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应用文化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对延安新秧歌运动进行了分析。提出延安新秧歌运动之所以能够广泛的展开是因为符合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对国民认同、政治认同的心理需求,这种心里需求必然要有一种民族力量的张扬与表现,“新秧歌”正好充当了这种力的载体。并从领袖指路和共产党人找寻自己的身体语言两个角度分析了延安新秧歌运动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研究了为适应民族新形象延安新秧歌运劝对旧秧歌的改造方式。从而证明了新秧歌的舞蹈表达是统合在这种民族人同、政治认同的功能之下的。

  • 标签: 国民认同 政治认同 社会习性 象征符号 新秧歌运动 民族形象
  • 简介:汉代是一个舞蹈活动极其广泛的时代,不仅宫廷宴享有舞蹈表演,豪门富家都养有女乐,就连在民间的祭祀和丧葬仪式中,也普遍有歌舞活动。汉代乐舞艺术的大发展,为后代留下了丰厚的舞蹈文化遗产。我们今天还能从汉墓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砖及汉墓出土的俑、玉器、陶器、漆器、铜器、壁画中欣赏到汉代乐舞的某种神韵。这些舞蹈文物等载体中的乐舞百戏艺术形象,作为汉代乐舞艺术的一种物化形态和历史文化遗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汉代社会舞蹈文化生活情貌,历史地再现了汉代舞蹈艺术的部分内容,是中国古代舞蹈形象宝库中珍贵的艺术遗产。汉代舞蹈文物的产生和繁荣,不仅反映出汉代舞蹈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是我国舞蹈艺术和民间杂技、武术等技艺结合的艺术形式共同繁荣的结果。汉代之所以有丰富的舞蹈文物遗存于后世,从根本上说,是由当时社会诸方面的发展进步所决定的。

  • 标签: 舞蹈文物 舞蹈形象 墓葬造型 文化遗存
  • 简介:由于技术的落后和资料的缺乏,在西方芭蕾舞史的研究中,早期芭蕾舞不太为人所关注,有关介绍和论述在史书上往往都是一带而过。然而,按法国舞史专家的分期方法,宫廷芭蕾从1547至1643年共有100余年的历史,其中仅记录在册的舞蹈作品就有1000个之多,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回溯早期芭蕾历史,去寻求芭蕾之根时.发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与今日的芭蕾舞艺术相去甚远的人文环境。早期芭蕾不同于建筑、美术这些传统艺术,它更倾向于一种贵族的生活时尚。因而具有重大的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本文看到了在西方芭蕾生成和成长的两个阶段里,分别受到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和和法国巴罗克思潮的影响。通过论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西方芭蕾形成的历史动因、文化根基以及民族性问题。

  • 标签: 法国 芭蕾舞 人文主义 巴罗克风格 宫廷芭蕾 民族性
  • 简介:国有文艺院团转制时期,指的是当前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院团从过去事业性机构转型为市场性企业的时期。这种体制的根本转变将直接影响到国有院团的产权界定、内容创作、内部管理、组织运行及人力制度等方面。其中,拥有改革主体和客体双重身份的艺术管理人员将成为转制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当前国有文艺院团转制的宏微观背景和体制问题,从高校艺术管理专业教育的视角论述转制时期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方式。

  • 标签: 国有文艺院团 艺术管理 人才培养
  • 简介:本文试图对"舞动无界"(Danscross)这个项目的第一阶段编创活动进行个案分析,分别从三个方面给予解读:其一,两位编导对现代舞之"现代性"意义解读;其二,两种类型的编、导、演关系;其三,"舞动无界"的意义之一:探求"限制"中的"自由"。

  • 标签: 限制 无界 全球化 现代性
  • 简介:“舞蹈大概是最难以讲明白的一种艺术形式,可它却是世界上最通行最易懂的一种艺术语言。”一句简单的言语,却是先辈傅兆先老师给予学生珍贵的教导,他是中国第一部民族舞剧《宝莲灯》的男主演,更是学生心目中“天马行空的傅大帅”,追忆往事,已然过去整整30年。

  • 标签: 舞蹈学院 人才培养 应用型 政治 青年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