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少儿舞蹈教育也随之快速发展。舞蹈教育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也要依托于大量出现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本文通过对济南各大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培训机构的调查与了解,旨在通过分析目前少儿舞蹈培训的现状,指出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出现的问题及对孩子们带来的影响,并给出整顿少儿舞蹈培训的措施,使少儿舞蹈培训机构能够有序发展,体现出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 标签: 少儿舞蹈 舞蹈培训 现状调查
  • 简介: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教育传统的国家,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国乐教发展历史的梳理,对中国的乐教传统、乐教现状、乐教思想以及乐教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其中表现出来的现象、规律及价值选择的实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中国乐教 乐教思想 乐教功用 价值取向
  • 简介:南京白局生发于明末,是用明清俗曲及江南小调曲牌和念白串联说唱的曲艺形式,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京白局表演人数一般是一二人或三五人,一人用鼓和板,其他人用牙箸有节奏地击打瓷碟,乐队以二胡、琵琶、三弦等伴奏。因过去白局表演不收报酬,总是“白唱一局”,故名“白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传唱于南京街头巷尾的白局逐渐式微,2008年,南京白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才重新受到重视。

  • 标签: 南京云锦 传承发展 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清俗曲 国家级
  • 简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综合性课题,是经济、生态、文化、科技、社会的全面振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果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是为乡村振兴“塑形”,那么,文化振兴即是为乡村振兴“铸魂”。文化的繁荣和兴盛,以及由文化作为支撑的乡风乡俗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实施好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意义尤为重大,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 标签: 乡村振兴 曲艺 绍兴 精神文明建设 振兴战略 产业振兴
  • 简介:东北地区锡伯族的音乐文化认同是一种双重的音乐文化认同,即对反哺音乐文化认同以及对东北地域音乐文化认同.在这一双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路径,其中基于反哺音乐文化认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较为关注锡伯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性定位,其建构民族音乐文化的路径是将锡伯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而基于东北地域音乐文化认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较为关注锡伯族音乐文化的空间性定位,其建构民族音乐文化的路径是利用东北地域音乐文化民族化的方式来形成新的民族音乐文化

  • 标签: 文化认同 锡伯族音乐 身份建构
  • 简介:张家港曲艺家协会成立于2011年,现有会员100余人,是一个老、中、青、少结合,传(承)、创(作)、演(出)、研(究)并举,植根于民众的,被本区域曲艺工作者和曲艺爱好者视为“温馨之家”的基层组织。协会密切联系社会,上承经典,下接地气,努力构建会员间信息沟通、经验交流、作品提升、艺术切磋的服务平台,营造正气昂扬、积极向上、崇文尚艺、宽松活泼的和谐氛围,千方百计为会员创造挖掘整理、传承经典、精品创作、出版演出的机会条件,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曲艺名城”的成功创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曲艺的传承发展、普及提高和服务经济社会、繁荣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 标签: 先进文化 民众 服务平台 中国曲艺 传承发展 经济社会
  • 简介:在各类时尚元素充斥的文化背景下,戏曲艺术正逐渐与孩子们远离。为了更好地留住经典,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戏曲文化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中小学校的传播和普及,促进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戏曲开始走进校园。因此说"戏曲进校园"是文化活动传承的一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大戏。本文介绍了一些在校园内继承和发扬戏曲文化的具体的工作措施,进而探索在校园内弘扬戏曲文化工作的方法.

  • 标签: 戏曲 校园 传承 发展 探索
  • 简介:汉唐古典舞自学科建立时起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缓慢发展。在一批致力于推广、发展汉唐舞的业内人士的推动下,汉唐舞于2017年开始有了一个"复苏性"的发展。受到"上丹汉唐舞考级"系列培训、汉唐舞师资培训以及新创编汉唐舞剧目等方面的影响,汉唐舞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笔者就汉唐舞发展至今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推广、创新提出自己浅薄的见解,旨在助力推动汉唐舞继续、长远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意见,为推动汉唐舞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 标签: 汉唐 古典舞 发展趋势 建议
  • 简介: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国戏曲越来越小众化,即使是对于国粹京剧,人们的关注程度也并不高,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对于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可谓迫在眉睫,而如何让地方戏曲得到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中国戏曲 传承 创新
  • 简介:原创交响乐《盛京故事》是依托辽宁沈阳地域文化为素材的交响乐作品,共分为'沈阳故宫赋'、'九·一八祭'、'摇篮曲'、'长子情怀'四个乐章,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以这部交响乐作品为例,从'富于多变的曲式结构'、'民俗风格的旋律改创'、'风格细腻的音响色彩'三个层面尝试解读。

  • 标签: 交响乐 交响乐作品 音响色彩 地域文化 曲式结构 主题旋律
  • 简介:高校开设曲艺专业为曲艺打了一剂强心针,曲艺进一步融入正式教育体制。从在高校开设曲艺专业,到提倡高校学科建设要注重师资培养,说明曲艺在高校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系统的发展期。一、社会文化变迁下曲艺学科建设曲艺学科建设要关注社会与文化的大背景,从曲艺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社会文化需求,努力探索一条曲艺在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 标签: 学科建设 师资培养 曲艺 高校 社会文化变迁 教师
  • 简介:“志书”中国自古就有,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汉语志书体系。西方学术界自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科学民族志”以来,其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基本要点很快成为通行全球的民族志写作方式。中国第一部音乐民族志是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的《白族音乐志》,其奠定了中国音乐民族志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跨学科的影响对于音乐民族志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今天的音乐民族志写作正走向多元发展的阶段。

  • 标签: 音乐民族志 《白族音乐志》 奠基与多元发展 民族音乐学实践
  • 简介:教工管弦乐团1958年前学院还有一支“教工管弦乐团”,其中有专业教师,也有不是搞专业的教职员参加,穆志清教授也在乐团里,我记得的还有教材科的向子恒在乐团里拉提琴(其他人现在记不消楚了)。我曾听过他们排练及演出。

  • 标签: 单簧管 管弦乐团 四川 事业 管乐 西洋
  • 简介:1996至1998年间,陕西神木县的大保当镇陆续发现了属于东汉时期的墓葬26座,其中14座墓中有画像石,墓葬封门石柱上镌刻着精美的乐舞百戏图像。文章认为:该墓葬群的墓主人系匈奴贵族,画像石所表现的是匈奴人汉化、生活惬意,匈、汉民族和睦相处的内容。这是音乐史研究中少有的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神木大保当 画像石 汉化 匈汉和睦相处
  • 简介:对艺术而言,不论研究或是创演,一些情怀是必不可少的。苏轼在《江行唱和集序》中就有“已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之意境,进而有了“有所不能自已而作”的冲动。这就是他在“博观”“厚积”后从情怀中自然而然生发出的。

  • 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 文艺发展 感言 曲艺 情怀 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