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思乡成殇死而不已——吕剧《回家》观后山东省吕剧院创作演出的《回家》,写的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去台湾的大陆老兵因为政治的隔绝,绝大多数客死他乡。但他们至死不能已的思乡思亲之情,无穷无尽,最终竟以托骨还乡、归葬故里的方式,来完成他们不屈不挠的回归。尽管其情可哀可悯,但是这个题材难以回避的政治因素,长期以来让人棘手,望而却步。《回家》是这一题材

  • 标签: 剧札记 观剧
  • 简介:清儒的戏曲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是将戏曲视为小道.清末的学者大多能认识到戏曲启发民智和启迪人心的作用,努力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并推进戏曲的研究.大多数清儒对戏曲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他们爱好剧,为戏曲剧本题写序跋,肯定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却从内心轻视戏曲.这种矛盾态度与戏曲本身的内容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关.

  • 标签: 清儒 戏曲观 理学 经学本位 西学
  • 简介:洗星海和他的《黄河大合唱》因纪念抗战和反法两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成为走红的题材。2015年10月,总政歌剧团原创歌剧《天下黄河》、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歌剧《星海》相继推出。听说广东还有一台同题材作品,介于歌剧、音乐剧和歌曲剧之间,我没看到。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题材。1999年,《黄河大合唱》创作及首演60周年之际,我随一个电视摄制组在北京、延安、南京等地,参与了一系列纪念演出,采访了张光年(光未然,作词)、

  • 标签: 天下黄河 《黄河大合唱》 中国歌剧舞剧院 总政歌剧团 张光年
  • 简介:2015年转眼过去了。中国歌剧音乐剧的艺术生产和演出,依然呈现出一派热闹(我有意不用"繁荣"这个词)的景象。我观摩过的歌剧音乐剧不算多,但算算也有十几部;几位比我勤奋的乐评人看得比我多,但任谁大概都不敢说看到"全"的程度。坦率讲,

  • 标签: 歌剧音乐 乐评人 艺术生产 爱乐乐团 中国歌剧 景宁县
  • 简介:建国60多年来,中国杂技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整顿发展,十年浩劫的被摧残,改革开放以来的崛起和繁荣。这种波浪式起伏发展的道路,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也反映出了中国杂技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就此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 标签: 中国杂技 杂技艺术 发展阶段 价值取向 杂技剧 杂技界
  • 简介:在秋高气爽的九月北京,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晋京展演”,为首都的戏曲界带来了古典气质浓郁、艺术情趣各异的七台节目,荟萃了福建地方戏曲的10个剧种、19个院团演出的39部经典折子戏。这是今年七月在福州举办的“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中由福建21个戏曲样式、39个剧团演出23场总计128部折子戏中遴选出来的代表作,成为本年度最具引领性的戏曲演出活动。

  • 标签: 中共福建省委 传统经典 折子戏 展演 演出活动 艺术情趣
  • 简介:福建戏曲的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全国戏曲事业引领者的位置。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几十年来,福建戏曲之所以能够相对于其他地区比较健康地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福建戏曲界的同行们一直坚持着可贵的文化自信,对戏曲传统、包括福建本地的戏曲传统的意义和价值有着很深的认同。因为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因此才有文化自觉,有了这样的文化自觉,才能导致多年来在新剧目创作和传统戏剧演出两方面

  • 标签: 传统折子戏 展演观摩 戏曲传统
  • 简介:2016年7月25日上午非常愉快、亢奋地看了几天的戏,也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福建省搞传统折子戏的展演,开了一个好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对戏曲的传承和弘扬非常有意义,对全国来讲也是有引领作用的。我看到消息,说这几天江西也在搞地方戏曲经典传统小戏、折子戏大赛,从5月至10月,要半年的时间。也是不谋而合。过去我们搞了许多这汇演、那汇演,但是就没有传统折子戏的汇演。傅谨老师也提到了,如果能把它们推

  • 标签: 传承福建 传统传承 传统折子戏
  • 简介:经过近三年的打磨,《盐神的女儿》(曾名《盐井传奇》)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了首届四川艺术节上。在中华民族为实现强国梦而奋斗的时期,适时而生的五幕歌剧《盐神的女儿》(由廖时香编剧,韩万斋作曲,毛庭齐任总导演,张斧任执行导演),以盐都自贡为背景,以盐妹子和盐场工人梅泽郎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和盐场工人同心协力十年找井锉井,终获成功的动人传说,

  • 标签: 盐神 强国梦 韩万斋 盐都 三年 十年
  • 简介:大型多媒体童话剧《童话王国总动员》是由陕西当代实验话剧研究院(原陕西青年实验话剧团)于2014年精心打造的一部儿童剧。该剧上演以来,经过不断打磨,已连续演出近百场。笔者有幸在2015年陕西省第五届校园戏剧节的赛场上观看了该剧,深深地为该剧所传达出的真善美的情感打动,收获了对生活对艺术的哲思。

  • 标签: 童话剧 儿童剧 王国 种子 真爱 陕西省
  • 简介:化妆,就是运用外来手段改变原来的面部颜色、形状和感官的一门艺术。演员化妆就是要修饰容貌,使头部的发型头饰、面部的五官特征趋向鲜明、美化,追求艺术性的惊艳唯美、靓丽典型。化妆同时也通过整体的装扮、改扮、假扮,起到"伪装"的作用。综观戏曲传统戏、现代戏、话剧和影视剧的化妆,它们在夸张、装饰、美化的程度上各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但总体的造型美学原理和审美欣赏原则是相通的。

  • 标签: 传统戏曲 美学原理 审美欣赏 绘画基础 红唇 宫乐图
  • 简介:清道光以后,乱弹诸腔如水银泻地,在福建省内形成一个密集的分布网络,它们随地而安,有些与地方音乐、民间小调结合,形成各地不同的复合声腔。

  • 标签: 艺术研究 表演 行当 传统 梅林 地方音乐
  • 简介:越剧是流传于上海和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十七年”间在上海发展至高峰。在中国众多剧种中,它以全部是女演员、擅演爱情婚姻戏、观众多为女性而著称。越剧中的主要男性形象,是一类有别于传统主流男性形象的、以婚姻家庭为生活重心的完美丈夫之形象。通过对此类男性的想象与向往,越剧提出了特有的“男尊女不卑”的性别。它是上海女性群体对“男尊女卑”性别的不满,而在“男女平等”性别无法全面落实的情况下,为保障自己利益而提出的折中诉求。

  • 标签: 越剧 典型形象 性别观 男尊女不卑
  • 简介:歌剧《盐神的女儿》出自四川自贡,2015年10月到成都参加了首届四川省艺术节。我未到过自贡,对自贡的了解,过去仅限于在北京看过自贡灯会,听说过自贡恐龙,还认识一位从自贡川剧团起家的魏明伦。对自贡的歌剧创作和演出,一直不知详情。编辑《中国歌剧史》一书中的剧目表时,列入了自贡市歌舞剧团创作和演出过的几部歌剧,还是依赖了曾在那里工作多年的韩万斋老师提供的资料。万斋先生今年75岁了。

  • 标签: 盐神 自贡灯会 韩万斋 魏明伦 四川自贡 贡川
  • 简介: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我观摩了多台优秀剧目,其中仅以戏班为题材的戏就有秦腔《易俗社》、粤剧《梦·红船》和龙江剧《松江魂》,都是戏班和抗日题材相结合,但是各自角度不尽相同,而且艺术载体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具有南国风情的《梦·红船》描写上世纪30年代一群粤剧伶人在当时战火纷飞岁月里的爱恨情仇,写的是一个旧社会班主及全体成员的

  • 标签: 悲歌观 抗日悲歌 曲抗日
  • 简介: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以人为载体,工具在手,技艺在身,其技术本体是与人的生命本体一体化的存在。传统工艺美术是与劳动主体叉融为一体的活态技术本质。在机器工业化的时代,工艺美术的一些优势应该得到保留与发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实践形式、协作工作模式、产品的实现形态等较为具体的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研究,需要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和现代创意理念的完美结合。在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传统工艺美术势必要与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相适宜,在不违背工艺生产规律,不扭曲技艺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传统工艺技术的核心导入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实践中,使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再生与创新,这才是真正实现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活化与保护传承。

  • 标签: 现代创意产业 文化 传统工艺美术 活态存续 传承
  • 简介: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浙江省戏曲传统剧目推陈出新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十五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园记》到《西厢记》《荆钗记》《九斤姑娘》《张协状元》《公孙子都》《白蛇前传》等等,为戏曲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要总结传统剧目推陈出新的经验,认识和掌握其规律,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从今天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选择适当的传统剧目,发现和挖掘其中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内容,使其能够与广大观众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共鸣,做到古今贯通,古为今用。

  • 标签: 戏曲传统剧目 推陈出新
  • 简介:目前学界对戏曲定义以及分类存在诸多问题。同样名之为戏曲者,存在历史深浅不同、艺术积累不同、演出形式迥异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一个统一的“戏曲”概念下讨论与研究,不但会造成许多麻烦甚至困惑,也与数百种戏剧样式的存续状况不符。所以,本人建议将中国全部戏剧形态称为“传统戏剧”,进而提出传统戏剧的分类以及戏曲剧种层次的设想。

  • 标签: 传统戏剧分类 戏曲层次 祭祀仪式剧
  • 简介:2016年7月下旬,福建省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在福州拉开帷幕。长达12天23场演出,来自福建各地19个剧种和两种木偶戏、39个剧团的128个折子戏渐次登上舞台,体现了福建戏曲文脉悠长、积淀深厚的特点,又一次为戏曲界的同行提供了一个思考戏曲传承发展路径的范例。

  • 标签: 传承发展 福建省 戏曲界 折子戏 展演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