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澳大利亚作家森关于早期澳大利亚华人移民的作品中,华人大多以边缘人的形象呈现。在种族歧视的背景下,森作品中的离散华人面临着生存困境、话语困境和身份认同困境,他们游离于两种文化和两个民族之间。第一、二代移民都表现出难以发声和难以决绝的境况,体现了早期澳大利亚移民在客居国的苦楚与无奈。

  • 标签: 亨利·劳森 离散 华人 困境
  • 简介:俄历1837年1月27日,俄国诗人普希金与使其荣誉蒙羞的法国人丹特进行决斗,两天后诗人因决斗致重伤而死。剧本《谁杀了丹特》演绎了这桩历史公案的后续故事,似乎以双方后裔之间的再一次决斗对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进行了了断。但阅读博加耶夫的剧本一向没那么简单,剧本的荒诞悖论元素无处不在。几个节点性问题或许有助于你潜入剧本深处:向丹特“后裔”提出决斗,与伟大诗人同名同姓的普希金究竟是何许人?其决斗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丹特行为诡异?到底“谁”杀了丹特?博加耶夫从来不缺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与黑色幽默,剧作家以尾声中升腾后随即熄灭的火球形象,对“俄罗斯思想”做了全新注解。

  • 标签: 喜剧 俄罗斯思想 历史公案 黑色幽默 普希金 决斗
  • 简介:敦,英國人,1874年出身於蘇格蘭愛丁堡,先後在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莫德琳學院就讀。1898年,他以東方見習生的身份被派往香港英殖民政府,1904年被派往威海衛擔任要職,4年後,在李鴻章次子李經邁的推薦下成爲年僅14歲的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離任回國後,莊敦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擔任漢學教授,並在1935年把自己16000餘卷藏書全部捐贈給了該校圖書館;由於他在北京的宅院的正廳挂有溥儀親筆題寫的'樂静山齋'

  • 标签: 中國劇 士敦 敦中國
  • 简介:芳先生在京胡演奏的60年漫漫长旅中,像一个孜孜以求,永不停步,不知疲倦的远行者。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始终与京剧艺术交织在一起,融汇在一起。他的生活、思想的根,始终扎在京剧艺术的沃土上,把京胡艺术当成自己终生的事业,甘愿为京胡艺术的发展呕心沥血……

  • 标签: 京胡演奏 演奏艺术 继承 创新 京剧艺术
  • 简介:我和宋芳相识三十余年,可谓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宋芳的名字在当今海内外京剧界无人不晓,是公认的京胡名家,列入当今京胡三杰,即“北燕南尤关外宋”。北燕指北京名琴师燕守平,南尤是指上海的名琴尤继舜,关外宋即指黑龙江的宋芳。

  • 标签: 京胡 北燕 名家 燕守平 黑龙江
  • 简介:史东生先生对戏剧的迷恋和自信令人惊讶,难怪他弟弟这样评价:我哥哥疯了,入迷了.1986年他在多伦多的《全球邮报》上看到沙叶新正在写《孔》剧,便写信给沙,87年与沙会面,要求取得翻译权和上演权。这位加拿大某中型剧团的艺术总监认为这出戏具有较好的想象力,题材是超越国界的,在诙谐、机智、幽默后面有严肃主题,能赢得观众。他说:“把孔子、耶稣、列侬这三个人物放在一起并贯彻剧情始终不容易。表演上也有困难,作为导演我喜欢各种各样的戏,沙叶新的喜剧打动了我,因此决定把《孔》剧搬上加拿大舞台。具有严肃主

  • 标签: 沙叶新 上加拿大 翻译权 上演权 令人 乐生
  • 简介: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人文主义者 四大悲剧 解读 文艺复兴时期 莎士比亚 封建制度
  • 简介:如今,德国女高音达姆(DianaDamrau)参演的歌剧,逐渐成为大都会歌剧院每季最让人期待的演出之一。她从花腔起家,一开始是以泽比内塔(《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夜后(《魔笛》)、康斯坦泽(《后宫诱逃》)里的高音让人听之为振。但是她近几年演出的美声和抒情的角色,让人发现她声音的情感表现和戏剧性更为精彩动人,

  • 标签: 大都会歌剧院 阿里阿德涅 情感表现 《魔笛》 Diana 英国国家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