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理论方面仍然突出书史领域的研究。敦煌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汝中先生长期致力于古乐器和敦煌书法研究。他新近撰写的《汉字演变与佛教写、刻》一文,不仅阐述了汉字书法与佛教写、刻的渊源关系,还提出了中国书法史应由'宫廷书法'和'民间书法'两部分组成的鲜明观点。

  • 标签: 汉字 演变 佛教 写经 刻经 书法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动荡,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战争频仍,生产萎顿,人民生活在灾祸和苦难之中。统治阶级为了麻痹人民,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大力提倡佛教,奉佛之潮涌动南北。同时,由于门阀士族及其知识分子信仰佛教,因此佛经翻译工作也兴盛起来,大批佛经译成汉文。从目前保存下来的南北朝书法艺术品来看,写、刻、造像题记占了很大比例,即使在大量碑记、墓志中也都反映了与佛事有关的内容,规模空前的摩崖刻更表现了前

  • 标签: 金刚经 书法艺术 人民生活 泰山 摩崖刻经 南北朝时代
  • 简介:张即之,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生于南宋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卒于景定四年(一二六三),享年七十八岁。曾任司农寺丞,知嘉兴,授直秘阁等职。他的书法,承前启后,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之一。孔广陶《岳海楼书画录》说他“继承伯父张孝祥,其骨骼刚劲,意度调熟,又由颜(鲁公)褚(遂良)少变,自成一家。”指出张氏书法的师承渊源。文徵明说他的书法“骨力健劲,精彩焕发。”詹景凤说他:“方劲古拙,斩钉截铁。”都是从“刚劲”的特征加以赞美的评语。对照此册的书法艺术来看,这些评论还是比较恰当的。

  • 标签: 张即 书法 刚劲 鲁公 七十八岁
  • 简介:探史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一峰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史载已有7000年历史,实物流传也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篆刻最早的名称为玺,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天子独称玺”,臣下用印或章。汉以后基本沿习此制。伴随早期中国社...

  • 标签: 篆刻学 篆刻艺术 秦统一中国 商周时期 玺印 春秋战国时代
  • 简介:钱瘦铁,名厓,又字叔厓,晚年自号“淞滨病叟”,生于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一八九七),无锡人,世居鸿山里,以务农为业,全家靠四五亩薄田以维持生计,有弟兄三人,瘦铁排行第三,因家境清贫,父亲无力供其就读,遂携其年仅十二岁的小儿至苏州护龙街汉贞阁当学徒,并拜铺主唐伯谦为师学习刻碑。汉贞阁除刻碑外,又兼营碑帖及装裱,为文人墨客出人留连之地。在短短的六年学徒生涯中,瘦铁迷上了书画篆刻,因铺内所藏碑帖及印章拓本甚多,就为他创造了条件,无钱买印石就以砖石奏刀,其师弟陶寿伯(现为台湾著名书画篆刻家)在其影响下也刻起印来。

  • 标签: 钱瘦铁 汉贞阁 碑帖 书画 一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