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1958-),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史学学会会长、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海上回音叙事》《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音乐的构成:音乐在科学、历史和文化中的解读》等十余种;主要论文《叙事与阐释的历史,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史学 音乐人类学 E-研究院 艺术人类学
  • 简介:孔子早就指出夏商周礼乐文化,既相互因袭又有损益。周公为适应殷、周政治文化剧变而制礼作乐,将源自远古原始宗教祭仪和社会行为规范之礼,变为等级化的社会意识形态,更成为囊括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典章制度及个人伦理修养行为准则的总体性规范。东周至,社会分裂割据,政治、文化历史性剧变之深广,更是前所未有。周礼遭遇严重崩坏,秦人任用法家商鞅、李斯等人,高举“变法”和“更礼”旗帜,在西周旧礼和六国新礼基础上,创新转型为新型的“礼”。礼不但因应之统一六国,还能适应大一统专制集权王朝之需,故为汉以后各朝所承接沿用,因而,礼的历史存在和深远影响值得关注。犹如“儒表法里”、“儒道互补”所揭示,后世中华礼乐文明深层结构的历史奥秘之一,也许是“周礼其表,礼其里”,抑或“周礼、礼互补”、“周礼礼相须为用”。

  • 标签: 周礼 秦礼 变法 更礼
  • 简介:一九八○年八月,我们对榆林古筝进行了考察和学习,访问了几位著名的业余的弹筝的人,使我们对榆林古筝有了初步的了解。过去,曾误认为渊源于陕西的“筝”,在陕西已经失传了;通过这次考察和学习,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就始于陕西的“筝”,至今仍在陕西北部的榆林城内流传着。当地人民熟悉它,喜爱它,亲切地用当地方言叫它为“古则”(zég)。我国著名古筝理论家、教育家、演奏家曹正先生认为,榆林古筝的流传,是筝的余绪,是筝并未失传的重要依据和物证。

  • 标签: 秦筝 榆林小曲 榆林城 曹正 当地方言 弹筝人
  • 简介:在历代傩仪研究中,傩是比较薄弱的一环,主要原因是论者认为相关的史料过于缺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中都有不少关于傩的史料,只是未被认真发掘和研究而已。

  • 标签: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史料 中都 发掘
  • 简介:“筝,又称筝”在很多有关筝的文献中都使用过这句话。《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载:“筝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春秋战国时期筝已流行于地(今陕西),史称筝”。

  • 标签: 秦筝 陕西 中国大百科全书 筝乐 当代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正>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史记·李斯列传》中的一段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之声也”。故后人多以此为据,遂有筝说。最早将筝直呼为筝的,据考是胡刻宋本文选《楚辞》“挟筝而弹徽”一句;最早称筝为声的是他人引高诱《汉书注》中,“筝、筝,声也”。对筝考据最详的,就笔者所见,应为焦文彬先生的《筝史话》和魏军先生的有关论述,

  • 标签: 考古发现 秦筝 汉书注 秦声 《楚辞》 乐器
  • 简介:<正>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咏诚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家。作为新中国所培养起来的第一代作曲家,在45年来的创作生涯中,他不仅创作了《我为祖国献石油》、《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我和我的祖国》等数百首深得人民群众喜爱和广为传唱的声乐作品,而且,他所创作的《欢乐的草原》、《二小放牛郎》、《海燕》、《海滨音诗》等数十首颇有价值的器乐作品和其他近二十部的影视音乐作品,也在中国乐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人所瞩目。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家,他曾培养出周荫昌、王宁一、黄维强、倪和文、卢世林、陆金镛、雷蕾、李黎夫等一批颇有名气的音乐家。同时在许多的音乐活

  • 标签: 秦咏诚 音乐创作 音乐会 声乐作品 研讨会 创作思维
  • 简介:公一号大墓出土的一件竹质漆筒,上有墨书四字,其中的“簧”字,应指拨奏体呜乐器簧,即至今仍流传于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口弦,而非指吹管乐器笙、竽或其簧片。竹筒应为存放簧之用,而非笙、竽的管或其它零部件。

  • 标签: 秦公一号大墓 墨书竹筒 乐器
  • 简介:<正>“咏诚作品音乐会”隆重、圆满,曲目丰厚、表演精良,成功地展示了咏诚同志一腔心血、半世辛劳赢来的创作成就,这里,再次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咏诚作品音乐会”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咏诚个人。在他四十几年的创作生涯里,包含着许多人的热望、关怀、支持,许多人直接、间接,甚至关键时刻做出某种牺牲而提供的机会和帮助。他的作为和成就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他的作品音乐会是风风雨雨历经磨难之后,重又聚

  • 标签: 秦咏诚 音乐创作 理论探索 音乐作品 音乐会 文化蕴涵
  • 简介:派胡琴"是"派民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它六十年的奋进历程中,最可贵者,莫过于它的"目标始终如一"和"群体性探索"的两大特点。金伟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几十年如一日深入派胡琴艺术的演奏、教学、创作和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他的"派胡琴艺术之旅"中,"名师引领与个人顿悟"、"兼顾演奏、创作的‘两栖'传统"以及"充分利用派胡琴艺术资源,突出地方音乐院校的本土特色"是其成功并取得非凡成就的关键。

  • 标签: 金伟 秦派胡琴 秦派民乐
  • 简介:我们班排演《香莲》一剧时,我学演了该剧中的香莲这一角色。在领导的热情鼓励、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同学们的合作和帮助下,自己在排演的实践中,对于角色逐渐加深了认识。这里,我想谈几点学演香莲的粗浅体会。

  • 标签: 《秦香莲》 秦香莲 粗浅体会 二黄慢板 刻画人物 琵琶弹唱
  • 简介:唢呐,亦名喇叭。系我国广为流传、深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千百年来,无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沿海边陲、城镇乡村,每逢喜庆佳节,婚丧喜事,总少不了它的声音。它独特的姿态密切融合于人们的生活

  • 标签: 声腔唢呐 朝凤百鸟 百鸟声腔
  • 简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创造积累,具有鲜明西秦地域特色的“派二胡”发展,体现了陕西传统音乐特色和本土文化意识,深具西部音乐美学意蕴,是新中国、新时代二胡艺术发展的产物,是陕西民族音乐家表现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一种创造。在新的世纪,若要取得新的进展,必须要从创作、理论、教育、演奏四个方面抓起,才可能更好地将这一器乐艺术流派融入本土音乐文化发展中,谱写当代社会、当代文化生活、当代人文精神的新篇章。

  • 标签: 秦派二胡 创作 理论 教育 演奏
  • 简介:京剧韵白语流极具旋律性、极富韵味。弄清楚京剧韵白语流形式的构成规律,既有助于从理论上又有利于京剧舞台实践中念自语流的设计和戏曲院校的教学。文章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析了《还巢》中梅兰芳先生念白的声调。

  • 标签: 京剧 韵白 声调 梅兰芳 凤还巢
  • 简介:梆子腔,即秦腔的形成年代有诸多说法,影响较大的有"明正德年间"说与"明中晚期"说两种~②,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但说它形成于明末之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根据戏曲剧种的一般发展规律,在梆子腔成为一个戏曲剧种之时,甚至还在雏形阶段,传

  • 标签: 戏曲剧种 雏形阶段 形成年代 秦剧 魏长生 易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