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最近,戏曲史研究家徐扶明同志奉献给读者的第三本理论专著——《元明清戏曲探索》,已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刊行问世。在这本论文集中,作者编选了几十年来曾发表过的二十八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组:关于元代杂剧的四篇,关于明清传奇的十四篇(附谈明杂

  • 标签: 徐扶明 戏曲理论 元代杂剧 明清戏曲 戏曲史 理论专著
  • 简介:粗略统计,李焕之一生共写作了近二百万的文字,其中正式出版物有6部(不含修订本),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约三百余篇。正式出版的著作中,包括专著4部,与他人合著1部,担任主编1部:

  • 标签: 李焕之 历史贡献 著述 刊物发表 出版物 修订本
  • 简介:引言徐朔方,原名步奎,浙江东阳人,1923年12月10日生。1939年1月至1942年1月就读于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师范部,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师范学院中文系,因不满于中文系一位老师在讲解古文时照本宣科,于大学二年级始转到本校英语系学习,直到1947年毕业。毕业后在浙江省立温州中学教中学英语,1949年转到省立温州师范学校任教,1954年春调入浙江师范学院任教,后来学校改组为杭州大学。1978年任杭州大学副教授,1981年为教授,1994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暂不退休教授”,1998年杭州大学与浙江大学合并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至今。

  • 标签: 徐朔方 索引 编年 论著 师范学院 浙江大学
  • 简介:汇集并完整呈现了王光祈部分重要的音乐理论成果,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选辑11篇论文,主要为作者对发展我国音乐文化的主张和对传统音乐、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并涉及三大乐系学说以及音乐历史观和研究方法等;

  • 标签: 音乐理论 王光祈 中西音乐文化 选集 论著 传统音乐
  • 简介:1913年十八岁7月发表书法专论《中国书学略谭》,刊广州岭南大学附中《惺社》社刊。1927年二十二岁春季作纪念亭(惺亭)应选工程图一幅,该亭是1928班“惺社”赠建母校岭南大学的纪念物,后来纳、未刊印收集。1928年二十三岁3月30日发表封面设计,刊岭南大学校刊《南大思潮》创刊号。同日发表填词《如梦令·春思》,刊岭南大学校刊《南大思潮》创刊号。春季发表散文《纪念曲的断片》,刊岭南大学附中校刊《岭中》。196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洗星海专辑·二》。

  • 标签: 冼星海 中国音乐 唱曲 岭南大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二部合唱
  • 简介:同句作齐唱。二部合唱曲《我们的队伍往前走——为华北歌咏队而作》(廉殷词)。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春季作抗战军歌《一六○师歌》(华振中词》。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同季作抗战军歌《六十军之歌》(安娥词)。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同季作劳动歌曲《打椿歌》。据湖北泥工号子改编。1982年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收《冼星海专辑·三》。4月1日作齐唱、二部合唱曲《胜利的开始》(田汉词)。后在武汉抗战献金音乐会上,由作曲者指

  • 标签: 冼星海 中国音乐 二部合唱 唱曲 钢琴伴奏 歌曲集
  • 简介:中国音乐史学创新最终要落实到论著写作的创新上。论著的创新不是对已有论著的简单否定,而是在保持其合理性的基础上予以必要的更新、充实和提高;同时,实现论著创新,就必须对已有论著所存在的不足、缺陷以至某些错误有一个清醒透彻的认识。当我们在更新的观念指导下、在充分的史料研究基础上,由对已有论著的认识中,既把握了前人正确的方面,又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在经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不断深入探索、创造之后.就一定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将中国音乐史荤推向前进.

  • 标签: 中国音乐学 史学创新 论著创新 问题意识
  • 简介:<正>任何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横向借鉴。在音乐事业的发展中,有谁能够否认翻译的地位和作用呢?据不完全统计,在本世纪最初的五十年里(至1949年),我国的音乐翻译著作总共有60部。其中音乐教育(包括基本乐理)、作曲技术、音乐家传记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3%、20%、20%;而涉及音乐史、音乐学等其它方面的译著则寥寥无几。这一方面

  • 标签: 音乐翻译 二十世纪 音乐教育 基本乐理 作曲技术 横向借鉴
  • 简介:本文研究在传统的手风琴伴奏形式因其较为单调而逐步被边缘化的现实形势下,著名手风琴演奏家龚易男老师创新并推广了手风琴伴奏。他坚持以作品为中心,形成了契合歌曲的神韵、升华歌曲的情感、配合演唱的形式、发挥手风琴的特点、重视伴奏表演性的独特而创新的手风琴伴奏风格。他的手风琴伴奏艺术成就将对中国手风琴伴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手风琴伴奏 以作品为中心 龚易男
  • 简介:文章就美国音乐学者罗伯特.P.摩根撰著的《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以及写作特色进行探讨,评价其写作得失,并讨论音乐断代史的写作类型及对音乐史学的意义。

  • 标签: 摩根 20世纪音乐 断代史 经典论著 写作类型
  • 简介:<正>在中国戏曲史上,阮大铖并不是一流的戏曲家,但他以极具才情和个性之笔,不仅创作了轰动一时的传奇作品,而且在汲取传统戏曲理论成就、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结合自身舞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主张。他

  • 标签: 戏曲创作 阮大铖 传奇作品 中国戏曲史 春灯谜 牟尼合
  • 简介:巴托克的调性和声理论是巴托克作曲体系的又一重要理论.首先,它使巴托克音乐与20世纪的无调性音乐彻底划清了界限;其次,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其调性理论是和声理论的根源,其和声理论又是调性理论的基础,而著名的"轴心理论"便是二者在深层上的绝妙融合.

  • 标签: 巴托克 调性和声理论 作曲理论 “轴心理论” 和弦构成
  • 简介:一、音律的自然特质和“人工律”的应用“音响法则”有它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其所生成的“分音列”是音响的自然规律的体现,所以音响法则是一种“自然法则”。“纯律”既然根据分音列而产生,所以有“自然律”之称,但如说自然律只能是纯律,则是片面的。“五度律”(应包括“四度律”)也是根据二分音和三分音的纯五度而生律,当然亦属自然律而无疑。为什么各国古今的音乐皆以八度为分组单位?八度音程即是第一分音(基音)和第二分音(第一泛音)之间的音程;又为什么重用纯五度?二分音和三分音的音程即是纯五度;纯四度亦很重要,四度律即是用三分音和四分音的纯四度而生律;在一、四、五、八度中为什么要构成纯律的和弦?大三和弦由四分音和五分音的纯律大三度的插入所构成;小三和弦由五

  • 标签: 纯律 音乐实践 五度 平均律 自然律 分音
  • 简介:清代学术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蔚为大观,其中音乐理论部分却一向不为人重视。本文从音乐美学和乐律学两个方面管窥清代音乐理论的发展

  • 标签: 清代音乐 音乐美学 乐律学 中西音乐交流
  • 简介:近日笔者阅读了《十九世纪钢琴音乐》(第2版)一书,发现该译本在专业术语用法、文字表达、内容意涵把握等方面都有诸多可商榷的问题。此外,该译本所存在的翻译问题并不只存在于个案中,恰恰是不少质量不过关的学术译著存在的通病。文章从学术研究与翻译角度出发,在评论《十九世纪钢琴音乐》的同时,对我国当前西方音乐学术专著的翻译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十九世纪钢琴音乐》 学术译著 音乐文献翻译 学术研究
  • 简介:一部倾注生命的学术著作——蔡仲德著《中国音乐美学史》评价凌绍生蔡仲德先生的音乐美学著作——《中国音乐美学史》(以下简称《史》著)洋洋六十余万言,记载、编纂、建构、评述了中国三千年的历代乐论文献史、音乐美学思想史。这是一部值得理论界关注的有关中国音乐美...

  • 标签: 《声无哀乐论》 《史》 中国音乐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史 音乐思想
  • 简介:在绝大部分乐理教材中关于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理论中,都认为所有增减音程是不协和音程,如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所有增音程和减音程都属于不协和音程";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及所有增减音程(包括增四、减五度音程)倍增、倍减音程都属于这一类";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和李重光一致。

  • 标签: 音程 《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基本理论 乐理教材 基本乐理
  • 简介:还是40多年前我在天津曲艺团学艺,有一天,我拿着刚创作的一个段子请教李润杰先生,先生看了几眼,说了一句:“写东西要靠墙落地,空想不行”。当时我如坠云雾山中,不知什么意思。琢磨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怎么理解。当时还在“文革”期间,那个时期,文艺创作要遵循“样板戏三突出”的原则,大话空话满街走,英雄好汉气如虹,写东西自然离不开当时当地的环境氛围,我也不能免俗。当时我写过一些应时当令的作品,肯定少不了“时代色彩”。至于我的作品需要怎么“靠墙落地”?先生太忙,我又不忍心打扰,慢慢就被淡漠了。时隔将近半个世纪,今年的6月2日,我参加央视“向经典致敬——侯宝林”专题录制时,相声艺术家常宝华先生在评价侯宝林创作时一字一板地说:“侯宝林的创作是挨墙靠板儿,枝搭叶,叶搭枝,才成为大师的。”

  • 标签: 落地 “文革”期间 文艺创作 相声艺术家 侯宝林 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