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艺术流派的划分、艺术形式的丰富多样,使许多人甚至艺术家忽略忘记了艺术原本是人对自然物象、本能意识的一种真切的再现与记录。艺术本源在被渐渐遗忘。让我们抛弃表面艺术,重拾并正视艺术本源。

  • 标签: 艺术本源 艺术流派 艺术形式 自然物象 艺术家
  • 简介: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记录,一种对不同阶段心智成长的记录。就如同看了一场好电影,听了一曲好音乐,感动之余的慢慢回想、细嚼。生命中总有不同的邂逅,或人或事或物,或静止或流动。心想唱歌就唱歌,喜欢保持这种率性。曲终人散后的孤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喜欢随心而画,喜欢不经意间的每一笔每一画带给自己的触动。作画,

  • 标签: 天高云淡 轻舞飞扬
  • 简介:每周三次的书法辅导课是我与孩子们相处交流的最多时刻。那时的我们一起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畅游,去领略欧体的险峻刻厉,变化多姿;草书的连绵惋如黄河之水咆哮而下之势,滔滔不绝;行书的潇洒俊雅,行云流水般的畅快。

  • 标签: 幸福 摄影 书法艺术 辅导课 草书 行书
  • 简介:对洪凌的认知还止于浅读,以下是浅读形成的碎片,有待深读后的从容展开。积极主动地将西来油画转换成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西方:具象、抽象→东方:气象、

  • 标签: 于洪 精神文化 积极主动 中国人
  • 简介:作为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总监,刘明强调美术文献展的特质在于,不仅更注重文献性与研究性,更强调如同历史文献一样去记录、整理、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平实的态度。基于此,文献展致力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其实验精神的见证。

  • 标签: 文献 历史 当代艺术
  • 简介:杜键:刘其敏同志的素描展开幕了,我们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很感激他把这么好的一批素描作品送来北京,来我们学校展出,对我们的教学,创作都会有所推动。去年,广州美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王肇民

  • 标签: 刘其敏 素描作品 刘老师 中国美术馆 广州美院 中央美院
  • 简介:受集美组委托,先把会议的内容大概说一下,然后由集美组总经理林学明致欢迎辞。首先我代表集美组向专家、学者、老师们表示致敬。另外,我们都是一些昔日的学生,特别向张院长、常院长表示学生的敬礼。受集美组的委托,会议的中心议题虽然是集美组的回顾,这大概只是一种说法,最重要的目的是对集美组设计的取向和目前所做的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等,从学术的意义上提出一

  • 标签: 室内设计 集美 美术学院 设计方案 设计回顾 学术动态
  • 简介:4月16日开始了新的课程单元——女子头像。这一天的记录只有简短的一问一答。在完成了一个男头像作业后,第二个作业为女头像,实际上从下面的记录内容来看,这个作业应该为"女胸像"。普遍意义上,男性的脂肪层薄,结构更加清晰、明确,额头的结节、眉弓部、颧骨和面部肌肉也更明确,所以在讲究解剖结构的写实雕塑教学中,第一个泥塑作业往往安排男头像,从简单入手,只做头和颈,如果符合古典的原则,应该做过颈窝。

  • 标签: 随笔 讲课 解剖结构 课程单元 记录内容 普遍意义
  • 简介:绘画是反映心灵的镜子,凡属于优秀的绘画作品一定是能够生动地记录人类心灵历程,视野独到地反映出社会变革中人类精神世界的时代特征,表现出艺术规律的共性和艺术家的个性。油画家张国利先生最近所创作的"冲突"系列,就属于这类作品。

  • 标签: 矛盾冲突 作品赏析 象征传统 社会变革 记录 画面
  • 简介:我喜欢用文字记录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写的最多的是关于美术教学方面的点点思考.其中听课随笔是我最喜欢的记录方式.因为它能真实地记录和再现课堂教学中的所思,所困、所疑,所想和所得。速写作为绘画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同样是我的最爱。在工作之余我画了大量的速写,也搞过专题展览.也出版过速写方面的书籍。用速写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课堂教学又是我最新的尝试。

  • 标签: 课堂教学 速写 文字 记录工作 记录方式 听课随笔
  • 简介:罗克珊娜·马尔科奇(以下简称"马"):罗斯李,你以里程碑式的著作《表演艺术:从未来主义到当下》(1979),开辟了对表演艺术的研究,并且近期通过叙述新千禧年之际表演艺术在技术、政治、审美上所发生的变化,扩大了它的内涵。

  • 标签: 罗克 罗斯 图像学 千禧年 马尔科 现场表演
  • 简介:程大利先生是一位学者.一位优秀的出版人.同时又是当代有着重要影响的画家。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使他积累丰厚.见识卓越.这在当代画坛是罕见的。他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传统.寻找规律.与同时代画家相比,对于中国画的认识要深刻得多。

  • 标签: 程大利 艺术思想 外化 修养 绘画 知识
  • 简介:这是一个“视觉智能”的时代。也是一个“世界图像”的时代。亦即约翰·伯格所言:“今天的我们总是以一种前人没用过的方式去观看艺术品。”(JohnBerger,WayofSeeing,NewYork:Penguin,1972.)我们又何尝不是以一种前人没用过的方式来观看与记录发生着的时代。随着数码影像的普及,视觉观看变成一种快餐消费,也造成一种虚浮、空洞和幻觉的影像堆砌。那么我们如何留下这个时代与我们在这个时代的痕迹呢?“小影像,大时代”正尝试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启示。

  • 标签: 小影像 大时代 记录 发生 世界图像 视觉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