都是艺术,包括噪声、物件、运动、色彩和心理;因此生活即艺术。”

  • 标签: 装置艺术 视像艺术 多媒体 福斯特 沃尔夫 艺术家
  • 简介:走进视像装置[美]叶莲娜·哈特尼刘织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近开幕的展览着重展示了八位国际视像艺术家的作品,这八位艺术家试图以其丰富多样的装置作品,给媒体以形式、技术和社会角度的新阐释早期的视像艺术实践者提倡视像艺术的大众普及性倾向,反商业的性质及其适...

  • 标签: 视像艺术 现代艺术博物馆 《弗兰肯斯坦》 格拉斯 监视器 艺术形式
  • 简介:三十多年来,在装置艺术的领域,装置与时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本文从时间这一维度重新看待装置的问题,首先梳理了线性时间、循环时间、模糊时间、地方性时间这几个关键概念,并比较了与装置最相近的雕塑的时间,以便更好地从物品、身体、场域、传统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装置艺术的问题。

  • 标签: 时间 维度 装置
  • 简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霄,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梅花》诗大家耳熟能详,书家也常用它来创作.最近,我看到一位书法老师用《梅花》诗书写了一幅楷书作品,字体工整,字迹清秀,笔力不弱,其中“墙角”的“”用了异体字“龣”。

  • 标签: “角” 异体字 《梅花》 楷书作品 王安石
  • 简介:叶浅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以漫画与舞蹈人物画著称于画坛,他勤奋努力坚持创作,他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以舞蹈人物画在中国画领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从漫画转向中国画创作,速写伴随其风风雨雨,他足迹所至之处,搜集了大量的人物形象,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从而研究出“目识、心记、意”这一重要的艺术创作造型规律。他特别重视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所表现的现代舞蹈人物和传统中国画笔墨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纵观其漫画创作转向中国画创作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艺术手法的突破和对艺术“真、善、美”的领悟。

  • 标签: 漫画 目识 心记 意测 速写 造型规律
  • 简介:装置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了其开放性与观念性的主要特征。当马塞尔‘杜尚在1910年将一个小便池放在美术馆展出的时候,艺术与生活的界碑便开始崩塌,传统审美价值观对技术与材料的限定被打破,观念成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唯一依托。正如杜尚所说:“Mutt先生是否用他自己的手制造了这个喷水装置并不重要。他选择了它,他取了一件平凡的生活用品,并将它摆置起来,使它在一个新的标题和观念下失去了它的实用意义——他为那个物品创造了一种新思想。”

  • 标签: 装置艺术 漆艺术 生活用品 审美价值观 实用意义 观念性
  • 简介:波普艺术后,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倾向于把批评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国,尤其是纽约画派,并以之为当代艺术实验的主要焦点。到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英美批评家中早已盛行一种识见,即旧有的巴黎画派处于一种终端衰落状态。法国的批评家和博物馆馆长们也清楚这种感觉。他们...

  • 标签: 观念艺术 艺术家 作品 克莱因 现代主义 环境艺术
  • 简介:来宾们:您们好!欢迎光临!这次展出的百幅素描,基本是我依据退休后十几年来生活感受,在八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完成的(1995年因大腿子骨折断,停画了两年多)。第一个厅的五十幅是1990—1994年间画的,全是写景,第二个厅是1997—2001年画的,有写景也有画人的。无论写景、画人,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是生活中美好的

  • 标签: 刘其敏 画家 创作 素描
  • 简介:下面我先讲一个很有名的发生在1759年的争论,争论双方为狄德罗和科尔斯侯爵。贵族出身的科尔斯侯爵是一个业余的艺术爱好者,然而其陈述他不是因为出身好才成为这方面的业余爱好者,是因为复制、模拟、临摹,在此过程中逐渐培育自己的爱好,演化成了一种业余中的专业,有时候甚至比作者还更了解作品应该怎么做。而狄德罗站在启蒙立场,认为这种靠出身、靠观察经验、靠长期的罗列的行为是不对的,在启蒙时代,书写、理性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理解作品,理解和理性占了上风。当时狄德罗自

  • 标签: 狄德罗 模拟装置 业余爱好者 启蒙时代 艺术爱好者 巴尔特
  • 简介:“奇观社会”(thesocietyofspectacle)是法国理论家居伊·德波(GuyDebord)提出的。1967年。他存《奇观社会》一书中指出:“存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积聚。曾经直接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存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

  • 标签: 装置艺术 逻辑 竞争 震惊 生产条件 社会
  • 简介:本文从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个角度解释了“奇观”理论的丰富内涵,对于装置艺术来说,不同于传统绘画静观的“视觉中心主义”,它所追求的是一种视觉奇观,人与装置艺术相遇时,观者建立身体多感官参与的综合体验,从而产生的震惊。而艺术家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与其他艺术家在获取创作材料、创作空间、展览机会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而正是竞争刺激艺术家追求惊人的、突出的东西。作为艺术表达的媒介形态,装置艺术应该能够深刻地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独到理解,而不应只有空洞无物的外在。

  • 标签: 装置艺术 奇观 震惊 竞争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作品分析研究法对新媒体艺术中的图片进行研究,在立足于图片艺术理论的基础上,对图片作品展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审美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打破图片作品平面静止的思想,提出图片装置与展场和观众互动的可能性的探讨。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图片装置 展场 互动装置 影像媒介
  • 简介:1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形式"这个问题永远存在,它是作品的基本属性。按照我的理解,形式不是被使用的"物"自身所拥有的,而是被艺术家发现并(选择)拿来用于呈现"自我组织"并继而成为"语言"或"词汇"的东西——它们的质地、姿态、模样、品质和气息,更包括它们被呈现的角度、分寸、取舍度、与作品多种"构成态"之间的形成关系等等。这让我想起被康德接受的休谟的一个著名论断,"事物本身并无‘美'的特质,它只存在于我们对于事物进行观照的思想中"。

  • 标签: 艺术工作者 著名论断 自我组织 卡罗 里维拉 沃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