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一、戏曲理论建设70年研究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戏曲理论研究获得了历史性成就,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力量不断增长,同时,有关戏曲现状与发展的理性思考从未间断,大量纷繁复杂的理念、学说和观点亟待深入而系统的梳理、建构。

  • 标签: 现代戏 戏曲理论 戏曲研究
  • 简介:本文是王范地教授2016年12月28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六期上的讲座实录。王范地教授从传统的定义、传承的定义、学习研究传统音乐琵琶的体会、个人二创作的理念与实践以及最后文曲、武曲的演奏与鉴赏五个方面,探讨传统音乐以及琵琶的传承与二创作等诸多问题。

  • 标签: 中国乐派 王范地 琵琶 传统音乐
  • 简介:音乐作品需要从乐谱或音响等媒体让听众获取,通过刺激聆听者的感官来完成。二创作表面看来似乎只是在完成某种传达和再现的任务,没有什么创造性而言,其实二创作要以曲谱为依据,演唱者把作者的创作成果准确、真实地体现出来.

  • 标签: 二度创作 歌曲 音乐作品 创造性 演唱者 乐谱
  • 简介:一、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实践与理论反思专题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既是时代社会生活与人民的需要,也是现代戏曲发展的必然趋势。1949年以来,现实题材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但相对于剧目数量的丰富性及其在现当代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 标签: 戏曲研究 专题 戏曲现代戏 约稿 1949年 艺术实践
  • 简介:一、戏曲政策与当代戏曲发展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发布与落实直接影响到戏曲艺术的发展走向。对戏曲政策的研究既有助于总结历史经验,又能为今后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目前,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对戏曲政策尚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像戏曲政策的理论阐释、戏曲政策的变迁、戏曲政策与当代戏曲史、戏曲政策的地方实践与特定剧种发展等专题都是值得研究者认真加以关注的。

  • 标签: 戏曲研究 专题 约稿 地方实践 戏曲发展 传承发展
  • 简介:创作在声乐表演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是声乐表演的关键环节。演唱者的二创作直接影响到作品品质的高低,演唱者在二创作的时候提高了自身音乐素养,促进了欣赏者对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作品本身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 标签: 声乐表演 二度创作 重要性
  • 简介:唢呐作为一种民族吹管乐器,具有音色高亢明亮或委婉细腻、演奏形式多样且表现力非常强的艺术特点。唢呐演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演奏中演奏者技术的高低不仅能够体现其演奏水平,同时对唢呐演奏的二创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在对唢呐演奏艺术与唢呐的二创作分析基础上,进行唢呐二创作中主要技术的把握研究。

  • 标签: 唢呐演奏 二度创作 技术 把握 研究
  • 简介:为激励青年戏剧学者,弘扬中华戏剧研究,2018年10月12-13日,《文化遗产》《中华戏曲》《戏曲与俗文学研究》《戏曲艺术》《戏曲研究》《戏剧》《戏剧与影视评论》《戏剧艺术》《南大戏剧论丛》(以刊名笔画为序)九家戏剧学刊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召开联席会议,决定设立“中华戏剧学刊青年优秀论文”奖,并从2017年上述期刊所发表戏剧论文中评选出9篇论文为2017年“中华戏剧学刊青年优秀论文”。

  • 标签: 戏剧研究 优秀论文 中华 青年 学刊 获奖名单
  • 简介:在诸多音乐作品的一创作中,创作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通过作品的二创作得以展现其内涵,通过分析二创作中的忠实性与创造性探究一创作的内涵,并阐述对二创作忠实性与创造性之辩证关系。

  • 标签: 二度创作 情感基调
  • 简介:《苔依丝》是法国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儒勒·马斯奈(1842-1912年)的歌剧代表作。在世纪之交(19-20世纪),马斯奈是与圣·桑齐名的法国著名音乐家,以创作歌剧著称。马斯奈一生共创作歌剧三十余部。综观其歌剧创作生涯,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从歌剧素材看,马斯奈擅长将小说谱为歌剧,如其创作的歌剧《曼侬》是根据普列沃原著小说改编而成,歌剧《苔依丝》则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朗士于1890年创作的同名小说。

  • 标签: 人物关系 二度创作 小说文本
  • 简介:动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其具有符号特征。符号将表示者与被表示者的结合,能指与所指结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90年代,国内动画受到冲击,动画企业缺少品牌意识,动画作品承担民族文化载体的功能有待完善。动画作为视觉文化符号对我国文化形象树立有重要作用,民族精神蕴涵其中。掌握文化符号传播方式,运用动画符号手段,树立国内动画品牌形象,提高中国动画品牌认知

  • 标签: 文化符号 中国动画品牌
  • 简介:朱载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五相生”这一概念术语,但是,他在《律历融通》《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中所阐发的一系列有关“五相生”的内涵原理是明确清晰的,诸如黄生林、林生黄……,黄生仲、仲生黄……,以及“四折去一”“三折去一”等。由此证明,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是摈弃“三分损益”、运用“五相生”的结果,缺少“五相生”这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律基础,“新法密率”无疑也就失去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 标签: 朱载堉 新法密率 四折去一 三折去一 五度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