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2 个结果
  • 简介:释文:立梅同道惠鉴上月惠函奉悉事忙迟复歉歉关于黄草如果真的极喜欢的话临临最好一段时间后若手感好写得顺畅就不妨持续下去用的功一般不会浪费的即使将来临习他书于草法亦当有所认识你的文章文心皆清雅有致宜其珍重真的人生乐事不过于一艺一技研深探微渐行渐远可谓人书俱老亦当从此处着眼故得失可不必太在意善自体验便可以乐其道矣说得有点迂腐了博一粲罢我真的似已倦于日常杂务然无可奈何只周末一点点时间可为自己做活实也可怜可怜算来宜有改观之耳不一一即颂冬祺感谢惠我佳帖弟亚顿首零五年十二月是日汉上

  • 标签: 陈新亚手札
  • 简介:张旭光:亚的创作和学术以及文学,都是我一直关心的一件事。他的草书在当代中青年中别具一格,而且保持了文雅的气息,尤其对章草资源的运用,表达了他心灵深处对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和融合。我原本对他过早地走向个性是有所担心的,因为书法比任何一门艺术都更需要学养、阅历和才华。但几年来我明确地看出了他的成长,这便不由地使我把他的创作与他的学术能力、文学水平紧紧地联系起来,也与他近年退居山林,专心修炼紧密联系起来。亚的修炼是富有成效的,在当今最没文化、最不争气的书法界,亚的价值是卓然可贵的。

  • 标签: 陈新 卓尔 学术能力 文学水平 别具一格 中青年
  • 简介:·您最敬仰的古代书法家是哪一位?为什么?看来也是万事开头难,这个不好说。因对诸书家的了解并未具体。一定要说,就说王羲之。他平生追求书学,恪勤在朝夕。特别是他不堪官场争斗,誓墓归去,据说他私下发誓:此生无他愿,惟于书法,比齐钟张。这令人感动而深省。

  • 标签: 书法家 王羲之 陈新亚 书法作品
  • 简介:  亚(水鸣),1962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83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做过工厂宣传干事、黄石市委机关文员、教师,1992年调入书法报社,前任《书法报》主编.……

  • 标签: 都市隐者 陈新亚都市
  • 简介:2009年4月22日至5月18日,“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北京举办,“继古开今”是其中一个单元。笔者参加了该单元的学术座谈会,从该单元的参展作品以及与会者的发言中,笔者延伸、归纳出两个问题:一是长久以来雕塑界对“继承传统”这一问题的无视和无作为(主流如此,并不否定个别艺术家的探索成就,如滑田友等),此为“疴”;另一个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情况下,时下雕塑界意识到继承传统的迫切性,但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即对“传统”进行了抽象化解读,对传统题材进行了符号化借用,此为“疾”。

  • 标签: 继承传统 雕塑 中国和平崛起 学术座谈会 参展作品 艺术家
  • 简介:白玉楼主,1953年出生于江苏,早年师从上海中国画院著名山水画家陆一飞先生。擅长翎毛走兽画,尤善画虎。代表力作有长卷《白虎图》、《百猫图》、《十二通景群虎图》,风格俊逸秀美,集诸名家之长而自成面貌。2006年6月作品《松风吟》入选“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收藏展”。

  • 标签: 对外文化交流 《松风吟》 山水画家 上海 画院 秀美
  • 简介:主题:风格与形式观念的颠覆问:"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对中国书法在线条上的开拓能力极强,这一点已毫无疑问。如前所述,讨论"碑学",首先即是着眼于它的石刻线条的表现力,当然也是关注线条"中实"的表现力,我以为从风格层面上去倡导北碑,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早已在做了,但从技术层面上去发现魏碑,倡导魏碑。

  • 标签: 艺术化 魏碑 碑学 运动 陈振濂 问答
  • 简介:主题:线条与技法意识的颠覆问:请先谈谈"魏碑艺术化运动"的基本理念?:这是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命题.魏碑其实人人都知道,从包世臣、康有为以来,"专攻魏碑"是许多书法家赖以立身的一个重要依凭.但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它已经包含了一个误区:"专攻魏碑"只是取魏碑的风格章法为素材与形体,却未曾有过只属于"魏碑"的一整套独特的用笔技法系统与线条表现语汇系统.换言之,是用人人都习以为常的写字方法来"写"魏碑,而不是将魏碑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对象来对待,至于像阮元、包世臣认为的"南帖北碑",即以魏碑系统的建立来与晋帖系统的悠久传统相抗衡的认识,则更是底气不足的.许多书法家在写魏碑时,用的是自幼写字的方法,而不能、也没有能力"用魏碑的方式写魏碑".

  • 标签: 振濂 新碑学 濂问
  • 简介:赵英老师为吉林市美协会员、硬笔书协会员,在富艺美术培训中心同李富老师搭档合作十余年。在教学过程中,她不断提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女性特有的母爱和童心深受孩子们的爱戴,尤其对残疾和资质不高的儿童,她更是细心有加、不厌其烦,使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自信,找到快乐,开发了智力,还在比赛中获得佳绩。

  • 标签: 培训中心 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 绘画过程 吉林市 会员
  • 简介:2013年夏秋之际,浙报集团·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再次与我联系,提出按照约定,应尽快准备第二场书法专场拍卖.其时我和我的团队冒着杭州有史以来破记录的连续一个半月超40度的高温天气,刚刚顺利完成大型公益培训项目“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十几天劳累和坚持,还未缓过劲来,却要紧接着马上接手这一任务,心理上还有些茫茫然.这时隔仅仅一年的第二场书法专场拍卖,间隔如此短暂,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落实?从个人来说,我的确也需要这笔钱来支·持公益事业,比如这次7月-8月的“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所需的大笔开支,就是来源于这拍卖所得的公益基金支持.因此如何做好这专场拍卖工作,对美术传媒拍卖公司是一项年度重要工作,但对我的艺术学术生涯,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记录.但没有新思路,提不出新构想,找不到新办法,只是重复去年的老套路,却又是我十分不愿意的——记得大约在2009年左右,曾经办过几轮不同主题的书法展,有省市领导写来贺词,云振濂是没有想法决不会随便出手,如此超越作品风格结果现象而关注行为方式观念原则的,深入骨髓的知音之论,自然深获吾心.展览如此,拍卖会也如此——拍卖会的预展,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展览嘛?岂可轻率怠忽之?

  • 标签: 专场拍卖 书法专场 写学术
  • 简介:~~

  • 标签: 作品
  • 简介:智,1969年生,安徽肥东人。别署棹雪斋,一默。长期从事书画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和出版工作。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和国际性交流活动,有大量作品和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各大专业报刊杂志,并有作品被国内外美术机构收藏,有编著多种公开出版发行。现为中国书法家研究所研究员、合肥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合肥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智档案

  • 标签: 陈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