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死亡的思考伴随着勃拉姆斯的一生,并与他的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早期创作中充满了年轻的勃拉姆斯对死亡的畏惧和反抗的情绪,那么,中期的创作则沉淀了成熟的勃拉姆斯对死亡更为全面的认识,晚年的他在经历了精神与情感的痛苦之后,陷入了更深入的思考人类生死的问题中。也许在他看来,只有体味过死,才能更深刻地懂得爱,要从死中得到精神的救赎,这一切都通过他的创作源源不断地揭示出来。

  • 标签: 勃拉姆斯 音乐创作 死亡情结
  • 简介:文化是个诱人的闪光尤物。正常人都以拥有文化为荣。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文化,是否有个度?举一个例子。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亮点,一个代表,甚至可谓中国的文化根。假设,今天的常用汉字增加一倍,将会怎样?那就意味着,中国人在普及教育中学习语文的时间,要加个三年五年的。再假设,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汉字形体甲骨文、大篆、小篆、狂草等等都不死亡,都作为当今的通行字(自然也就都成了必修字)出现在各种桌面上,汉字文化,积累是积累了,丰富是丰富了,可结果又会怎样?成了中国人的不堪之负!每个中国人一辈子光学用汉字,别的什么也别想干啦!

  • 标签: 有文化 死亡 汉字形体 个体 敬畏 中国文化
  • 简介:爱情、仇恨与死亡被认为是歌剧中永恒的主题。为了取得突出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历代脚本作者们总是绞尽脑汁炮制出特别的结局,于是,在歌剧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死亡

  • 标签: 死亡 歌剧 形色
  • 简介:<正>格里高利圣咏《末日经》中“愤怒的日子”Diesirae(或“上帝的审判日”)的音调始终萦绕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这一被语义化的象征着“死亡”的主题,出现在其早期作品《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期作品交响诗《死亡岛》、《第三钢琴协奏曲》、《钟声合唱》,晚期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及绝笔之作《交响舞曲》中。当评论家们为这苍凉的“死亡”主题而凄然、战栗时,人们便不由自主地认定拉赫玛尼诺夫是“恐惧和悲惨的歌唱者”①,“悲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音乐学院 死亡 钢琴协奏曲 主题 交响曲
  • 简介:死亡,是神秘莫测的一片黑暗。死亡,伸展在广袤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中。死亡,结束了有限的生命,将人抛进了不可体验的无限之中。死亡,引起人类永恒的疑惧和希望,它和生,和爱,成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千百年来,有多少艺术家在思索死亡这个课题。他们以各自的体验,凝聚成一部部艺术的杰作,记录了人类对死亡的态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苏联的伟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以死亡为主题,写出了他的第十四交响曲。这是一部伟大的杰作,肖斯塔科维奇独特地对待和处理这个艺术的永恒主题,从而为人类文化和思想写下了新的篇章。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音乐处理 人类艺术 和弦结构 和声语言 罗累莱
  • 简介:生命的冬季需要去坦然接受,死亡是最后一个爱人,学会与死亡相恋,向死而生,杨丽萍用舞剧《孔雀之冬》表达了一个舞者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与叩问。

  • 标签: 《孔雀之冬》 杨丽萍 生命 思考
  • 简介:(本刊讯)恰逢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法国马赛爱乐乐团在其新任统帅、著名指挥家劳伦斯·福斯特的带领下首次访华。近日,乐团访问济南、上海、深圳、广州、北京五个城市,为中国观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音乐会演出。法国马赛爱乐乐团(马赛歌剧院乐团)成立于1965年,是法国当今最重要的歌剧乐团之一。乐团演出曲目涉猎广泛,囊括大量的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和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包括伟大的先锋作曲家梅西安、托马西、迪蒂耶、弗洛伦茨、卡彭特、巴伯、伯恩斯坦、格什温等。

  • 标签: 爱乐乐团 福斯特 劳伦斯 法国 访华 浪漫主义时期
  • 简介:江永是康乾时期学术由宋明理学转向考据学的关键人物,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律学是他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分析江永不同时期的律学著作,系统梳理了他从最初排斥十二平均律与三分损益并创立“今律”,到晚年时放弃“今律”转而接受十二平均律的律学思想发展过程,并分析了他能接受十二平均律的两方面原因:一是从江永极为重视的返宫标准上看,十二平均律比“今律”更加完善;二是江永在接触十二平均律之前,就认可河洛之学与方圆相函理论在律吕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而朱载靖十二平均律也正是在这两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源头的一致性,使得江永容易理解朱氏新法的内涵,他提出十二平均律的几何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 标签: 江永 律学 新法密率 《律吕新论》 《律吕新义》 《律吕阐微》
  • 简介:<正>律学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二千多年前,我国有了三分损益法后,不少律学家为探索一种能以十二律循相还宫为目标的新律,而相继努力,曾取得了卓越成绩。其中,尤以明代朱载堉首创之十二平均律——新法密,贡献最大,举世瞩目。朱载堉在什么条件下,又在什么影响下取得如此成就的?言人人殊。一种观点认为是“数学发展的结果”。其实,朱载堉新法密的理论中,只涉及数学的勾股定理及开方术,而这些算术,早在公元前100年左右成书的《周髀算经》一书

  • 标签: 新法密率 朱载堉 三分损益法 十二平均律 《周髀算经》 生律
  • 简介:应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之邀,今天6月,由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指挥家李西林教授任团长、四川音乐学院歌剧与艺术管理系主任肖斌任团长助理、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副主任张莉任声乐指导的川音女子合唱团参加了音乐节的开幕式表演。这支合唱团演唱的《茉莉花》、《熊猫的摇篮》、《一个妈妈的女儿》、《乘着歌声的翅膀》等中外经典歌曲,令中国的川音女子合唱团成为音乐节上一道最神奇的靓丽风景线,不但征服了挑剔的奥地利观众和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还获得了来自全世界的乐迷和当地华人的高度评价。

  • 标签: 萨尔茨堡 国际音乐节 合唱团 四川音乐学院 《一个妈妈的女儿》
  • 简介:朱载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五度相生”这一概念术语,但是,他在《律历融通》《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中所阐发的一系列有关“五度相生”的内涵原理是明确清晰的,诸如黄生林、林生黄……,黄生仲、仲生黄……,以及“四折去一”“三折去一”等。由此证明,朱载堉的“新法密”是摈弃“三分损益”、运用“五度相生”的结果,缺少“五度相生”这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律基础,“新法密”无疑也就失去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 标签: 朱载堉 新法密率 四折去一 三折去一 五度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