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写的是一个"由对生命的关爱而引发的对世态人心拷问的故事".我处心积虑地为主要人物性格定位,合理地结构场次,力图贴近生活使情真起来,超越生活让戏美起来.

  • 标签: 素材 提炼 突破 结构
  • 简介:周信芳生于1895年,马连良生于1901年,两人为同时代人.他们都是京剧须生,又都是做工老生,有不少剧目是共同的;然而,他们两人各自独创的流派麒派与马派,一个苍劲,一个潇洒,迥然不同,各现异彩.他们都是少年成名,久演不衰,一南一,分别为海派的宗师,京派的巨匠,都成为对京剧艺术事业有卓越贡献的大师.纵观他们二位的学艺生涯,成名道路,舞台艺术,演剧思想,人品性格,政治遭遇,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又有不少相异所在.笔考试作"南麒马"论,略加比较,研究,以就正于方家.

  • 标签: 老生 周信芳 京剧 剧目 马连良 流派
  • 简介:六、与1949年解放,当时周信芳五十四岁,马连良四十八岁,这个年龄对京剧演员来说也不大年轻了,但他们都不知老之将至,仍然孜孜不倦地在京剧领域里耕耘、攀登.周信芳的政治荣誉更高一些,身上被冠以许多头衔,但他还是专心致志地搞剧目,如、、、等,琢磨出了一批艺术精品;同时继续编演新戏,如、、等,把麒派艺术推向炉火纯青的境界.

  • 标签: 周信芳 马连良 京剧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 麒派艺术
  • 简介:潇潇洒洒一路风雪伴你远道而归,飘飘飞飞一片纯洁给我冬天安慰;寒冷的背影是否有几分劳累,想家的心情却总是如镜如水。奔奔走走一路风雪教我许多滋味,年年岁岁一片纯洁你我难能几回;寒冷的故事也许有几分伤悲,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一自从王国维开始有关近代意义的研究以来,中国戏曲研究在质量和数量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曲学大辞典》等书,可算是汇集历年来研究成

  • 标签: 北杂剧 南戏 中国戏曲研究 宋杂剧 元杂剧 戏曲文物
  • 简介:由于元杂剧舞台样式早已消失,我们无法在昆曲舞台上看到有北曲魁首之称的王实甫《西厢记》(又称"西厢")真容,常见的则是被称为"点金成铁"的"南西厢"。2008年11月北方昆曲剧院采用"杂剧昆唱"的形式,首次成功地将"西厢"以最接近原本的样式搬上昆曲舞台,并于2009年6月在苏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

  • 标签: 元杂剧 昆曲 王实甫《西厢记》
  • 简介:<正>戏曲选本是指戏曲选家根据一定的意图、依据一定的编选原则和编选体例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戏曲作品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剧、单出或单曲汇聚而成的作品集,于外在形态和内在功能上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西厢记》是

  • 标签: 北西厢 《西厢记》 曲文 雍熙乐府 群音类选 远山堂
  • 简介:问:怎样才能制作出好琴?答:我国的斫琴艺术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征的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晋唐之后,古琴己完成了它的演变过程,从用材到结构都形成一整套的程式法则,达到了尽善程度,其外型和音色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和美,所以它成了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成

  • 标签: 古琴 真知 艺术历史 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 中国哲学
  • 简介:问:琴桌始于何时?古人为何常将琴放在腿上弹奏?答:至于琴桌始于何时,这要从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谈起。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也是从无到有,从低矮型到高坐型,从一般到高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为跪坐的生活习惯的低矮型家具时期;第二,为垂足坐的生活习惯的高坐型家具时期。前期是席地而坐,这个时期的家具多是简单的茵席和矮小的家具。古人所谓"席地而坐"的"席"就是

  • 标签: 古代家具 真知 生活习惯 发展史 古人
  • 简介:一般认为,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传奇在音乐体制上属于所谓"曲牌连套体",这种音乐体制与花部、地方戏的"板腔体"很不同。不论南曲系统的南戏及传奇,还是北曲系统的杂剧都是有"套"的。就戏剧结构看,杂剧、南戏及传奇都分"折"或"出",

  • 标签: 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 早期南戏 传奇剧本 套曲 曲牌体
  • 简介:,征诸文献早而全者,首推《礼记·月令》篇。《后汉书·鲁恭传》云:"《月令》,周世所作,而所据皆夏之时也。"《隋书·牛弘传》云:"今《明堂月令》者,……蔡邕、王肃云:‘周公创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古传周公作

  • 标签: 礼记 后汉书 周礼 四书五经 西周 周代
  • 简介:<正>失传三百年的古谱《西厢弦索谱》的音乐,在十月十二日于香港大会堂举行的陈蕾士古筝音乐会上重现给现在听众聆赏。西厢与“南西厢”的产生唐代河南元祯所写的崔莺莺与张生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在过去千多年来,成为中国历代戏曲、小说的著名题材。与苏轼同时代的北宋诗人赵令畴,即以十二首商调蝶恋花写成鼓子词,南宋又出现莺莺六么杂剧。元(禾贞)《会真记》中写张生对崔氏“始乱之,终弃之”,莺莺的悲剧性结局使人同情,而其悲剧性格亦被刻划得很成功。赵令畴的鼓子词虽对结局提出了看

  • 标签: 弦索 悲剧性 音乐会 鼓子词 《莺莺传》 传奇小说
  • 简介:是中国原始宗教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态。由于傩戏源出于傩,所以傩同时又是中国古代戏剧史研究中令人关注的问题。加上现今中国的一些省份中仍有活态傩的存在,遂令傩成为宗教、艺术等领域研究中的热点。

  • 标签: 傩仪 联考 宗教发展 戏剧史研究 中国
  • 简介:文章根据原始斋文献,从斋类型、经韵、传承三方面探讨元代道教斋音乐的继承发展情况,由此评估斋音乐的总体面貌和特点:较完整沿袭了灵宝法的传统模式,更多接受了南宋的转型样式,在音乐行为方式与经韵曲目上有一定的扩充发展。

  • 标签: 元代 道教 斋仪音乐 经韵 传承
  • 简介:清礼亲王昭梿《啸亭续录》卷一"大戏节戏"条云:"乾隆初,纯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制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①关于月令承应戏,这段记载传递给我们五方面的重要信息:一是其编撰出自乾隆帝的授意;二是张照负责月令承应戏文本的编写;三是由当时新增设的、负责管理大祭礼、大朝会演乐及审定乐器音律的乐部负责排演。

  • 标签: 端午 清宫 乾隆帝 月令
  • 简介:“浪柳园”是浙江北部海盐、海宁一带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婚礼仪式歌曲。因为歌曲中有大段反复吟唱的衬词“浪”、“柳”、“园”,“浪柳园”遂成歌曲代名词。笔者认为“浪柳园”即“啰哩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源自本土方言、民俗及歌唱习惯,经佛教、道教经咒扩大影响,渗透到多种民间仪式之中,佛教、道教、戏曲中的“啰哩嗹”歌唱是流而不是源。“浪柳园”(啰哩嗹)的基本内涵是生殖崇拜,其核心意义仍保留着先秦时期的方言含义。

  • 标签: 浪柳园 啰哩嗹 仪式音乐 婚礼仪式 生殖崇拜
  • 简介:1913年1、2月间,刚刚度入三十七岁的王国维完成了他的戏曲史研究总结性著作《宋元戏曲史》。他从书桌边站起来,呵了呵有些发僵的手,踱了几步,然后又坐下来,踌躇满志地写下了如下几句话:'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

  • 标签: 戏曲研究 自余 中国戏曲 《宋元戏曲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 曲录
  • 简介:自从广东音乐音乐大师吕文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创制高胡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高胡不论在制作还是演奏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现在,高胡已成了民族器乐宝库中一件重要而又独具特色的乐器,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传播,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高胡是一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是演奏广东音乐必不可少的主奏、领奏乐器。高胡独奏,更是一种使人陶醉、魅力无穷的音乐享受,而在民族管弦乐队中,高胡的地位有如西洋管弦乐队中首席小提琴所处的位置一样。高胡已成了一件举足轻重的民族乐器。

  • 标签: 民族管弦乐队 民族器乐 民族乐器 演奏方面 揉弦 吕文成
  • 简介:  19世纪中叶,西方文化在鸦片战争之后涌入中国,特别是基督教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乃至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音乐随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川、滇、黔的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得到传播和接受,以西方基督教赞美诗在滇苗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尤为突出.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最重视音乐的宗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基督教赞美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列强的入侵得以在中国大范围的传播,并且在沿海城镇甚至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深入发展.为什么滇苗族长期以来很少受汉族文化的渗透却在20世纪初很快接受了一种新的文化--基督教文化及其赞美诗?要探寻这些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种文化在互相起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和滇的苗族文化.……

  • 标签: 原因初探 基督教赞美诗 接受基督教
  • 简介:《货郎旦》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作品,这是不正确的看法.因为它本身保留了一些深刻的金代印记,而且将"像生""货郎儿"两种民间艺术融入到杂剧表演中,形式上也有别于其他杂剧作品.因此,它应该是早期的杂剧作品,是杂剧酝酿时期的很真实的历史遗存.

  • 标签: 货郎旦 辩正 北杂剧 早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