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百年,有两位成就卓著、荦荦大擘的女书家,她们是被称为“南北游”的娴和游寿。娴(1902-1997),名娴,字稚秋,号蜕阁,又号暂得居士。其父铁珊,精诗文、书法,为南社社员。娴出生在一个半官僚、知识分子的家庭。她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宠爱和文化的熏染,健康活泼,自由快乐。然而好景不长。1907年,就在娴5岁时,母亲突然患

  • 标签: 铿锵玫瑰萧娴
  • 简介:诗词简析:这是赞颂郸草书的诗,它没有从正面写其草书笔力、字法、章法如何,而是着重写自己的感觉与体会,让人从洞庭湖的秋风落叶,上林苑的花枝垂水,松、石、鹤结合中寻求意境。

  • 标签: 洞庭湖 诗词 草书 笔力 章法
  • 简介:一、关于墓志《妙瑜墓志》,全称《周故大将军淮鲁复三州刺史临贞忠壮公杨使君后夫人氏墓志》。1996年出土于陕西省潼关县亢家寨。该墓志高60厘米,

  • 标签: 墓志 述评 州刺史 潼关县 陕西省 将军
  • 简介:娴(1902-1997),名娴,字稚秋,号蜕阁,叉号暂得居士,曾为“南社小友”,贵州贵阳人,现当代著名书法家。精书、精诗词,善篆刻。其书法师从康有为,有铁马秋风之气概。

  • 标签: 书法家批评 批评萧娴 现代书法家
  • 简介:收到你的诗词集《冷风景》,还有书法打样稿《心象》。月前去澳门.今日才得奉复。

  • 标签: 先生 沈鹏 诗词集 心象 书法
  • 简介: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云从,其一生创作出众多的艺术珍品,而尤以《太平山水图》、《离骚图》、《采石太白楼壁画》最为杰出,亦最具影响。但在这三件代表作中,前两者每为论者述及,而后者因早已毁败,常被忽略,像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楚启恩《中国壁画史》等均只字未提。实际上,氏此作,因其高超技艺和所涉人物,当时就已驰誉画坛、文坛。而今天研究它,其意义不仅在于辨析其制作情况和艺术水准,更在于作为文人画家所绘之大型壁画,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有鉴于此,本文拟作考评。

  • 标签: 萧云从 画家 明末清初 《采石太白楼壁画》 考评 创作过程
  • 简介: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心曾一度移至安徽南部一带,从而形成了在中国绘画史上颇具影响的皖南诸画派。云从属于这一时期较早且成就突出的画家,以他为领袖的姑孰画派[1]与当时的新安画派、宣城画派共同构

  • 标签: 山水画艺术 自然山水 南京图书馆 作品 中国绘画史 艺术思想
  • 简介:《王僧虔管见兼及子良的本义》一文,相当多的篇幅是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也质疑《永明书学研究》而提出了两个新观点。其一,《法书要录》所收王僧虔《论书》是“《答竞陵王子良书》、《答王僧虔书》和《再答竞陵王子良书》的合卷”,《论书》第三节即“钟公”等4条,为王僧虔《再答竞陵王子良书》,这个结论没有任何证据,也与现存文献史料不符。其二,“子良《答王僧虔书》充分肯定了大王‘一代所宗’的地位”,这个结论是曲解原文,贬低了子良书法批评的历史意义。

  • 标签: 研究成果 书学研究 文献史料 历史意义 书法批评 王子
  • 简介: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以金石书画寄情养心、蓄德明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品,是书家心灵外化的符号,是书家天分、功力、学养的综合体现:在历代,举凡杰出书法家,无不是诗、书、画俱佳,当代尤然;在京华书坛耕耘多年的著名书家风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

  • 标签: 书法艺术 艺术品 综合体 书法家 书画
  • 简介:本文从南齐子良与永明时代竟陵八友的渊源关系入手,探讨子良、竟陵八友文学主张与他们书法实践的关联。指出子良、王融等人关于古今杂体的著述,与永明文学“涂绘古典,竞须新事”,都是当时的新鲜事物。文章认为,南朝的杂体书法不仅和参与者多为擅长古文字的书家有关,还从书法外延与绘画混合,进而成为书坛的一股新艳潮流。文章对这一历史现象展开了分析,认为“杂体既资于画,听以附乎书末”是历史的必然。杂体书相当于古代的美术字,虽非主流,但今天仍流传于民间,其中内含的艺术价值仍亦应得到重视。

  • 标签: 南齐萧子良 竟陵八友 新潮“杂体”书
  • 简介:<正>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是在初唐经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提倡而确立起来的。然而羲之书法虽生时声名已隆,但后来竞为其子献之所掩,南朝宋、齐两代就是“比世皆高尚子敬”的局面。《南齐书》卷三十四《刘休传》记载:

  • 标签: 书圣 真草千字文 智永 萧衍 羊欣 刘休
  • 简介:陵神道二刻石碑,其一名为述圣纪碑,以载则天所撰《述圣纪》而闻名;其二名为无字碑,因所立之石未留下唐人文字,故而称之。其二石碑之中,尤以无字碑多获世人关注,多认为则天“己之功过,留于后人评”而特置无字之碑于陵前,此源于郭沫若先生据武后遗言“自己功过让后人评价,不可文字”而来,但武则天是否有此遗言,实无从考证。

  • 标签: 石碑 神道 乾陵 无字碑 郭沫若 武则天
  • 简介:刘勰《文心雕龙》有云:"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绘画亦如之,不同时代必然要有不同的文学艺术。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谓"与时俱进"。由神坛走向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遥不可及的高雅走向为大众所接受的世俗,这是数千年以来中国绘画发展的总体趋势,世俗化、普及化是中国画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

  • 标签: 传统文人画 吴昌硕 中国绘画 质文代变 与世推移 审美品格
  • 简介:平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重庆,祖籍江苏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19年,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兼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

  • 标签: 大学教授 天人合一 萧平 南京博物院 内心 观照
  • 简介:2011年,恰逢著名画家淑芳先生诞辰100周年。北京画院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联手合作,专门组织学术力量策划的"容华淡伫——纪念淑芳诞辰一百周年水彩画精品展",于2011年3月25日上午9点30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

  • 标签: 诞辰一百周年 水彩画 精品 纪念 诞辰100周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