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台湾国光新编剧《孟小》,2010年3月首演于台北中山堂,冠以“京剧歌唱剧”之名;2011年10月,复打出“魏海敏翻新孟小”的招牌,于台北城市舞台上演;11月份赴京沪巡演。继《金锁记》之后,编剧王安祈的华瞻辞采与主演魏海敏的高超演技再度联袂,令人叹赏。

  • 标签: 2010年 《金锁记》 编剧 台北 辞采 王安
  • 简介:孟小(1907-1977)京剧女演员,工老生,原名若兰,学名令辉,北京人,幼从姨父仇月祥习艺,宗孙(菊仙)派。进京后先后拜陈秀华、余叔岩为师、艺业大进,终成一代名伶。

  • 标签: 中国京剧 女演员 北京人 余叔岩 老生
  • 简介:工人出身的龚健是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培养出来的美籍华人男低音歌唱家,在国际乐坛颇有盛名,获过10项国际奖项,演过50多部歌剧,也曾多次来港参与歌剧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此次他12月6日在香港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曲目全为经典的中外艺术歌曲,很有特色,很受欢迎。

  • 标签: 个人独唱音乐会 美籍华人 80年代 艺术歌曲 歌唱家 国际
  • 简介:几年前在津谢世的孙老乙先生,少年时候在天津中南国剧社等票房学演京剧,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拜苗胜春为师,继续深造,很快成为当地票界的名人。1947年上海组织京剧界工会,他被公推为会长。当年他广泛结交戏曲艺人,与众多名家过从甚密,发表过不少戏曲评论文章,出版有《海上名票集》、《当代名伶传》等专著。十多年前,孙老乙先生从上海迁居天津,与笔者成为忘年之友。我从孙老那里得知许多他眼见耳闻的梨园掌故和内幕细节,

  • 标签: 京剧 杜月笙 20世纪30年代 情缘 评论文章 上海
  • 简介:上回在《观"中国原创"歌剧〈这里黎明静悄悄〉》一文中说了好多歌剧的长长短短,搞得像个"砖家"一样,其实,室内乐才是笔者的"真爱"。通常来说,穿套装打领带听音乐会是标配,但对我来说这么正经地带着乐谱去听室内乐很是难得。沈洋是我大学时代的室友,他是一个既有趣又严谨的音乐天才,2007年就赴英国拿下了世界最高级别的声乐比赛——卡迪夫声乐大赛的大奖。这次,

  • 标签: 冬之旅 这里黎明静悄悄 长长短短 中国原创 声乐比赛 音乐天才
  • 简介:《黄梅戏艺术》已出版一百了!这个以剧种名称办起的刊物在全国还是凤毛麟角。我孤陋寡闻,据我知道,目前以剧种命名的刊物只有中国京剧院的《中国京剧》、山西的《蒲剧艺术》。黄梅戏发源发祥于安庆及周边地区,办这样一个刊物应该是顺理成章、众望所归的事情。话是这么说,但要实施起来不是像说句话那么容易。我不是刊物的人员,由于我们办公地点在一起,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他们的风雨历程,酸甜苦辣。

  • 标签: 《黄梅戏艺术》 百期 《中国京剧》 中国京剧院 周边地区 办公地点
  • 简介:日本明治時漢詩人数量衆多、漢詩創作興盛,是其漢詩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在這些詩作中,有不少關於中國戲曲的題詠之作,主要集中在《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經典名劇上。今據目前所見材料,輯録與《桃花扇》相關的題詠詩,按照雜誌發行或詩集出版的年代排列,並加按語,對作者、评论者及相关刊物等略加考述,以便學界利用。

  • 标签: 日本 桃花扇 題詠詩
  • 简介:转型改制,这是当下中国文艺界的热门话题,热门到了焦灼乃至恐慌.各地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具有示范性的院团,如重点的京剧、昆剧、芭蕾、交响乐等团体,将继续得到政府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之外,绝大多数文艺院团将直面"断奶",由事业制改为企业制,一方面可以说是自谋生路,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自生自灭.这种危机不仅来自院团本身,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些地方剧种的存亡.

  • 标签: 转型期 中国文艺院团 企业文化 企业价值观 人力资源观 人才观念
  • 简介:2015年末,由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与斯特拉迪瓦里弦乐四重奏组合,联袂于北京、上海、武汉、澳门等城市奉献了几场视听飨宴,所到之处皆受到乐迷和爱好者们的追捧,伴随着那悠扬的弦歌,着实刮起了一阵"黄金"旋风。音乐会的曲目选择精准适宜,上下半场弦乐与声乐的交织,既充分完美地体现了表演者的艺术水准,也满足与观照了不同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欣赏状态。

  • 标签: 斯特拉迪瓦里 弦乐四重奏 冬之旅 艺术水准 奏鸣曲式 声乐套曲
  • 简介:20世纪捷克著名作曲家莱奥斯·亚纳切克(LeosJanacek,1854—1928)一生涉足音乐创作、评论、教学等多种领域,他的音乐创作风格继承了19世纪斯美塔纳、德沃夏克以来的捷克民族乐派以及捷克民间音乐的历史传统,为20世纪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歌剧《耶奴法》创作于1894—1903年,作品以独特清新的风格展现出捷克民族音乐的特征。

  • 标签: 亚纳切克 歌剧 成熟期 20世纪 1903年 音乐创作
  • 简介:《黄梅戏艺术》创刊至今,已过了廿六个春秋。在出版百之际,编辑部同仁嘱我写几句祝词,考虑再三,我认为这个刊物的发展史,不仅包含着一份事业,而且渗透着一种精神,把它写出来是缅怀过去,也是展望未来!

  • 标签: 《黄梅戏艺术》 百期 出版 事业 编辑部 发展史
  • 简介:无论东方西方,每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象征和意义。从大文化的广意上说,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每个国家或民族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教育、民俗、宗教等诸多因素的背景影响下,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进步与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现象与象征。在大文化中,每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包含了:

  • 标签: 优化 文化象征 地理环境 文化现象 文化特征 大文化
  • 简介:2014年6月17日至21日,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举办的“陕西百名青年文艺家”第一培训班在西安成功举办、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号俊海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了题为《为时代精神放歌》的辅导报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薛保勤、陈彦,著名文化学者王蒙、余秋雨、肖云儒应邀为学员做专题辅导讲座、首批入选扶持计划的82名青年文艺人才、各市委宣传部文艺科长参加了培训。

  • 标签: 培训班 文艺家 陕西 青年 省委常委 专题辅导
  • 简介:夏衍曾说:“中国话剧有三位杰出的开山祖,这就是欧阳予倩、洪深和田汉。”本文将从欧阳予倩步入戏剧殿堂的第一步开始说起:他是如何参与到中国新剧的创始中来的。通过欧阳予倩的这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新剧创始的一些重要特点。在过去,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缘故,我们对欧阳予倩有不少误读和误解。今天,我们需要对欧阳予倩重新解读和探讨,从“人情事理”和特定的历史情境出发来反观欧阳予倩。

  • 标签: 欧阳予倩 新剧 《黑奴吁天录》
  • 简介:基层编剧文化作为基层民众的真实写照,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文化也日益多样,而作为基层文化中的一种,基层编剧文化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基层编剧文化创作虚假、无内涵等,使得基层编剧文化开始淡出市场。本文就基层编剧文化创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作了相关研究。

  • 标签: 基层编剧文化 创作 问题 优化
  • 简介:上海话剧在“孤岛”及沦陷后繁荣一时,其中职业演剧尤为兴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商业化的运作模式给演出市场带来了巨大动力,但戏剧的商业化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自然保全、发展了自己,反之,则自我戕害。商业戏剧过度繁荣下,轻视艺术、追求票房已然成为剧坛的重要倾向。海派文化有容乃大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了商业化的腐朽气息,但真正的批评家不会避谈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看待商业演剧的畸形繁荣,是现代戏剧商业化纷争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上海 孤岛 沦陷 演剧 批评